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荐书20210101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主持编纂,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跨越16个朝代、1362年,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共294卷,300万字,耗时19年编撰而成。书中记述了一千多年间诸多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力求揭示其中蕴含的历史发展规律,生动地讲述了历代帝王、官员、先贤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和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一直为史学界所推崇,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代历史研读的基本典籍。既可以作为研究者通读、精读的经典文献,也可以作为历史、古文爱好者和学习者选读、诵读的学习文本。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曾任龙图阁直学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撰成一部战国至秦共八卷本的编年史,名为《通志》,进呈宋英宗,英宗命其设局续修。此后,司马光无论在政治上如何进退沉浮,书局一直随身而设。1067年神宗即位,开经筵,司马光进读《通志》,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时,司马光竭力反对,被任命为枢密事使而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擿幽隐,校计毫厘”,坚持“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原则,专心编撰《资治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从治平三年开局,至此共用了19年的时间。
关键词:中国历史 文献资料 编年体 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