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之42】石鼓里古民居群:400米老街跨越600年时空
明初府邸藩相第成就石鼓里美名
清初大宅破门楼郑形成独特非遗文化
清末建筑大夫第、祜记祠堂历经百年风雨
民国小楼近圣里见证世事变迁
据住在这里的主人李兴和介绍,其一家原籍是榕城梅云内畔,近圣里是80多年前其祖父辈“过番”(指早年潮汕先民前往东南亚等地谋生)赚到钱后,回来建置的。“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除了侵略我国,对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也是虎视眈眈,各处时局动荡。潮汕外出的华侨但凡手头有点积蓄的,都会考虑回唐山(海外华侨对故乡的习惯称呼)置业,一方面是为了荣归故里、落叶归根,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如果旅居地被日寇侵占或者时局太过不利,还能撤回家乡,能有个安稳的落脚地。”李兴和说,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其祖父带领儿子们回到了家乡揭阳,花钱在埔上里购置了8间平房,推平后建成了有着两层小楼的近圣里。“近圣里这名字是当时本地一位秀才给取的,因为这里毗邻供奉至圣先师的孔庙(今揭阳学宫),从天井里就能望见孔庙的飞檐,这名字就是取与圣人为邻的意思。”近圣里建成之后,李兴和家族的先辈也一分为二,有的继续回到旅居地奋斗,有的则留在这里繁衍生息。“新中国成立后,我父亲李职深还一度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海军战士。近圣里也一度被政府征用为办公用地,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发还给我们。”
近圣里,这一座小小的建筑里,浓缩了从民国到现在,四五代人的生命历程,见证着近代海内外潮汕人的悲欢离合。它既是对石鼓里古民居群的延续,也是使其历史与现实密切结合的关联。
我市著名学者、地方历史文化专家彭妙艳表示,石鼓里古民居群的存在,对研究揭阳明清时期的社会结构、民风民俗和建筑艺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石鼓里古民居群的保护与研究,将有利于推进揭阳古城保护活化,传承古城历史文脉和民俗文化,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揭阳古城品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