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跍着吃的铁铺干面是没有灵魂的
时隔六年,长光伯再次前往石坵头。
不过这次,阿伯的目的地并非这两座土楼,而是要在村里市场中寻找一种几乎快绝迹了的最有灵魂的潮州美食的吃法——跍着食的铁铺干面。
以前潮州人到小食店里吃,大多都是跍(蹲)在椅条(长板凳)上吃的,潮州人称之为“跍店铺”。
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速度提高,这种吃法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消失中。有网友笑言:都快成非遗了……
偶然的机会,阿伯得知在石坵头菜市场中,还藏有一家这么有灵魂的铁铺干面店,而且是去晚了分分钟就吃不到的那种。
清晨六点,长光伯早早地从潮州市区出发,开了接近半小时的车,前往铁铺镇石坵头村探寻这家小店。
在朋友提示下,将车停在方型土楼楼内寨门前的旷埕,再沿楼内寨正对面的小路走进了市场中。
这是一个仿佛冻结了时光而又充满了生机的地方,很难相信一个小村子的菜市场竟然有着这么旺的人气。
听说干面店就在笔山小学附近巷子里,没想到这笔山小学都是这么有历史感:小学中的祠堂?还是祠堂中的小学?
终于,在笔山小学旁菜市场热心摊主的指点下,长光伯找到了这张干面店。
小店没有招牌,但店门口的两张岁数大过在座的很多人、经历过多次加固的凳子已经是最好的招牌了。
店的主人是兄弟俩,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佛系地经营着这一家干面店。
到了这里,才知道来慢了吃不到,并不是因为小店生意的火爆,更多的是因为店主人兄弟俩的佛系。
早上六点来钟开店,店里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食材,天气好的时候就多备一点,天气不好的时候怕顾客不多,就少准备。毕竟卖得完才能保证下一次开店的食材都是最新鲜的。
生意好的时候,八点就卖完了,就是生意差点,正常也不会超过十点。这也是长光伯必须起一大早才能吃到这碗面的原因。
10块钱现金,稍等片刻,碗灱(干)碗㴷(湿)就端了上来。
5粒猪肉丸的这碗汤自然不用多介绍。
散发着浓浓的蒜头朥香味的这碗铁铺干面,可就是在潮州市区不容易吃得到的了。
软硬适中的粗面条带着弹性,几片新鲜的猪肉片几片芫荽叶,再淋上一大勺蒜头朥,再用陈醋泡上。这样的原生态潮州美食,又有几个人能拒绝得了呢?
如果不是长光伯刚打了疫苗不能吃辣的,据说再拌上店里的蒜蓉辣椒浆简直就是绝配。
但更加绝配的就是店门口的这两张小凳子。
跍在凳子上吃,吃出了灵魂。
老年人喜欢跍着吃,年轻人也不例外。
阿兄为了跍着吃这一碗干面,还专门向老婆要了十块钱的现金,不是因为没零花钱,而是小店只收现金。
吃了有灵魂的干面,再逛逛有灵魂的菜市场
看看破四旧时期的建筑物中卖香烛钱纸的小店
再花上10块钱,到村中的理发店中剃个头,跟朴实又风趣又有见识的剃头阿伯聊生活、聊历史、聊村里的文化……
你会觉得,就是剃头铺中也充满着惊喜:
窗外的蕉芋与小窗成了富有视觉冲击的艺术画
墙角数十年前的毛泽东诗词就像是昨天刚写的……
池塘边有灵魂的大榕树,让人想在树下呆上一整天
金凤花和荷花开得正盛
来到石坵头,别忘了逛逛村里的土楼古寨和祠堂,当然你听过剃头师傅的讲解后再逛,会觉得它们更有灵魂。
看着这石坵头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长光伯也终于明白跍着吃的干面为何能在村中保留到如今。
这个离市中心仅十几公里,同属市中心湘桥区所辖的小村庄,却似乎不受外界日新月异发展的影响,依据保留着乡村最应拥有的那一份纯真朴实,在如今的社会中更显得那样难能可贵。
带上几十块现金,跟长光伯一样,也来石坵头度过有灵魂的半天时光吧。
石坵头村适合停车位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