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日的语文课
2021年第四十七期(总第520期)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虽然我只是给初二上课,看似和高考没啥关系。但是吾道一以贯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还是希望能借着这个机会给学生说说,在培育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一些思考。
下面就是这一节课的简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听听课堂录音。
先从古代高考说起。
汉代开始是察举制,但察举制有察举制的问题,可能会造成任人唯亲,而不是唯才是举。以“桓灵时童谣”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桓灵时童谣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因为这个问题,所以,隋唐时代开始有了科举制。唐太宗李世民关于科举制的作用,有名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科举制对人才的选拔,比察举制先进了许多。不过,很多人说起科举制,就想起“八股文”,甚至把“八股文”完全当成一个贬义词,而实际上“八股文”是非常符合文章写作思路的,有明确的起承转合,只不过后来变得僵死了,不再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成了假大空套话的代名词,阻碍了思想的发展,自然就会被抛弃了。
任何一个事物,在最初产生时,都可能是顺应了世事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一旦发展到极致,则可能走向反面,就要被打破。文学样式的发展变化,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从格律诗到词再到曲,就是一个不断建立规则又不断打破规则的过程。
高考当然人人都希望金榜题名,金榜题名的开心与兴奋是古今无不同的,最著名的金榜题名之作就是孟郊的《登科后》。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在得中进士的时候,已经46岁了,所以兴奋之情自然难于言表。这首诗一下子就产生了两个成语,一个是“春风得意”,另外一个是“走马观花”。
当然,有得意,就必有失意,失意莫过于落榜。关于落榜,有一个通行的说法是“名落孙山”。孙山是人名,但为什么落榜被称为“名落孙山”呢?
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孙山这个人的确够得上滑稽才子的称号,确实很幽默。不说乡人之子落榜,却说我孙山是录取榜单上的最后一名,而您儿子还在我之外,言外之意就是榜上无名。
想要金榜题名,而不是名落孙山,就要提前准备,未雨绸缪。要从小开始努力才行。于是,又补充了几首“神童诗”,传说为宋代汪洙所写,但实际上很多也是后世不断修订补编的结果。有几首和和“高考”有一定的关系,我和学生分享了一下。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我们现在当然不能认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是,不读书,没有文化,缺少修养,一定不高,这却是个事实,所以,还是要踏踏实实多读书为好。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从小立志多读书,读好书,不要只是无知无识地“怀宝剑”,只是发达了四肢,还要有高明的头脑,才能做到“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种无种咱不知道,但是不自强一定“无种”。
我所讲的这些和考试有关吗?于考试有用吗?短期看或许关系不大,用处也不大。但是长期看,必定与考试有关,会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看看今年高考的作文就知道了。高考作文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考与现实相联系,考树立正确三观,考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