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牛年、贺新春——艺术家邵璞先生线上作品展

聚山川之魂、得雄浑之境

文/桑干

笔底诠释着人文精神,艺术演绎着素养内涵,任何形式的艺术,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所有的艺术实践都如过眼烟云,昙花一现,尤其是中国画,向来讲究“笔墨生情、澄怀观道”的写意哲学,对传统文化的要求极其苛刻,那么,一个以绘画著称的艺术家,文化底蕴的厚度一定决定着艺术探索的高度和宽度。

当笔者打开邵璞的画册,精彩纷呈的山水、畅意洒脱的书法、神游遐想的诗词,交相辉映,烨烨生辉,深厚的文学功底浇筑的艺术之花,更加让人回味,那自然景观与雄浑苍茫的转换,那具象之美与意象之变的交叠,那诗词空间融进阔美山水之中的境界,激荡着超强的穿透力,在感观与心灵之间激起无声的频率,仿佛撞击般的回声,余音环绕,回声久远。

不管是书法、绘画、还是诗词,邵璞都有着天生的才情。可能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可能血脉中自然流淌的艺术基因,也可能兼而有之,青少年时期,邵璞就喜欢绘画、书法,以及传统诗词,洗濯在传统文化中,徜徉在艺术世界里,诗词与艺术齐头并举,练就非同一般的童子功。

80年代,邵璞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日本进修文学,85年进入作家协会。那个时期,年轻的邵璞就成为诗坛冉冉升起的新星,他曾是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80年代诗歌运动的参与者,出版的《邵璞诗选》成为当时大学生诗歌运动的一个样本。在绘画艺术方面,天性的使然加人生的迂回,邵璞尤其对焦墨山水情有独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凭借着天生的艺术才情,他依仗着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夫,精研张仃焦墨,触类程邃、龚贤、黄宾虹、李可染等艺术巨匠,尤其对张仃焦墨,邵璞用功最勤、用情最浓,曾集中研究张仃的焦墨20年之久。

躬耕在诗词与山水的领域里,厚文养正,融会贯通,在交融、挣扎、蜕变中,实现自然蝶化,形成独具一品的邵璞式山水,驰名当代画坛,备受瞩目。技法是艺术追求和情感态度的再现,邵璞的山水艺术能有今日面貌是他几十年深入古法,积学厚养的结果,积年累月地摸爬滚打在传统笔墨中,“唐人丘壑、元人笔墨”,邵璞闭目如在眼前,“荆关董巨、刘李马夏”,“元四家”、“吴门画派”、“清四王”等等历代名家技法特点,邵璞均能熟烂于心,创作中,古圣先贤的优点特长,邵璞放手可在手底,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但是,邵璞学古绝不拟古,他为了防止落入古人窠臼,刻意把自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与传统笔墨程式拉开距离,他通过书法入画的形式,以古人之法,开启自己的新貌,让自己的山水充满写意性,在《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含道映物》、《静漠恬淡》、《傲骨不可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等等焦墨山水中,书法中常用的侧锋、逆锋,中锋等笔法,互生奇妙,笔尖随着提按力量与方向的变化传递胸次和心象,用笔灵动而随意生发,骨线、皴擦、点染,交相辉映,用笔简洁却意态丰厚,千变万化的笔性与笔意构建的深岩巨壑、山势陡转、飞瀑流泉、云烟迭起、草木峥嵘,用笔恣肆生辣又能趣味横生,“篆籀分隶,苍然溢于腕下”,游走在画面中的一切笔法都以基础墨法作为变化的酵母,不管是干、浓、枯的用笔形式,还是积墨、焦墨、宿墨、破墨的墨法变幻,都淋漓尽致地冲击着艺术视觉,美轮美奂,张力无限。

在焦墨山水的意境渲染和过渡方面,很多画家总喜欢在处理不到位的地方,用色彩遮羞,邵璞则不然,他创作焦墨山水,创作的纯粹、创作的认真,也创作出“独上高楼”的境界,在他笔下的焦墨山水中,他很少用色彩覆盖白与黑之间的渐变,而是通过强化墨的本体语言,把“墨分五色”发挥到极致,使刻画的对象,骨力十足,使过渡转换之处,自然生动,即体现了墨的意韵,又不失画面的浑厚,蓊郁蕴藉中苍茫简远,乾裂秋风中润含春泽。

