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真的到了35岁以后就会面临危机吗?

来自读者朋友“一枚程序媛小姐姐”的提问:

奶爸您好,我是您的铁粉,现在在大厂做程序员,我们这一行很流行所谓的「35岁危机」,意思是吃青春饭。

所以,想请问您是如何看待现在网上盛传的「35岁危机」?

谢谢奶爸~

奶老师答:

有本书叫《基业长青》,这本书在美国已经被骂出翔在中国却还是饱受追捧。

在美国被骂出翔的原因也很简单,这本书盛赞书里举的各种企业的例子,说它们是「基业长青」,但是到现在这本书里提到的企业,存活率居然连3成都不到。

7成以上的都挂了。

这个有点类似国内的知识类博主,盛赞某某企业,夸赞某某方法,该企业之后立刻就挂了,小嘴简直就像是开过光,说谁谁死。

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

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

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

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12年;

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

中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8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年,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约3.5岁。

还有一个让人更不安的事实:

2000年之后到现在,财富500强企业已有52%消亡。市场研究公司IDC更预言,现存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公司到了2027年,将有75%完蛋。

这个事实很难听,但是请大家接受这个事实:

企业是注定会倒闭的。

所以打工的意义是什么?

打工不是让你盯着一家公司干的长远,干一辈子退休。

凡是有这种想法的人,都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打工只有两个终极意义。

1,在你能力不是特别突出的时候,要培养足够的能力,随意随便去任何一家公司都能找到饭吃。眼前的公司倒闭了,或者被收购被兼并了,换下一家也没问题。

2,在你能力较为突出的时候,找一家比较有潜力的公司,拿到股份,跟着它做大上市。

当然其实还有第三个意义,就是能力特别突出的时候,自己单干,但这不是打工的意义了,因此不赘述。

郑渊洁老师说铁饭碗不是在同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去任何地方都有饭吃。

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打工人有一个瓶颈:

35岁危机。

到底为什么会出现35岁危机?

因为办公室工作的准则就一条:

up or out。

这里的up,就是指管理层。

虽然说员工和管理层之间存在巨大隔阂,基本是一个平行宇宙的差异。

但是严格来说,升到主管级别也就是基层管理者,并不困难。

起码比考985要容易N倍。

而对于企业来说,最宝贵的就是基层主管。

只要涉及团队,就一定讲究一个「精兵强将」的说法,这里的精兵,指的就是基层主管,而不是基层员工。

基层员工,说难听点,类似啥呢?

当年清军打洋人打不过,说火炮属火,最怕阴,于是找了一群裸女阴户大开朝着火炮,甚至找来和尚念经超度火神,妄图来取胜。

基层员工,大抵就是这样被押上阵的炮灰,连「兵」都称不上。

如果有一只强大的主管队伍,就可以保证员工里的人才源源不断涌现,公司的战斗力充沛,而且各项指令都可以顺畅传达并被执行。

主管也是企业最珍视最舍不得的财产,有一个主管跳槽了,都会带来麻烦和一定的变动,都要精心挑选很久,才能找到接班人。

也只有主管级别以上,才可成为独当一面。

换言之,只要能独当一面,就不用担心什么中年危机,什么淘汰老人的无稽之谈。

郑渊洁老师的话,永远是职场真理:

铁饭碗不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去任何地方都有饭吃。

而现在的各种自媒体大肆宣扬什么中年危机,什么清退老人,什么青春饭,从一开始的煽动焦虑,到现在朝着更恶劣的舆论方向引导,彻底变成了:

鼓励懒惰和不思进取。

即很多年轻人都想着不麻烦不累不付出不努力也不学习和进步,就可以平平稳稳吃一辈子饭,可以轻松混一辈子。

他们不追求成功,不追求富贵,这其实ok,很正常。

但他们连基本的工作进取心都丝毫没有,一丁点的进步都不愿意,只想着自己无优点无特点,摸摸鱼就能平平稳稳吃一辈子饭,能混混过一辈子。

他们对于职场的期待,就是不进步不升职,可以摸摸鱼混一辈子。

张口内卷闭口青春饭,仿佛追求进步都成了丢人的事,和他们一起当咸鱼才是正道。

这年头就算是体制内,都不存在这样的事情了。

这种思想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全国人拿来大批特批,如今在某些自媒体人眼里,居然成了年轻人的酷,特立独行的美德。

真实人类物种多样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