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民教授解析小柴胡湯加临床应用的经验

​《伤寒论》经验总结体会的。

今天也把我在临床实战过程中应用小柴胡汤加减应用这方面的经验,运用中医经典原味临床思维,来解决现代临床疾病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和介绍,希望大家指导。我们今天来解决少阳病,以小柴胡汤证主要能解决哪几个关键问题。

我从以下八个方面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第一、小柴胡汤的纲目。

第二、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纲目。

第三、何谓半表半里?

第四、何谓少阳为枢?

第五、为什么小柴胡汤证位于太阳病篇?

第六、以经方式释疑经方的加减和组方。

第七、以临床实战解释伤寒论经典理解,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

第八、灵活运用《伤寒杂病论》经方,切记刻舟求剑。

从八个方面来阐述小柴胡汤临床实战的体验,希望大家从中找出柴胡剂的使用规律和变化特点。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它是治疗少阳的七大证或者是七大或然证。在《伤寒杂病论》中论述小柴胡汤的方证有17条之多,仅次于大承气汤的21条,桂枝汤的28条,是仲景论述最多最详细的方证之一。我们知道,在《伤寒论》98条中阐明了小柴胡汤的四大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吐、加上少阳证的提纲证263条口苦、咽干、目眩,合计为少阳七大证。

这七大证的核心病机论述是主要参考第97条中进行了论述:血弱气尽 腠理开 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在97条还明确指出: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那服柴胡汤以后,渴者就属阳明,按法治之,少阳病辨证传变阳明是伤寒一大特色,本条特别注明了休作有时,所以对于休作有时之疾病变化,常常参考97条的“休作有时”而发,即“发作有时”一类疾病,选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这也是小柴胡汤适应症的一个特点。希望大家切实记住“休作有时”或“发作有时”之疾,用柴胡剂去加减治疗。这是今天讲座的第一个提示大家注意思考的问题。

一、 小柴胡汤的纲目

我们看一看从原文上如何解析少阳证,也就是说从《伤寒论》这些条文里头,我们如何理解少阳证呢?

第263条是少阳证的提纲证;264条是少阳的中风证;265条是少阳的伤寒证;266条是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而出现的小柴胡汤证;然而第267条是经过吐下发汗温中、谵语,是柴胡坏病,应该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所以在《伤寒论》中,张仲景重点论述了本经的病变和传遍的病变、还有坏病的病变。这些条文一个是从表面理解,一个是从深层次的理解,希望大家仔细琢磨、认真研读。

首先看一下96条,主要叙述了伤寒论的四大症和七大或然证,我们知道他也论述了小柴胡汤的组成。小柴胡汤组成可能大家都认为非常的简单。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洗,半升)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然后他论述了七大或然证的加减,这些需要大家认真的熟记。

通过以上这些条文的分析,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小柴胡汤的适应症:

小柴胡汤的适应症

第一、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大证或者是七大或然证。

第二、无论是伤寒中风有柴胡证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所以,无论是中风或者是伤寒,只要有柴胡证见到七大证或者是七大或然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

第三、是太阳病出现脉浮细,嗜卧,胸胁苦满者,就是嗜睡的患者脉浮细的患者。

第四、伤寒有身热,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者。

第五、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如疟状者。

第六、证似阳明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第七、呕而发热的。

第八、证似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第九、伤寒差以后更发热者。

第十、诸黄腹痛而呕者。

第十一妇人产后痉、郁冒、大便难而呕不能食者。

第十二、四肢苦烦而头痛者。

临床如何应用

对于小柴胡汤适应症,非常复杂,在临床上我是如何运用小柴胡汤呢?我觉得学习伤寒论最大的问题要理解两个,一是伤寒论六经辨证基础框架的构成,为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辨证论治才是伤寒论之精华。第二,伤寒论张仲景以方来举例说明,举例了伤寒辨症以六经变化和方方面面的举方治疗。

我觉得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重点在于:

1、病机合论,就是以病人的病机与方子的病机相合我们用之。

2、以变化论变化,当知方方面面的变化。伤寒论这种变化是非常的复杂的,①本经的病变;②本经的转换病变;③是坏症的病变。这三者的总病变的关键在于病机的转换,希望大家认真的理解,伤寒经方113方希望每一个人认真的熟悉。