邵璞喜欢面向自然,注重写生,他常常背上行囊翻山越岭,独入深山,徜徉五岳之间,留恋大江南北,饱览世界风光,感悟真山、真水、真云气的四时变化,在自然造化的蒙养中,他搜集素材,扑捉灵感,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基础上,更生动地解决造型问题、更深刻地探寻空灵的视觉关系、更有效地突破层次变化……

于是,他加强对透视、聚散、光影等新时代艺术表现语言的系统训练,反反复复地锤炼,认认真真实践,废寝忘食中,他不厌其烦地把焦墨映衬下的形、光、线等等元素带入具象与意象交融的画面,从中捕捉以焦墨为主体墨色的对比关系,让明暗结构、山石肌理、层次转换以及空间营造等等具象之物根据画面需要,因势利导,赋予焦墨丰富的表现力,实现传统笔墨与透视、聚散、光影等新时代艺术表现语言的高度嫁接,并把嫁接之后的自由挥洒融入自己独有的艺术才情之中,也正基于此,才使邵璞在山水的创作中,以接近工笔的方式去深入刻画眼中的具象,使之形象逼真、富有质感、充满生机。

同时,邵璞以苍劲洗练的笔墨,高度提纯的表现手法,勾勒出意象形态,自然和谐地把春之秀润,夏之璀璨,秋之萧疏,冬之苍茫拢于笔端,从而完成具象与意象的有机结合,在有形和无形之间,洋溢着雄放深邃的山水风貌,即给观者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又淋漓尽致地表达写心的山水艺术,进而实现自己的内心关照。

如果说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新时代艺术表现语言的高度融合是邵璞山水面貌形成的基石,如果说面对自然,把眼中之美孕育成胸中之美,再升华成笔底之美是邵璞艺术转变的关键,那么,有意识地把几十年的诗词空间与山水意境融成精妙,则是邵璞艺术人生的重要篇章,这也正是邵璞名著当代画坛最独特的资本,最值得骄傲的理由,也一定是学术界最值得关注的焦点。

邵璞的山水,墨海烟云中灵魂全天候地照耀,浓缩着艺术真谛、处世哲学和创造激情的高度结晶,他把文人的细腻融进境界幽深的山水视觉之中,在山水与词章之间探寻一种平衡,让山水艺术与诗词意境交相辉映,给观众带来艺术视觉的直观享受之时,又使观者收获深层的人生感悟。

毫不夸张地说,邵璞的山水,有别于让当代大众审美疲劳的古代山水样式,也有别于让邵璞敬仰的张仃,大有“弟子不必不如师”之势,更有别于亦步亦趋于前人,止于空洞外壳的当今很多山水名家,邵璞以一套属于自己的山水样式,带着自己独有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脉络给观众呈现一个全新的艺术视觉。纵观邵璞诗词空间与山水意境融合的山水艺术,不管是焦墨《宁为鸡头、不为牛后》、《霜颖采墨华》、《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知白守黑》,还是彩墨《自在黑白间》、《福往者福来》、《霜落荆门江树空》、《春意》,层林中充盈着词章之妙,烟波中尽显豪迈之情,峰峦之间又荡起无限的激越,画风清新秀润,意境深邃隽美,咫尺画面中,或山峰巍峨,千岩竞秀,或江河环绕,意境开阔,“近视如千里之远,远望而不离坐外”。

邵璞在师古、师造化、得心源的辩证中,他通过笔墨变幻的技巧表现客观自然,为山川河流增加生机和活力,描绘壮美,讴歌崇高,他通过渊源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心胸卓远的笔墨才情碰撞而产生的火花,放飞笔墨,赋予诗词的意境空间,从而让山水中蕴含天地万象,聚山川之魂,画境中跌宕渺渺之思,得雄浑之境,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充盈在笔墨情趣之中,体现出浓郁的现代人文情怀和清新的艺术格调,从而使观者赏画观景之时,激发出“乐山、乐山”的审美本能,静中养心,妙中悟道。

自然四时于一瞬,山川河流溢于心,邵璞倾注于笔端的风华,弥漫着无限的遐想,以典雅蕴藉的山水承载着超然物外的洒脱,拥抱一山一水一澄澈的畅然,他在温润含蓄中弥满着澎湃的真力,在坚毅沉静中彰显着阔达的心胸。

作品欣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