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斌:《 草书律论 》全文

1

太极草书总论

谭  斌

● 1962年出生于湖南湘潭。

●太极草书探索人。

●《草书的探索与实践》著作人。

●北京太极书画研究院主笔。

●太极草书学会创始人。

●太极草书网草书讲座主讲老师。

●北京大学方正字库【谭斌太极行书字体】撰稿人。

●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高级研修班。

●2009年深造于清华大学书法研修课程班。

●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

●从小迷恋书法、国画,对中国画、书法、哲学、美学等理论有所研究。

三十多年潜心临池、探索书法,在草书领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草书理论和草书实践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太极草书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美术馆竞相收藏和追捧。

《草书的探索与实践》摘录

《 草 书 律 论 

由艺术作品中的节律、韵律而产生一种美的旋律,从而激发欣赏者的共鸣和互动。例于在欣赏歌曲节目的时候,每当歌曲的节奏感自然流露之时,你会情不自禁地跟随节奏的旋律拍手叫好;例如在欣赏武术表演的时候,每当武术套路中的节奏,韵律释放之时,你会不由自主地攥紧拳头,为他使劲,等到看完表演也许汗湿全身,自己还不得而知。草书作品要让欣赏者体味到其韵律、节奏,比较难以做到。不像歌唱家是以声音的高低快慢、起伏跌宕、阴阳顿挫来表现旋律;武术家是以动作的快慢急缓、阴阳曲折、攻守进退来表现旋律;草书则是以笔画曲线的动静刚柔、参差错落、阴阳虚实来表现旋律。三者虽然表现的方式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前面谈到草书的韵律、节奏是由笔画曲线运动变化来表现。那么太极草书韵律表现是急、还是缓?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围绕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晰地知道:太极草书的理念和太极拳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好似孪生姐妹;都是以太极的哲学思想为依托,以以柔克刚、刚柔相济、阴阳互生的哲理为理论源泉。太极草书的韵律、节奏和太极拳相近。太极拳不像其它拳种、拳击那样疯狂、激烈。犹如西湖龙井温文尔雅,动作虽然曲折缠丝变化多端,但不激烈,是老少皆宜的运动。所以将太极草书定位介于狂草与章草之间的目标,既不像狂草那样颠狂紊乱,看不清楚笔画来龙去脉;也不像章草那样字与字,相对独立、互不串联;既要让欣赏者看得清楚庐山真面目,还要让欣赏者感受到它的神秘变化。特别是太极草书章法采用太极拳的梅花桩步法而布阵,这样以最大限度让欣赏者看清楚字与字的分界和区分。艺术的东西既要深入,又要浅出,这样的艺术才会雅俗共赏被大众所接受,它才会有顽强的生命力。
太极草书之节律、韵律不是简单有字的大小变化就了事。那是对艺术的亵渎和不负责任。具体哪一个字大、哪一个字小、哪一个字左、哪一个字右、哪一个字拿长、哪一个字压扁、哪一个字夸张、哪一个字静、哪一个字动,是要根据整体内容和章法格局的定位来经营位置,处理要恰到好处,自然天成,要看不出半点做作的痕迹。整幅作品有一股气势贯穿始终,就像巍巍群山绵绵起伏,气势磅礴;就像万里江河蜿蜒曲折,自然流淌;就像名家太极拳演练一样,技法纯熟、阴阳顿挫、高潮迭起、刚柔相济。
太极草书讲求阴阳之韵律,虚实之旋律,自然之节律。把“虚实”充分地感悟、领会和理解,并运用到草书之中,是掌握太极草书方法的唯一途径。通常我们所讲的“阴阳虚实”是指“有”和“无”的矛盾关系。在书法中虚实是相对的,是通过轻重、疏密、黑白、宾主、大小等对比手法所营造的一种境界和气氛。
“阴阳虚实”被一些军事家、哲学家、摄影家、画家、音乐家发挥得淋漓尽致,玩得得心应手。
军事家用阴阳虚实的手段,声东击西,虚张声势迷惑敌人,从而取得胜利。
哲学家用阴阳虚实的理念,创造了太极阴阳生克的哲学思想。
摄影家用阴阳虚实的手段,变化不同的焦距产生不同景深来突出画面的主题。
画家用阴阳虚实的手法,制造高远、深远、意远的梦幻意境。
音乐家用阴阳虚实的理念,设计音符的长短、高低、停顿、中止、省略等频率,达到一种非凡超脱的听觉仙境。
感悟虚实统一,认识阴阳互生,是学习草书的必修课,而且要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跨越。让理论应用于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克服焦躁的情绪和急于求成的心态,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绩。
太极草书以讲究“阴阳生克”,创造“阴阳互补”和实现“阴阳统一”为己任。阴阳属于太极的哲学范畴,太极是高层次的理解阴阳,解释阴阳。草书虽然是以柔丝、缠绕等阴的笔法,但贵在于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充分利用大小、长短、肥瘦、阔窄、疏密、轻重、开合、伸缩、争让、宾主、动静、参差等阴阳元素,来实现一种无为自然、阴阳互生的境界。下面将其阴阳手法一一分析。
