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用腧穴——至阴

非主流针灸
传承针灸
学习交流
扫描关注

【穴名释义】

“至”,有尽、到之意,经脉由此从足太阳下至少阴,表示阳气已尽,阴气将起,故名至阴,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定位取法】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于足小趾趾甲根部外侧缘旁开0.1寸取穴。

【穴性特点】

本穴为足太阳经井穴,具有调冲任、理胞宫、祛风邪、清头目的作用;且至阴穴有矫正胎位的特别作用,研究表明针刺或艾灸至阴穴,可使子宫活动加强,宫缩频率加快,子宫紧张度升高,胎儿心率加快,是临床上矫正胎位不正的要穴。《医宗金鉴》:“妇人横产,子手先出。”《医宗金鉴》: “主治目痛,视不明,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白翳眦痒,雀目诸疾。”

【主治概要】

1.本穴具有矫正胎位的特殊作用。可用于治疗胎位不正。

2.本穴接足少阴肾经,具有调冲任、理胞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胞衣不下、难产等产科疾病。

3.本穴乃足太阳膀胱经井穴,太阳主一身之表,具有祛风邪、清头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头痛、目痛和鼻塞、鼻衄。

4.本穴乃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经气相接之穴,肾经斜走足心。故可用于治疗足底热。

5.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成功率最高为横位,其次是臀位,足位最差。

【临床应用举例】

1.胎位不正 胎位是指胎儿先露的指定部位与母体骨盆前、后、左、右的关系,正常胎位多为枕前位。妊娠30周后经产前检查,发现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等谓之胎位不正,其中以臀位为常见。胎位不正如果不纠正,分娩时可造成难产。中医学认为本症多为气血虚弱、气机郁滞所致。针灸转胎位一般横位成功率最高,臀位次之,足位较差。

灸法:操作时孕妇解松腰带,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至阴穴,距皮肤2~3厘米,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灸10~15分钟。每天1~2次, 3日后复查,至胎位转正为止。也可用艾炷灸,用黄豆大艾炷放置于双侧至阴穴,燃至局部有灼热感,即除去艾灰,每次灸7~9壮,每日1次, 3日后复查,至胎位转正为止。配穴用补法,肾俞针刺不宜过深,操作手法宜轻,或用灸法。

2.难产 指妊娠足月,临产时胎儿不能顺利娩出,总产程超过24小时者。常常发生在子宫收缩异常(即产力异常) ,胎头和骨盆不相称或胎位不正常等情况下。针灸对产力异常引起的难产效果较好。

毫针刺法:采用32号1.5寸毫针,直刺0.2寸,捻转2~3分钟,不留针。

3.足底痛 足底痛通常由2种原因引起,分别为足底筋膜炎与跟骨骨刺,多由于长时间步行或足部过扁平,令底筋膜因过分拉扯而引起炎症。患有足底筋膜炎而没有妥善处理,使足底筋膜有撕裂现象,后跟骨出现骨骼增生,连接撕裂的足底筋膜,形成后跟骨刺。

点刺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挤按出血1~2毫升。

4.神经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患者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大部分患者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针灸治疗神经性头痛具有较好疗效。

毫针刺法:采用32号1.5寸毫针,直刺0.2寸,捻转2~3分钟,不留针。

5.胎盘滞留 胎儿娩出后30分钟,胎盘尚未娩出者,称为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的一重要原因。但如胎盘全部未从子宫壁剥离,虽然胎盘滞留,在一段时间内可无出血。其原因包括: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部分残留。针灸至阴对胎盘滞留有较好效果。

毫针刺法:采用32号1.5寸毫针,直刺0.2寸,捻转2~3分钟,不留针。

孕妇禁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