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诊治精粹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早在《内经》即有“消渴”、“消瘅”、“鬲消”、“肺消”、“消中”等名称。《金匮要略》有消渴篇,提出其病机为胃热、肾虚,并创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治方。《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最早提出本病尿甜。《诸病源候论》指出:“其病变多发痈疽”。宋代之后,以“三多”(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的偏重,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消。金代刘河间《三消论》谓其病机主要是“燥热”,当以清热泻火、养阴生津为治则,并指出此病多变“聋盲”、“肺痿劳嗽”。
西医糖尿病、尿崩症等,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先天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尤其是肾脏素虚,藏精不足,精亏液竭而发为消渴。
2.饮食不节 长期过食甘肥,醇酒厚味,使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发为消渴。
3.情志失调 过度的精神刺激,使气机郁结,进而化火,消烁肺、胃、肾之阴津,发为消渴。
4.劳欲过度 房室不节,劳伤过度,损耗阴精,致使阴津不足;阴虚则火旺,上蒸肺胃,终至肾虚肺燥胃热,发为消渴。
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内盛,且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与燥热又互为因果,阴愈虚燥热愈盛,燥热愈盛阴愈虚。
病变的脏腑涉及五脏,但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主。肺、胃、肾之间,常又互相影响。
消渴日久不愈,阴损及阳,可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亦可累及五脏,致精血枯竭,燥热内蕴,阴竭阳衰,而并发多种兼证。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凡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临床特征者,即可诊断为消渴病。
(2)初起可“三多”症状不显著,以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水肿、关格为首发症状,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脱危象。由于本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有密切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参考。
2.鉴别诊断
(1)口渴症:口渴症有口渴的临床表现,可见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蓄水症等,各有相应病证的临床表现。不伴见多食、多尿、尿甜、消瘦等消渴的特点。
(2)瘿病: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瘿病以颈部生长肿物、眼突、心慌等为特点,且无多饮、多尿,可资鉴别。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证首先应依据症状偏重区分消渴的类型。尽管多饮、多食、多尿往往同时出现,但通常把多饮较突出者称为上消,多食较突出者称为中消,多尿较突出者称为下消。其次应辨病机病位,上消以肺燥为主,多见肺胃燥热或肺燥肾亏;中消以胃热为主,多见胃肠燥热或胃热肾亏;下消以肾虚为主,多见肾阴亏虚或阴阳两虚。再次应辨标本主次,大体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病久则以阴虚为主,或阴阳俱虚。此外,本病多发于中年以后,青少年少见;中老年患者兼证较多,青少年患者病情急重,均宜在辨证时注意。
治疗要点 本病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但根据上、中、下三消不同,治疗有所侧重,如《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由于本病兼证较多,还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选用泻火、解毒、活血、补阳、涩精等法。
(一)上消
1.肺胃燥热
(1)临床表现: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尿频量多,尿混色黄,身体渐瘦,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2)治疗原则:清泄肺胃,生津止渴。
(3)代表处方:白虎加人参汤:粳米、生石膏各30克,人参、知母、生甘草各10克。
(4)加减应用
①临证时重用生石膏。
②上方酌加葛根20克,麦冬10克,以加强生津止渴。
③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脉数乏力者,可选用玉泉丸或二冬汤加减。
2.肺燥肾亏
(1)临床表现: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腰膝酸软,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疗原则:滋肾润肺,清热生津。
(3)代表处方:二冬汤:荷叶20克,天冬、麦冬、天花粉、黄芩、人参、知母、生甘草各10克。
(4)加减应用
①临证时加生地黄、沙参各20克,以增强滋肾润肺作用。
②气虚甚者,可用玉液汤。
③干咳不止者,可用百合固金汤。
(二)中消
1.胃肠燥热
(1)临床表现:多食易饥,口渴引饮,大便燥结,或便闭不通,舌红少津,苔黄燥,脉实有力。
(2)治疗原则:滋阴养液,通腑泄热。
(3)代表处方:增液承气汤:生大黄、芒硝(冲服)、玄参、麦冬、生地黄各10克。
(4)加减应用
①原方可加黄连、栀子各10克,以清热泻火。
②过用寒凉出现脾胃气虚者,用七味白术散加减。
2.胃热肾亏
(1)临床表现:多食易饥,烦渴引饮,或牙龈肿痛,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或细数。
(2)治疗原则:清胃泻火,滋肾养阴。
(3)代表处方:玉女煎:牛膝、石膏各20克,知母、熟地黄、麦冬各10克。
(4)加减应用
①上方加天花粉20克,黄连、玄参各10克,以加强清胃养阴。
②腰酸、耳鸣、头晕者,加枸杞子、山萸肉各20克,以滋肾养阴。
(三)下消
1.肾阴亏虚
(1)临床表现:尿频量多,混浊如膏脂,或尿甜,口干唇燥,渴而引饮,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舌质红,脉沉细数。
(2)治疗原则:滋阴补肾。
(3)代表处方:六味地黄丸。
(4)加减应用
①阴虚火旺,失眠,遗精者,加龙骨、牡蛎各20克,知母、黄柏各10克。
②气阴两虚,乏力,气短者,加党参、黄芪各20克。
③尿量多混浊者,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各10克。
2.阴阳两虚
(1)临床表现: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则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咽干舌燥,形寒畏冷,阳萎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2)治疗原则:温肾滋阴。
(3)代表处方:金匮肾气丸。
(4)加减应用。
①如尿频量多,可加益智仁20克,覆盆子、桑螵蛸各10克,金樱子15克,以补肾固摄。
②阴阳气血俱虚者,选用鹿茸丸加减。
【其他疗法】
1.兼证证治 若肾阴亏损,肝失所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耳目失养,可发白内障、雀目、耳聋,治宜滋补肝肾,可用杞菊地黄丸,或合养肝丸。若燥热内盛,阴津被灼,络脉瘀阻,营卫不行,蕴毒成脓,可发痈疽,治宜清热解毒,可用五味消毒饮。另可并发痨咳、水肿、中风、泄泻、厥脱等,参阅本书有关内容论治。
2.单方验方
(1)玉米须30克,水煎服,适用于轻型糖尿病。
(2)天花粉20克,水煎代茶,适用于消渴病烦渴喜饮。
(3)黄精30克,五味子10克,田七6克,水煎代茶,连服30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糖尿病无症状者。
3.饮食疗法
(1)猪胰焙干,研细末,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各型消渴病。
(2)兔肉250克,枸杞子20克,加水煮至烂熟,加蔬菜适量,油盐调味后,饮汤食肉,每日1次,适用于肾阴虚消渴。
(3)冬虫夏草10克,老雄鸭1只(洗净),将冬虫夏草纳入鸭腹内,加适量水炖熟,调味服食,每周2次,适用于阴阳两虚消渴。
(4)苦瓜250克,蚌肉50克,共煮汤,用油盐调味服食,适用于上消。
(5)南瓜200克,胡萝卜100克,粳米50克,共煮粥食,适用于中消。
【预防调摄】
1.本病饮食宜清淡,不可过饱,以适量米面,配以蔬菜、豆类、瘦肉、鸡蛋为宜,禁辛辣刺激,症状消除后,仍应饮食调养与善后治疗结合,以巩固疗效。
2.避免七情内伤,保持心情愉快,节制房事。
3.戒烟酒、浓茶、咖啡。
4.注意劳逸结合,慎起居,注意预防感染。(钟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