“大小”:是最强烈的对比关系之一,在草书中主要是针对字与字的组合而言。说简单也简单,不就是在写草书的时候大小字混着写嘛,谁不会!说难也真难,例如毛体,那可是历代草书中“大小”章法之绝品,就是临摹,也很难临出那种伟人的神采,大小衔接的自然,前后顾盼的霸气。现阶段有很多人标榜,学习毛体多少年,真正拿出作品来,距离毛体相差甚远,只是有些形似而已,精神气质根本谈不上。草书中字的大与小的关系,不要单纯只是看到对立、排斥和冲突的矛盾一面;更要看到其合作、协调、友好和统一的一面。大是由小来衬托,没有小何以显大。麻雀虽小相对蚂蚁来说就很大了,虽然牛很大,相对大象来说,只能称小弟弟。要体现大,必须首先学会小,大与小,必须相互扶持,相互关照。一座大山独立高矗不成风景,只有在众小山的陪衬之中,才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独木不成林,只有大树、小树、小花、小草相互映衬,才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草书作品中,大字是亮点,是旋律的高潮。经验告诉我们,亮点必须有所突出,应该把那些最拿手的、结构最优秀的、最能表现书法者个性的字,作为对象;把那些结构不太美的、难以表达的、不好处理的字缩小其占用空间,放到虚弱暗淡等次要的位置,把欣赏者的目光吸引到亮点上来,增添其草书作品的色彩。草书字的大小对比和音乐的节拍是不一样的,音乐的节拍长短是额定的,几分之几的节拍,但草书的节拍必须有对比变化,例如前一节拍是五个字组成,那么下一组可以是八个字,也可以是三个字,但不能也是五个字,有差异才有变化。音乐结尾时可以将声音慢慢小下去,形成一种越走越远的虚幻感觉。可是,草书不行,最后一个字必须相对大(这里当然不包括落款),否则就会被看成虎头蛇尾,走向衰弱,走向死亡的感受。不管节律,旋律如何变化,必须保证最后一个字的相对大,方显大家风范。在草书作品中,大字中又要相对分出大小,绝不可大字一样大,小字一样小,必须大小自然天成,旋律变化多端,作品才会美不胜收。如图20中,字大小交错,对比变化自然天成,看不出半点做作的痕迹。
“长短”:在草书中主要是体现在汉字的结构上,左右结构的字表现为宽而短,上下结构的字表现为窄而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书作内容是由诗词、文章的内容所决定,绝不会按书作的要求而生成。太极草书讲究阴阳互生,文字最好是长短搭配,为了草书作品效果的需要,必须将部分字人为地压扁或拿长,来达到长短错落有致,节律韵律凸显。如图20中,“幸福旅途路漫长”的“途”字和“漫”字就是人为拉长,以满足章法布局的需要。
“肥瘦”:在草书中笔法粗为肥,笔法细为瘦,笔润为肥,笔枯为瘦。草书贵在使转,宜瘦不宜肥,只有肥中有瘦、瘦中有肥方显太极草书的韵律精神。肥瘦应该看书法作品所含字的量而定,如正文只有几个字的作品,这时应该以肥为主,瘦为辅,否则会感觉整个作品的份量不够;如作品是长篇,则应以瘦为主,肥为辅,只有少量字的少量笔画略显肥、粗,提亮作品的精神,否则会感觉其作品没有生机。总之太极草书以瘦而筋为主旋律,肥不臃肿、瘦不枯槁、肥瘦共存是草书技法之道。如图20中,“夕日恋人今日伴,幸福旅途路漫长。”的“幸”字,即是特别加肥,因前后几个字的笔画都比较少。
“阔窄”:在草书中主要体现在纵行字形的配比关系上,及留白的安排上。“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是阔窄的真实写照。只有阔窄的对比,才能感悟太极草书韵律的高潮和激情。
“疏密”:在草书中是针对文字排列组合之松紧和笔画多少而言。“疏”为虚,“密”为实,按草书的理想应该是疏密搭配,虚实相生,阴阳互补为上品。但书写的内容不会随人的意愿,有时笔画多的字组合在一起,这时就要提取笔锋,缩小一些字的笔画来达到“疏”的目的。有时笔画少的字,组合在一起,这时就应该人为增粗一些字的笔画份量,来达到“密”的效果。使得疏密关系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如图20中,“只缘环保又健康”几个字的笔画都相对多,但是,由于前一行的“妇”字所占的空间比较大,不得不以缩小笔画来衬托“妇”字的这个亮点。
“轻重”一词本是对物体质量的衡量,在草书中是针对重心而言,例如整幅的重心,整行的重心和单个字的重心。轻与重是由视觉感所产生,绝不是用单位数字来衡量。书法作品重心的平衡,首先要求单个字的平衡,然后再谈得上单行的平衡,再谈得上整幅作品的平衡。在书写单字时,求其平衡可以由下面几个方面来实现。但这里谈的平衡与性论中谈的不平衡并不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不平衡必须建立在平衡的基础之上。
1.加粗或减少笔画的份量。例如一个左右结构的字两边笔画数量相差很多,这时应该对笔画少的一边的笔画加重加粗,或将笔画多的一边的笔画减小减轻,求得字的重心基本平衡。如图20中的“妇”字,左边“女”字旁笔画少,为了字的平衡,只能是加粗其笔画。
2.增强或减弱笔画的动感。草书笔画的动感是可以产生能量的,书法家在草书实践和欣赏时都会有所体会,动感是由笔画的曲折变化和变化的频率及变化的幅度所体现。笔画少的一边只要加强笔画动感,同样可以达到重心平衡的目的。如图20中,“无照驾驶不罚款”的“款”字,右边即是以增加其动感实现平衡,不会因为右边笔画细又少而失去平衡。
