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为何不直接说两株枣树呢?

历史酿的酒

历史酿的酒出品 文编辑/留凌轩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鲁迅先生写下了一篇散文,名字叫做《秋夜》,这篇散文开篇第一句,就颇具玩味,他说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读到这里,有读者就疑问了,为何鲁迅先生不直接说两株枣树呢?关于这个问题,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认为是凑字数。

显然这个说法是完全没有依据的,因为《秋夜》这篇散文篇幅并不长,就算直接说是两株枣树,也就多了十来字而已,随便描述下这两株枣树,也很容易就超过这多出的十来字。

第二种说法,是认为从空间上去解释。

对于鲁迅先生,他自然很熟悉自家的院子,但是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读者,可能就陌生了,可以想象这样一个观察过程:望向园子,远远看上去,有两株树,仔细看其中一棵,是枣树,再跳转视野,看另外一棵,还是株枣树。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拍摄视频,也一定很有趣。

第三种说法,重复代表单调。

有时候,简单的重复,是可以代表当时的心情了,例如置身在人山人海,或者排队的时候,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说“这里是人,那里也是人,总之哪里都是人”,假如说“一群人”感情就没有那么丰富了。

第四种说法,结合下文。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出现在《秋夜》的第一句,而且还是第一段,很显然是故意安排的。再结合下文,便可得知这种安排的精妙。

下文鲁迅先生是在描述高而怪,同时有很空旷的夜空,而这两株枣树,刚刚好出现在望向夜空的视野中,显得特别的显眼,突兀。

第五种说法,写作思维。

也有人认为,并没有读者想象的那么复杂,是鲁迅先生的写作,用的是日语的思维,日文的思维是比较散漫的,有人就翻译了这句话,日文中是:“一本は棗の木である、もう一本も棗の木だ”而这在日文的语法里,完全没有问题,还是比较常见的,比较通俗的表达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