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大夫讲糖:预混胰岛素与基础胰岛素PK

对于1型糖尿病,胰岛素是需要终生治疗的。对于糖尿病的主流群体2型糖尿病,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胰岛素治疗也是势在必行。

起始胰岛素的治疗方案,一般有三种:
基础胰岛素每日1针联合口服降糖药物
预混胰岛素每日2针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1--3针
三短一长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
“三短一长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这种治疗方案,是最接近生理模式的治疗,严重低血糖风险很小。缺点就是价格偏高,技术要求高,治疗依从性偏低。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其使用率有所提升。
在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预混胰岛素(或类似物)或一针长效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的方案常常是因为依从性高、效果良好而成为首选。
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和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各有千秋。

1. 一针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的优点是:

(1)简单易行,每日只需注射 1 次,患者依从性好;
(2)对整个夜间、特别是空腹血糖控制较好,并由此使白天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得到加强,进而达到对全天血糖的良好控制;
(3)低血糖(特别是夜间低血糖)风险小,用药安全性较高。
(4)可以和胰岛素外的其他所有降糖药物联合,可选择性大。

缺点是

(1)对胰岛功能较差、糖化血红蛋白基线较高(>9%)的患者治疗效果不及预混胰岛素。

(2)对餐后血糖控制欠佳,尤其是胰岛功能欠佳的患者,因没有餐时胰岛素而显现此弊端;

2. 预混胰岛素治疗的优点是:

(1)可同时兼顾基础及餐后血糖,总体控糖效果(尤其是对餐后血糖)更好,尤其对 HbA1c 较高(>9%)、β细胞功能较差的患者,比基础胰岛素治疗更易达标;
(2)治疗花费相对较低(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相比)。
(3)一般不再建议联合磺脲类促泌剂。虽然也可以和二甲双胍、a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SGIT2抑制剂、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合用,但临床上再合用2种以上上述药物的糖友并不多。
缺点是:
(1)低血糖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单次剂量较大时(如大于20-30单位);

(2)通常需要每日早、晚两次定时注射(当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可每日注射 1 次或 3 次),治疗依从性不及基础胰岛素方案;

(3)对患者的生活规律性要求更高(如饮食更强调定时、定量)。
(4)体重的增加风险较高(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相比)。
--------------

如果不选择一日4针或胰岛素泵作为患者的长期治疗方案,在预混胰岛素(或类似物)及一针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这两种方案中,我们选择时常会考虑哪些因素?

1、首选要考虑的是患者的胰岛功能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

对于胰岛功能非常差的,一般要首选4针方案。可以这样讲,使用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或一针长效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能维持好血糖的,胰岛功能都不能太差。换句话说,这两种方案治疗下的血糖达标,必须依赖一定的胰岛素功能。

而在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或一针长效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这两种方案中,后者更依赖一定的胰岛功能。

我们可以用体重和血糖来简单评估一下胰岛功能。

血糖越高,胰岛功能损害越严重;

体重越重,胰岛素抵抗越明显;

所以,对于病程较短,糖化血红蛋白在7--9%之间的,一针长效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达标率会比较高,当然,预混胰岛素达标率也会很高。而对于病程长,糖化血红蛋白在9%以上的,预混胰岛素达标率要明显高于前者。

2、要考虑患者的体重情况

对于体重肥胖的糖友,我更建议使用一针长效基础胰岛素的基础上,联合对体重有优势的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SGIT2抑制剂、甚至再注射一针GLP-1受体激动剂。

对于体重属于非肥胖的糖友,一针长效基础胰岛素联合磺脲类促泌剂也是不错的选择。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也是我常用的治疗方案。

降糖药物与体重

陈刚大夫讲糖,公众号:陈刚大夫讲糖陈刚大夫讲糖:降糖药物那么多,我会怎么选?
3、根据血糖控制目标和低血糖风险来分析

尽管有众多关于这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在低血糖方面的研究。我还是将预混胰岛素归类为低血糖高风险而将一针长效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归类为低血糖低风险,尤其是不合并使用磺脲类促泌剂的前提下。

我们对血糖控制严格的患者,可以选择餐前、餐后血糖都有“兼顾”的预混胰岛素(或类似物),但是对低血糖高风险的人群,更建议推荐一针基础联合口服药物的方案。

胰岛功能越差,使用的胰岛素剂量就越大。基础和餐时胰岛素按照一定比例配比成的预混胰岛素,基础和餐时的胰岛素都是固定的,而没有办法随机增减其中的一种成分。当胰岛功能越差,血糖高低就越依赖“外援”的胰岛素,血糖波动就会越大。当患者还有一定胰岛功能的时候,此时胰岛素用量也不会很大,出现血糖偏低时,自身的胰岛功能还可以做部分调控补充,所以,低血糖,尤其是严重低血糖就会极少。

从上述内容总结,如果胰岛功能还有不少,这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达标率都会很高,严重低血糖也会极少;如果胰岛功能中重度受损,一针长效基础胰岛素由于缺乏餐时胰岛素而出现达标率下降,预混胰岛素剂量加大,低血糖风险增加,达标率也会降低;对于胰岛功能损失殆尽的1型或严重2型,是不推荐使用预混胰岛素的,这也是因为达标率和低血糖风险的原因。

4、根据生活管理能力来分析

预混胰岛素(或类似物)对糖友的日常生活要求更高。如果是一日2针预混胰岛素早晚餐前注射,中餐吃饭的时间和数量,那是早餐前注射的预混胰岛素已经预定的,如果中餐吃晚或吃少,就非常容易发生低血糖。

所以,对于生活不规律,尤其是进餐时间难以规律的糖友,尽量不选择预混胰岛素。比如,司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有胃轻瘫的患者也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对于日常饮食量比较大的,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由于有餐时胰岛素而更有优势。

5、老年因素

对于老年糖友,常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骨折风险增加,记忆力、视力下降,血糖控制目标一般选择宽松状态,即糖化血红蛋白7--8%,甚至8-9%即可,此时,餐前血糖控制到6--8mmol/L,睡前不超过10--12mmol/L。使用一针长效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更方便,也很容易达标。这一针长效胰岛素也没有必要放到睡前注射,完全可以改到白天的任何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

有很多老人视力欠佳,看不到针头,调整不准剂量。如果是老两口单独生活,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就会很麻烦。而让餐前这段时间有子女前去,很多情况也不现实,再说老人吃饭有时候也不规律。而注射一针长效基础胰岛素与进餐时间无关,只需根据孩子日常时间安排,去给注射即可。比如,晚餐后遛弯,7-8点钟到老人那给注射即可。

6、还要参考患者口服药物的反应以及肝肾功能等其他疾病的需要。

如果合并严重的肝肾疾病,很多口服药物就受到限制,预混胰岛素或许就是最佳选择之一。

正是因为有种种的“看点”,临床上常常出现一针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的糖友要更换成2针或3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或者预混胰岛素(或类似物)要换成一针长效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的方案。到底哪个更好?如买鞋,哪个最舒服,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当您胰岛功能彻底不行了,就是不打(胰岛素)针,岂不是让我赤手空拳去帮您打仗?我不干,那会坏了我的名声。

最近写了3篇关于糖尿病药物的文章,都是个人经验,不替任何厂家代言,如果对您有帮助, 我之愿也。

讲座一角,可惜肺炎给搅和晃了

我在中国抚宁与您共抗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