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高考季,看考场外虔诚叩拜的身影,胡乱写点考场之外的文字

高考这个话题,在目下是非常热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这高考正在进行中。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往往总能引起人们的极度兴奋,这也是人间常理。

说句老实话,我的内心对此却很是不以为然。

回顾从小学到大学,由那一波波的校园往事所连缀而成的求学生涯,感慨颇多。

小学时,自己也就是个懵懂无邪的农村娃娃。一边背着书包去学校,一边又和小伙伴们,去和着泥巴做“wawa”,将之摔在地上听响声。——那个“泥巴产品”的名字究竟该怎么写,我至今也并不知道;好在,这拼音是万能的,它可以让我把内心里那些并不知道字形的音节,无差别地表达出来。

有时想来,也许就是“窝窝”吧——方言总是有着很多“回旋”的余地的。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它的形状,与北方农村过去所习惯做的玉米窝头,极其相似。

不管是什么吧,在我的心目中,还是“wawa”之音来得亲切。小伙伴们在玩的时候,还会大声地喊着口号:

“东北风,西北风,我的'wawa’好大声!”

然后,将那“窝头”大头朝下,摔向地面;只听一声闷响,那“窝头”的后背便开了花。于是,小伙伴们便纷纷走上前来,一面观察着它的开裂形状,一面对你这“wawa”的“制作工艺”来一番精彩点评。

好像那时,也就是这样——一边上着学,一边玩着“wawa”之类。虽然学习并不坏,但心思却绝对没有全用在功课上。而那时的家长对这些学校的事情,似乎压根就不在意,——从来不去过问我的学习情况。

只有一次,好像是因为我的一位老师跟他们讲,说我的记忆力很好,大有“过目不忘”的意思,这便引得他们来问我,是不是有这回事。但这些问话,对于一个喜欢玩“wawa”的小孩子,到底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所以,以后,也便没有了下文。

小学时的印象,好像也就是这样。

而到了初中时,则更是懵懂得可爱。虽然知道,那学习成绩上不去不行,但内心却总惦记着放学以后的快乐——这,应该是所有孩子的“通病”吧,因为我闺女就曾经跟我说过同样的想法,——如果不是“通病”,那便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了,哈。

而稀里糊涂,等到考试时,才去背书的情况,更多了。我记得,曾经有一门需要记忆的课程,——平时老师太“和谒”了,所以,上课时也就听个热闹,什么笔记呀,重点呀,统统不顾。

等到考试来临,那“危机感”便顿时涌上心头,玩命似的,在考试前一天晚上,用两节自习课时间,硬是把那书从头到脚的重点部分背了下来。

现在想来,也许那时的记忆力还真是有点“怪”,——只是,细想一下,与其说怪,还不如那句俗语说得更有道理——“兔子急了能咬人”;而人急了时,比那兔子要厉害得多!一时间,一些平时不敢想象的潜能便会发挥出来。这种情况,可以使人峰回路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终扭转了局面,松了一口气。

也就在这种心态下,考上了高中,成了一个天天被“题海”所淹没的人。

做不完的习题,惹得我着实无奈。终于,有一次,便去跟老师理论;并把一天的时间安排从头到脚向他汇报了一遍。

“老师,您看,能做完吗?”我问。

哈,我老师是个好脾气的人。听完后,他把那副宽边眼镜往上推了又推,镜片后面的眼睛瞪得很大。

他看了我好一会儿,终于松开了那一直紧闭着的嘴唇,只说了一句话:“等考试完,我再找你算账!”

紧张的高中生活结束了,晕头晕脑,胡乱上了大学。

上学不是目的,但我的求学之路,似乎也就是学呀学呀,并没有个明确的目标。

高考应该是个分水岭,它分的不仅仅是能否得到深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要拎清,以后做什么,以什么样的技能去作为“主业”生存下去。

在这两个问题中,后一个才是目的,是你学了十几年后要真正奋斗的方向。

心态要端正,要从内心去懂得“活到老学到老”、“学校教育只是人生入门”的道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即使你大学毕业了,那也只是有了个做学问的基础,而更多的知识还并没有掌握,——那是需要用一生去摸索求取的。

更何况,在这知识爆炸的年代,每一天都会有无数新的技术涌入到这个社会,——想去“一学百了”,那样的事情是不会有的。

看淡了大学教育,也便看轻了这高考。当从网络上看到有那么多的家长,竟然在考场门外,烧香叩拜时,内心惊讶不已。感慨之余,便写下了上面的文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