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和玉米通过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了产量,但杂交小麦品种并没有商业化生产。过去20年,与玉米或水稻的产量增长相比,杂交优势的利用缓慢限制了小麦产量增长的速度。2021年2月15日,Nature Communicatitons发表了西澳大利亚大学Ian Small题为The genetic basis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and fertility restoration in wheat的研究工作,揭示了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遗传基础。
杂交小麦品种比常规品系产量高,但由于育种品系缺乏对雄性育性的有效控制,很难生产。一个有希望的系统涉及Rf1和Rf3基因,它们可以恢复携带提莫菲维型细胞质雄性不育(Triticum timopheevii-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T-CMS)的小麦植株的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