3.改变力的方向。草书中部首或笔画方向的改变,对于重心的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视觉上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扛杆作用,所谓力能扛鼎。如图20中,“只缘环保又健康”的“康”字,最后一笔改变了力的方向,扛起了整个康字的重量。
“开合”:一词本来是指中国画的一种构图形式,由于书画同源,也常用在草书的章法上。古语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自然的法则。在草书理论中,“开合”一般是针对纵行的章法而言,太极草书讲究开合自然有度。可以一个字一开、一个字一合,可以三五个字一开合,也可以十几个字一开合,从开到合要有一个衔接的过程,不要看出机械做作痕迹,开合有大开合和小开合之分,一个开合就是一个高潮,太极草书崇尚由一个高潮到另一个高潮的旋律。如图20中,从“初”字到“艳”字,从“双”字到“妇”字,可以说是从一个高潮到另一个高潮,节律感十足。
“伸缩”:本意是对弹簧状态的写照。“缩”是力量的蓄积,“伸”是力量的爆发。“伸缩”是“开合”的力量描述,“伸缩”把草书推向高节奏的交响乐章,伸缩掌握好的草书作品,会给欣赏者以力量的冲击。如图20中,“大夫山前老夫忙”中的“山前”即是力量的蓄积,“老夫”即是力量的爆发。“夫唱妇随心飞扬”中的“唱妇”是力量的蓄积,“随心飞扬”即是力量的爆发。
“争让”:自古以来,在草书的章法中就有挑夫争道之说。在草书中“争让”是针对行与行的章法布局而言,即是行与行争夺空白的矛盾。太极草书讲究平缓,争夺空白不像乱石铺街的章法,寸土必争。在前面的太极草书意论一章里讲过,绝对保持空白的自由,空白的相对地位不可剥夺,“知其黑,守其白”是书法之道,更是太极草书章法的宗旨。但是,争让还是要有的,没有争让非草书也。只是争让要讲究风格、礼让,该争时必争,该让的时候还得让;决不“短兵相接”,让草书的“拳脚”任意发挥和伸展;让纵行之间高潮错落、阴阳互生、虚实互补。达到一种和谐共处的章法布局。如图20中,有争有让,争让结合,首行就要留出空间让下一行去争,争让之间要有统一的安排布局,局部争让要服从整体,书写之前应胸有成竹,书写之时方可得心应手,书写之后才会心满意足。
“宾主”:本是礼节、礼仪上的用词。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高尚的礼仪是一个民族文化、文明进步的象征。草书中借助“宾主”一词来说明亮点的突出。就跟写文章一样,只有主题突出、旗帜鲜明才有感染力、说服力。太极草书讲究整幅作品有亮点,行有行的亮点,字中笔画有主宾。但单个字的亮点要服从行的亮点,行的亮点又要服从整幅的亮点,亮点太多就会喧宾夺主,让欣赏者品不出作品的豪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书法是“宾主”章法之绝品,那种伟人的气概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是一般凡人很难领悟到的境界,就是临摹也很难临出那种霸气。如图20中,为“主”之字大器鼎立,为“宾”之字左右退让,以梅花桩之法则排列。
“动静”:文艺作品传达给人的精神快感,往往是在动中求静,或在静中求动时才能获得的。草书也不例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草书给人以触觉的审美愉悦。“动”与“静”是一对相对的矛盾,而非绝对的矛盾,动以静作参照,静也以动作参照。“动极则生静,静极则生动”,草书是以笔画曲线的动静来表现韵律与节奏,由此可见“动静”在草书中的至关重要。动感是由笔画曲线缠绕的多少、使转的力度以及行笔的速度,在纸上留下的曲线所产生的效果。动是制造矛盾,静是平息矛盾。从太极草书的单个字来讲,也有着动与静的对比关系。例如左右结构的字:要么是左边相对静,右边则相对动;要么是右边相对静止,左边则比较动态。例如上下结构的字:要么是上面相对静态,下面则动感明显;要么是下静而上动。静为阴,动为阳,动静对比,方显阴阳相济的太极思想。在纵行中,动与静的关系表现为动静快慢的节奏上,动极生静,静极生动,必须是快慢结合,当几个字组成一个动感节律后必须有静下来的时候,迎接下一个动感节律的高潮,只有这样阴阳顿挫,动静结合,才会出现高潮迭起的韵律变化。在行与行之间的动与静的关系中,应该是动静对比,阴阳错落,即左行的“动”应与右行“动”相错位,左行的“动”与右行的“静”相对应。在整幅作品中,动与静的关系更要通篇考虑,全面权衡。同时也要考虑是否影响其重心的平衡,因为动感所产生的能量不可小视,视觉中的能量与重量同时具备平衡重心的作用。如图20中,动与静虚实相生、阴阳互补,动中有静,静中见动。
“参差”:在草书中“参差”是针对纵行的章法而言。“参”是凸出,“差”是收进。太极草书遵循老子哲学之“道法自然”,回归自然的理念,太极草书的自然即是参差,自然即是不整齐,在纵行中上一个字的外沿与下一个字的外沿不能在一条直线之上,要运用参差、错落、跌宕的对比手段,以求得纵行的平衡稳定。但“参差”的最高境界,是险绝之中求平衡,将纵行与纵行的参差创造出一种“山重水覆泥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错落空间。这种的动荡节奏展现出来的风情姿态,是书者的胆识与个性的自然流露,给人以触目惊心的审美愉悦,给人以浪漫刺激的精神陶醉,给人以回味无穷、余音绕梁的韵律享受。如图20中,作品看上去整体感强,横不成列、竖成五行,细看参差错落、跌宕起伏、自然天成。这即是草书参差节律的魅力所在。

