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句话,说出了做餐饮的一个关键,也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
大家说,一帮酒友,几个吃货,聚在一起谈的最多的话题是什么?那当然还是吃了!
昨天晚上,和几个老同学难得聚在一起,很快就醉意微醺,大家没有主题的说着上学时的友情,和现在各自的行业等。
随意说着就又集中到一个主题,餐饮和美食,大家各自说着自己最近又发现了哪个好吃的馆子,另外还有一些店倒闭了,等等,逐渐开始讨论,为什么有的店兴旺,有的店萧条,到底是哪种区别导致的这种结果?
一位半醉的哥们儿,随口说了一句:那些旺店都是把餐饮当做“信仰”的,那些衰店都是把餐饮当做生意的!
您还别说,大家听了之后都是频频点头,我也是深以为然,这无意中的一句话,说的还真是那么个理儿。
举几个例子来说:我之前文章里提到的那些旺店,我们城市坚守30年的“老太太凉皮”;凭一锅肘子几年扩大10倍的肘子馆;由一个馅饼摊位发展成跨省连锁店的“北斗星”,包括我前两天刚提到的陕味主题餐厅等。
作为顾客,我们只是看到了那表面上的火爆,可其中最深层的原因,就是这些经营者对餐饮业那种近乎于信仰的热爱,所有的干劲儿和热情都是由此而发。
而要说到把餐饮当生意做的例子,首先我想到的是那些炒作概念的加盟公司,当然那些诚信经营,真心助人的加盟公司不在此列。
炒作概念为的是“利”,吸引加盟商也是用“利”,加盟商经营重的也是“利”,包括顾客的信任等,都被看做“利”,在一心逐利的路上,与餐饮的本质越来越远,还想求长久兴旺,哪儿有那个道理?
为什么现在很多靠概念撑起的餐饮店,发生了倒闭潮,就因为起步的时候,就没有种下那个“成功”的基因;而很多淳朴经营的老店总是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多年来的那份“信仰”!
和那一直不变的坚守。
说到这里,我想起前两天一件事:我总提到我们城市那家经营了30年的“老太太凉皮”,朋友排队买了两份回家,他那上高中的女儿品尝后说,你们总是说有多么好吃,怎么我觉得一般呢,比起其它一些口味好的凉皮,也没什么优势呀?
听了孩子这句话,我也陷入了沉思,说真的,如果抛开一切背景,只说口味的话,确实这被本地人多年信奉的凉皮,没有什么优势,但人们之所以还去排队购买,就是因为这份小吃里,有着很多人的岁月,很多人的回忆,很多人的情怀,而站在那个调味台前坚守了30年的老太,也曾经是风华正茂,如果每天只是做生意,算利润,能做到吗?
因为朋友的一句话,和大家聊了一些内心的感受,没什么条理,却真是我想说的一些话,交流吗,有些时候不需太多掩饰,越真实越好!
自然门美食e族 一心一意做价值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