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木:云梦泽畔断想三章
文丨楚木
大地,需要怎样的民谣与欢歌?
一位朋友筹备乡土风情文艺晚会,吩咐吟诗赋文以助之。
一时写不出,找出旧作《共同美丽乡村宣言》、《雪峰山·油溪行》系列,辑上近作《南岳峰间生态居》系列,对他说:你自己在其中去感觉、去找用得上的吧。
过后,心里嘀咕:尔等享受着城市的奢华与便利,又想望着乡村的美好与福惠,岂不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上、人间的好处都想沾。
放眼乡村,急需的是什么?
目前的乡村,急需的既不是资金,又不是高科技,也不是旅游观光客,更不是所谓的乡贤……
急需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运用于生产与生活;
急需的是在上山下乡中亲近自然、倾听万物的举动;
急需的是善待大地的心……
而大地,需要什么样的民谣与欢歌?
不需要闲坐在城市中的斗室或洋房,来描绘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韵律;
不需要依据书本间的西方理论或教条,来抒写乡土、乡俗、乡愁的民谣……
也不需要高大上的高科技电子乐器、炫酷幻的舞台背景、白富美的演员,似凤凰般富丽,似传奇般缥缈……
需要的是,文艺工作者“跳出身边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以振兴乡村、美丽乡村为己任,上山下乡,体味农村,投身生态农业,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在“阿公阿婆割苗插禾”、“弯豆拔果”、“行不得也咯咯”等万籁之音嘤嘤鸣鸣中,在高山流云、溪水潺潺、荷叶田田之间,用牧童的短笛、玲珑的唢呐等乡土什物,随时随地,因日因月,顺风顺雨,映草映树,唱出一曲曲悠扬婉转之民谣,演出一场场氤氲天地万物气韵、洋溢丰收果实香馨之欢歌……
玉宇澄清奋进到老
《觉醒年代》电视剧之开播,给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不少。
如:白话文,与文言文。
剧中没有一边倒,而是展现了两者各自的优势。
本来也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文言文属书面语,白话文属口头语,又相辉相映,又互动互助。
古时候,刻字、印字不容易,文字尽量简洁,又要尽量显得雅致,故运用文言文。民众的日常用语,说的是白话。
世间之事,不是平平浅浅的,不是直直白白的。文字表达,也应该是有深有浅,有弯有直……
文章要象古诗古词富有意境、富有余韵,文言文就占有优势。
鲁迅,虽是五四运动中革新的猛将;其文章,却蕴含着醇厚的古文、古帖功底,可说是:文言文与白话文完美结合之典范。
读鲁迅的文章,有些奇崛、艰深,却令人感到痛快淋漓,或余味未尽,或余音绕梁……其高度与深度,不是那些平平浅浅们所能比拟。
新中国领袖,开展井冈山、延安等地革命时,带领的大部分是不识字而有理想与激情的民众,所以就用白话文,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等脍炙人口的文章。
半个世纪过去了,到如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天翻地覆慨而慷”“青山着意化为桥”“纸船明烛照天烧”之类古体诗词,以及《心之力》之类文言文,仍然被国人津津乐道。
古文之雅,历久弥新。
古诗古词之秀,永远常青。
今年,一位同学在新的地方领导岗位上履职,于是以易经、道德经、开国领袖诸洋溢古代气息的文句,结合当代生机勃勃的人物、气象、语句,草拟了以下亦古亦今的文字,转呈给他:
黄裳元吉千家院,玉宇澄清万里埃。
忙里偷闲常养生,道法自然。
王用亨于歧山,身逾古稀仍挥鞭。
活到老,学到老,奋进到老
生态理念
“我打母校财专的花园闪过
几位学妹摇头晃脑曳书叨说
天与地都在着急:人的生存问题
你还在埋头于什么理论、什么经济学?”
那天,春光明媚,早晨在长沙河西望月湖小区旁的湘江边,晃露珠、拾露水,然后沿着菜地、咸嘉湖、小河,走到财专,校园内闲逛一通后,在学校食堂就餐。
花园凉亭休息时,几位学妹在认真读书,摇头晃脑地……
遥想当年,学校周围,山水青青,草木旖旖,土地朴质……
而三十年过去,天与地都在着急:生态环境……
感触到:生存问题,大于学妹手上书本中的理论、学问……
由是,在返程的路上,开始萌萌、拚凑这首诗……
☆ 作者简介:楚木,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