温 馨 提 示

如果你喜欢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北京书画经典】公众号。点击公众号里的“回顾”可浏览过去的全部精典内容。

友情链接

草书理论专著

《草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谭斌

北京三鼎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行

CIP书号2018268975

150p,157克铜版纸全彩色印刷

定价:68元

全国各大新华书店有售,

太极草书网的特约经销画廊有售,

北京中国书店有售,

京东网有售,

淘宝网有售,

当当网等有售。

目录

探索

一.太极草书探索起源

二.太极草书总论

三.太极草书美论

四.太极草书理论

五.太极草书性论

六.太极草书法论

七.太极草书意论

八.太极草书力论

九.太极草书律论

十.太极草书情论

十一.太极草书韵论

十二.太极草书景论

实践

太极草书书写形式

太极草书书写姿势

太极草书用笔

太极草书用纸

太极草书用墨

太极草书用印

太极草书与健身

太极草书的前景

作品解读

内容提要

纵观中国草书历史,是以唐朝怀素为顶峰,这么多朝代没人能超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为什么呢?谭斌老师认为是草书理论没有跟上去,虽然草书理论琳琅满目,但大都是一些神乎其神的比喻,不达到相当的境界是很难理解,是学习草书的最大瓶颈,大多数学草书者都望而止步。例如“草不兼真,真不通草。”是什么意思,不到一定境界是很难理会的,在这本书里就通俗易懂地解释了:就是说草书和真书、隶书的审美是绝对相反的,隶书、真书讲的是橫平竖直的人工美,你看好的草书会是橫不平行、竖不平列、斜不同向,环不同心、交不相垂等的自然美。谭老师用数学的语言来解释,所以通俗好懂,古代没有数学,只能用“草不兼真,真不通草”来论述。

在这本书中讲解了怎样将太极的阴阳互补,对立统一,刚柔相济的美学思想运用在草书的审美之中。

2015年谭斌老师无意中发现了视觉蕴藏着能量,因此草书上了一个台阶,才算真正完善了他的太极草书理论体系。在这书里也重点介绍了这方面的内容。

太极草书作品欣赏:

太极草书课堂

第一讲

《 太极哲学思想的诞生 

谭  斌

第二讲

 太极哲学思想的起源  》

温馨提示

更多太极草书作品、视频课堂、文章请在360、百度等搜索【太极草书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