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前的《包氏父子》:管虎的父亲主演,女主角是龚雪的妹妹

提到80年代的中国电影,很多那个年代的过来人都有着属于他们的时代记忆。

《庐山恋》里张瑜和郭凯敏的深情一吻,让多少电影院里的观众面红耳赤;

《喜盈门》上映后万人空巷,引发了人们对婆媳关系、孝敬老人等问题的热烈探讨。

《少林寺》更是从内陆火到香港,多少年轻人因为痴迷于李连杰,瞒着家里偷偷前往少林寺拜师学武······

而拍摄于1983年的《包氏父子》,也被不少人奉为“发人深省的经典之作”,影片中关于“望子成龙”这一话题的聚焦和反思,对于当下仍有着警醒的意义。

01、中国式的父子关系

他是老包,为人忠厚怯懦,在秦府已经工作了三十多年,丧妻多年的他一手把儿子拉扯大,如今小包已经是省立中学的三年级学生,让老包深感欣慰。

老包唯一的心愿就是儿子能出人头地,一同干活的人也都说,小包以后肯定能读大学、当大官,以后他就是家里的老太爷,等着跟儿子享福吧!

但小包没有像老包期望的那样发奋图强,而是整日跟着有钱人家的少爷在学校厮混,后来还因为多门功课不及格留了一级。

其实父子俩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人上人”。

老包想把儿子培养成人上人,为此他省吃俭用把所有钱都花给儿子,身上这件棉袍已经穿了十几年没换过,为了给儿子交学费、买球衣,还在外面欠了不少债。

而小包成为人上人的对策不是刻苦读书,而是天天在公子哥的屁股后面兜兜转,跟着学跳舞,欺负小女生,在阔少家蹭顿饭,总让他有种飘飘然的满足感。

父亲满门心思扑在儿子身上,甚至不惜败坏自己的名声为儿子借钱、偷东西;

儿子满门心思都在公子哥身上,嫌弃父亲的寒酸和卑微。

就像网友说的,老包和小包不只是那个时代的故事,在当下仍然比比皆是,这样的故事永远不会过时。

影片最后,小包因为帮着公子哥打架被学校开除,公子哥安然无恙,只是冷眼看笑话;

而背了一身债的老包心里滴着血,在校长面前哭诉无果,只能回到家坐在床边悄悄抹泪。

往上爬了这么久,还是只能在这摊泥坑里挣扎,这不只是时代的局限,也是底层小人物无法挣脱的人生悲剧

02、“老包”管宗祥是管虎的父亲

得益于老戏骨管宗祥的精湛演技,老包这一角色被赋予了灵魂:我们看得到身为父亲的一片苦心,为他的境遇感到同情,但也因为他对儿子毫无节制的溺爱和愚钝,对这一角色心生厌恶。

作为和陈强、葛存壮等人齐名的金牌“反角”,管宗祥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塑造过不少反派人物,像《小兵张嘎》里的伪队长,《祝福》里的卫老二,《智取华山》里的敌方参谋长,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正是因为饰演的反派人物过多,导演谢铁骊起初对让管宗祥饰演老包有过犹豫,更何况私下里管宗祥性格非常活泼,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和老包这一人物都不太契合。

但在试过不少演员后,导演也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人选,再加上管宗祥对老包这个角色非常喜欢,再三向导演请求出演,最终谢铁骊就敲定了他。

管宗祥为这一人物进行了很多细节上的设计,比如老包在遇到难题时,总喜欢两手交叉揣进袖子里,再使劲擤擤鼻子,再加上唯唯诺诺的说话语调,无不凸显出这一角色的卑微和怯懦。

不只是拍戏时的苦下功夫,管宗祥私下里甚至隐藏起自己的爽朗性格,让自己变得少言寡语,从而全身心投入到角色的演绎中。

作为中国影坛的老前辈,管宗祥对儿子管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样热爱电影的他在父亲感染下走上了导演之路,去年导演的《八佰》更是以31亿的票房,登顶2020年的票房冠军。

如今94岁高龄的管宗祥早已过上了“退休生活”,2015年,88岁的他在儿子导演的《老炮儿》里客串了退隐江湖的“老炮儿”二爷

尽管出场不多,但老爷子的江湖地位却毋庸置疑,连叱咤风云的“六爷”冯小刚每次遇到二爷,都不得不毕恭毕敬地给他点上一支烟。

03、女主角是龚雪的妹妹

除了老戏骨管宗祥,片中饰演女学生安淑真的“新人演员”龚莹在当时也引发了不少关注。

对于这个名字熟悉的人不多,但说起她的姐姐龚雪,没有人不知道。

作为80年代最红的女演员之一,龚雪曾还拿到过金鸡奖和百花奖最佳女主角,主演的《快乐的单身汉》、《大桥下面》等影片也让她收获无数粉丝拥趸。

风头正劲的龚雪在得知《包氏父子》招募演员的消息后,便将同样怀有演员梦的妹妹龚莹介绍给了谢铁骊。

毕竟不是专业演员出身,谢铁骊对龚莹也没抱多大的期待,但在看到龚莹本人的现场试镜后,导演也不得不承认,其气质和外形的确很契合这个角色

虽然片中的戏份并不多,但龚莹把这个女孩柔弱、孤傲的形象特质演绎得恰到好处,得到了不少观众的青睐。

《包氏父子》成为龚莹进入演艺圈的契机,此后她又在游本昌版的《济公》中饰演阿巧一角,假以时日或许也能走到姐姐的高度。

可惜的是,龚莹最终没有在演员的道路上发展,她选择继续从事钟爱的绘画,结束了极其短暂的演艺事业。

04、错失入选戛纳的机会

尽管《包氏父子》在上映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影片从着手准备到后来上映,经历了不少的波折。

在得到小说原作者张天翼的肯定后,谢铁骊将完成的剧本递交上去,却遭到当时电影局领导的反对,拍摄计划一度被搁置下来。

后来还是经由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陈荒煤出面,影片得以正常拍摄,最可惜的还是影片与戛纳电影节的失之交臂

当时戛纳电影节的组委会到国内选片,一眼就看中了极富民族气息的《包氏父子》,准备将影片带到戛纳去。

但戛纳的这一要求却遭到电影局领导的拒绝,戛纳组委会只能空手而归,只差一步就能入围戛纳的《包氏父子》,则成为电影史上一个永远的遗憾。

多年后,本片并没有随着时间被遗忘,而是和《阿Q正传》、《骆驼祥子》等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一起,被铭刻在电影史的长河中。(撰文:皮皮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