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问20170604
答友人问20170604
有年轻朋友今天问周末在家不出门,一般做什么。
其实很多人都问过菜九这样的问题。我今天的回答是:有时间就整理旧作,扩大翻新原有成果。虽然这确实一直是菜九在电脑前的基本状态。但今天这样的回答是斟酌再三的。
因为这段时间菜九把吕泽问题翻出来做了两遍,第二遍的也临近尾声了。前两个月以《杂议吕泽》为题,将旧作《略论汉定天下过程中的吕氏武装》中未涉及到的事情钩沉出来。做完之后,发现还有做的余地,于是就以《吕泽问题从头说》或《打捞吕泽》为题,以前一个杂议为基础,将相关内容变个顺序再捋一遍,相当于把吕泽彻底钩沉一遍。菜九明确提出吕后的哥哥吕泽是大汉王朝数一数二的开国功臣,应该是历史上首次对吕氏武装存在的关注。如果学界对吕氏武装及吕泽作用有所正视,应该归功于菜九的引领。
在整理旧作一事上,菜九有特别心得,像这样成果大的东西不能满足于做成就行,只要有可能,就要二度甚至三度以上的开掘。千万不能留下余地,因为一个单独论文,不论发现多大,也只是一个点,完全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几度挖掘,做成几个课题,就可以形成一个面。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菜九在歪诗《竹》里写的那样“你悄悄繁茂成丛林/就在风中/相互传递着微笑”的效果。而且早期的东西可以作为阶段性成果为后来的进步搭个平台,进行的时候省事省力。进步到后一个阶段,回望前面那个平台,可以清楚辨析出自己的进步。
在攒文字方面,菜九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这个运气不仅是指一个门外汉到学术领域找乐子居然找到了,而且还指相当数量的所谓旧作还真有整理翻新的必要。从田秉锷老师处学来一句回首前程非常管用,菜九就好个每每回首一下,看一看来路大致可辨的踪迹,发出若干感慨。
遥想当年,菜九突然发现可以在早期史料真伪的甄别方面做一些工作,一些比较懂行的同事出于好心告诫我,高校里这种专家多得是,他们的研究条件与资料占有,远非你这种业余可比,不要白费劲了。这种劝说当然有道理,只是菜九想,他们是人,菜九也是人,凭什么就不能跟他们搞一把。渐渐地,菜九还真的在这种地方摸索出了一些门道,捣鼓出一些东西。简单来说,就是找到有怀疑的问题,然后把所有相关性资料全部找出来排比一番,有时还真能发现一些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菜九的所谓成果经过自己无休止的四处发布,某些私货也渐渐产生一些影响,甚至被一些人当作评判是非及水平如何的标的。到头来,当年笑菜九的人,一个也笑不起来了。
菜九的办法说出来一钱不值,就是以经解经之法,加上人之常情是否吻合。两个或以上不兼容的事件记录,必然有一个不成立;不符合人情的记录,必然有诈。这两个方面要做的事就太多了。菜九发现问题后,剩下的事就是把语言组织好。很多事情需要搞,菜九的水平有限,组织语言的过程相当费事,所以有大量需要弄的事,往往来不及弄。因精力有限,只好挑重要的弄。当下的吕泽问题也是,头绪早已清楚,真要成文,要摆平的事还真不少。岂止吕泽问题是这样的,菜九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不断摆平弄成的。
在组织语言上,菜九有一股子笨气,就是不惜时间,反复锤炼,务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使之首尾呼应,不留瑕疵。就如孙子兵法所说,不恃敌不来攻,而恃己之不可攻。这样的笨办法虽然耗时,但久而久之,会使语言能力提高,水平也有所提高,所得大于付出。正应了老子所说大智若愚。菜九一不小心也与智搭边了。
说到大智若愚,菜九还有话要说。菜九这么多年来,作品转载无数,但都不来钱。攒了几本书,经菜九不懈传播,都有名著气象,也不来钱。看公私人等将拙作收入各自的空间,表明拙作还是有价值的。难道有价值的东西都不挣钱。好在菜九攒文字不介意挣钱与否,也绝对不会因为不挣钱而热情稍减。结果呆人有呆福,出手的货色成色都不差。曾经呆呆地想过,在写得像现在这样不挣钱与写得烂一点挣钱又挣名之间作选择的话,宁愿不挣钱不要名,也要把质量维系住。愚以为,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最终界定,还是要靠质量说话。
再遥想一下,当年菜九搞研究时,有同事问,有约稿吗,回答没有。同事说,那你为什么要写。其实出版社有个潜规则,就是看作者写过什么。如果你因为没有约稿就不写,就会掉进一个泥淖——因为你不写,所以没人约;因为没人约,所以你不写;结果永远出不来。
提到老子,菜九也有体会,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写文章搞研究也是这样,一定要有个一,先拿出个东西出来,然后就会裂变成后面的,一二三以致无穷。菜九才不过中人,自忖早已经奉献上超过上人的成果,原因无他,就是肯下死力气,然后裂变。此道之谓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