清末中国行(10)1909年张柏林拍摄的巫峡、奉节、云阳风光
引子
1909年1月,芝加哥大学为了调查中国的教育与地理,派遣东方教育考察团来华,地质系教授托马斯·张柏林与其子罗林·张柏林同为成员,28岁的罗林负责全程摄影,他以详实的文字回忆、极高清的照片,留下了非常珍贵的记录。
时光久远,部分照片并未注明地点,我们查阅大量资料进行严谨考证,按时间顺序进行还原解读,与喜爱历史的读者朋友们共同分享。
第10篇概况
1909年3月15日,考察团一行途径秭归继续前行,经过巴东,3月16日穿过巫峡,3月17日到达夔州(今重庆奉节),上岸停留了2个半小时,之后继续上行,3月18日抵达云阳兴隆滩。
一、巫峡风光
1、1909年3月16日6点40分,罗林一行从四川与湖北交界的培石场出发,中午经过了巫峡,这是罗林在船上拍摄的巫峡风光,一艘木船,已经升起风帆,在长江中航行,两岸高山对峙,景色壮美。
2、船驶过巫山古城的江段,罗林站在船尾拍摄,江水如锦缎般的丝滑,直铺而下。
3、再往上行,照片左侧的岸上坡地,巫山古城的一部分清晰地展现出来,有一座三层的楼阁耸立岸边,右侧的岸上,也可见众多的建筑。
4、考察团中另一位成员拍摄的木船舱内照片,躺着床上看书的外国年轻男子正是罗林,舱壁都是木板隔开,上方挂有辟邪的八卦镜,壁柱上还有“状元榜眼”的字样,木床有点像榻的形制,垫有两层床垫,好像是席梦思的造型,床底下堆满了行李,右边放着一个饼干盒。
5、巫峡的风光,岸边的峭壁极为陡峭,江水在此处流动平缓,好像湖面一般。
二、夔州(奉节)风光
6、前夜停靠在夔门村,1919年3月17日破晓时分,考察团乘船出发前往夔州。
7、到达夔州,考察团一行上岸后,逗留了两个半小时,此图是罗林在一处街巷中所拍,左边的中式建筑是夔州府警察总局,右侧的招牌写有:“罗天兴兑换金银精”的字样,两旁的老百姓看着这群外国人,好奇的张望着。
8、罗林在夔州的一处古迹所拍,看形制可能是一座戏楼,门匾高挂“悬鉴”二字,里侧的门匾可见:“江上峰青”四字,两侧的柱子上各有对联悬挂,戏台下方的门洞外,一群百姓翘首以待,准备看着稀奇的洋人。
9、此图可能与第8图在同一处,像是一个祭祀的庙宇,中间的神台供着神主牌位,其左侧的柱子下方可见“福何兮巴蜀东吴”的字样,可能是某位三国人物。
10、罗林路过一处沿街店铺,店主一家人正在吃早点。
11、夔州的江岸,画面中间的远处,正是夔门的标志性高峰,近处的码头上,竹席上铺满了谷物,船上的工人忙忙碌碌着。
三、云阳风光
12、为了建设三峡大坝,云阳老县城1999年搬迁至上游的双江镇,九十年前的1909年3月18日,罗林所在的美国考察团来到了这里,在前往云阳的途中,他在船上看到两岸风景,发现很多山整体被开垦成梯田,让他联想到金字塔的模样。
13、罗林到达云阳老县城的江面,他拍摄了对岸飞凤山上的景观,山坡上的庙宇是纪念张飞的张桓侯庙,始建于1700多年前的蜀汉时期,后因三峡工程蓄水,张飞庙也被整体搬迁至新云阳城的对岸。
14、根据罗林的回忆,我们没有发现他上岸拍摄的记载,此图是云阳老县城的岸边风光,极可能是他在船上所拍,近岸处可见稀落的窝棚房屋,往上是连在一起的窝棚,再往上可见砖瓦结构的大宅,阳历三月的时节,气温应不高,岸上的云阳百姓都穿着袍子御寒。
15、下午3点,罗林一行乘坐的船到达了云阳县的兴隆滩,他拍摄的原图片注释为他们乘坐的船在Sin Tan急流中被纤夫拉行,我们在归集照片时,一度一位是秭归的新滩,但从罗林照片的拍摄顺序来看完全对应不上,经过大量的分析判断,我们得知兴隆滩最初的称谓就是新滩,那是因为历史上三峡沿岸多有山体滑坡,在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位于云阳境内的黄官漕山因雨崩裂,土石陨江中,与江中石梁相逼,形成巨滩,后来经过凿治落差下降,才慢慢恢复通行,不过航道极为危险,此后经常造成船毁人亡的事故。
16、在云阳兴隆滩,纤夫们在拉船,罗林回忆中,说这张照片拍摄之前的一个多小时,有一艘船在急流中沉没,船上9人中有8人溺亡,在考察团的船到达时候,沉船被强大的水流又冲上水面,后来在岸边他们在一间茅草屋看到了裹着毯子的唯一幸存者,经过交谈得知他的伤势不大。
17、在兴隆滩另一个方向,罗林拍摄的纤夫拉纤的场景。
18、罗林乘坐的木船毫不费力通过了兴隆滩,这是他在船上拍摄的船头场景。
19、同样的船头,罗林让船老大一家在一起,拍了一张全家福,男主人把最小的孩子抱在怀里,可能是迎着光,也许是腼腆,他们都低着头,我们也可以想见这家人,老老小小都在水中冒着生命危险谋生,正是我们这个民族不惧危难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