3、中医治疗现代疾病的关键在于临床实效的评估,包括实际效果和临床上的时间效应的评估,这两个方面如何结合现代医学解决临床复杂的病变,阐述中医的病机论、变化论值得我们学习伤寒论的每一个人认真的思考、利用。

我们今天讲小柴胡汤的适应症,首先明白退热问题:小柴胡汤方首先是退热的良方。在伤寒论中用小柴胡汤的条文一共有17条,其中八条提到了发热,他分别是96条的往来寒热、99条身热恶风、144条的热入血室、229条的发潮热、231条的黄疸发潮热、265条的头疼发热、379条呕而发热、394条的瘥后发热。由此可见,我们在论述小柴胡汤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对于发热的患者如何合理地选择小柴胡汤,是需要把握小柴胡汤的关键病机和治疗特征,第230条、“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值得大家思考。气机畅通、津液调和而热退值得学习应用。

我们想用好小柴胡剂,如何判断柴胡证?冯世伦老师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指出:“故少阳病之辨,与其求之于正面,还不如求之于侧面,更较正确。即要辅以排除法,因为表里易知,阴阳易判,凡阳性证除外表里者,当然即属半表半里阳证,也即少阳病。”这是因为在临证之中表里易知,阴阳易判,凡阳性证,除外表里,这当属于半表半里的阳证,也就是少阳病。所以冯世纶老师的判断,也希望大家认真的学习琢磨。

日本人东洞吉先溢先生在《药证》上说:柴胡是主胸胁苦满,旁治往来寒热,他把胸胁苦满作为柴胡主证。但很多时候大家也去琢磨为什么把胸胁苦满,往来寒热作为少阳主证。

日本东洞吉益先生在《药征》中指出,柴胡“主治胸胁苦满也。旁治寒热往来,腹中痛,胁下痞硬。”,谓“《本草纲目》柴胡部中,往往以往来寒热为其主治也。夫世所谓疟疾,其寒热往来也剧矣,而有用柴胡而治也者,亦有不治也者。于是质之仲景氏之书,其用柴胡也,无不有胸胁苦满之证。今乃施诸胸胁苦满而寒热往来者,其应犹响之于声,非直疟也,百疾皆然。无胸胁苦满证者,则用之无效焉。然则柴胡之所主治,不在彼而在此。”

日本汤本求真在《皇汉医学》中指出:“咽干、目眩二证,非少阳病亦有之,难为准据。惟口苦一证,无所疑似,可为确征。以之为主目标,他二证为副目标,后可肯定为少阳病也。”口苦对少阳病的辨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此推论,当然对小柴胡汤证的辨证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皇汉医学》引用《古方便览》中小柴胡汤案:“一男子,年三十,患伤寒,四肢逆冷挛急而恶寒,其脉沉微,欲毙。诸医投以参附剂无效。余诊之,胸胁苦满,乃与此方二、三剂,而应其脉复续。使服二十余剂,痊愈。”此案辨证,并无口苦,且除胸胁苦满一症外,绝无任何一症与少阳病、与小柴胡汤证有关。

刘渡舟老师治一女性患者,口苦经年,此外并无它症。刘老师认为这是胆火上炎的反映,是少阳小柴胡证的主症,于是便抓住这个主症,投以小柴胡汤原方,服药三周而其病告愈。小柴胡汤是治疗针对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口苦”这个主证的,大家可以细细的琢磨。

以上的主证的分析,基本上没有脱离柴胡证的七大证或者是七大或然证,但我在临床上用小柴胡汤,很少见到少阳的七大证或其他患者,我见到这一类的患者只要出现舌尖红、舌边尖红、苔薄白的这一类患者,只要出现偏头疼、失眠、口苦、或胸部,或胃部的疾病,包括便秘、肝胆疾病、咳嗽、淋证等,都会直接选择小柴胡汤,或者是柴胡剂这一类的方子去加减。重点在于抓住小柴胡汤的核心病机是胆火上炎。可以这样说:明白热邪是在胆经之经证,还是在胆腑之腑证,决定了我选用小柴胡汤,还是用大柴胡汤;偏表之热,还是在里之寒,决定了用小柴胡汤还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经热以热结在腑的是在少阳的腑证是用大柴胡汤,还是少阳经证与阳明腑证合病之轻证选用柴胡加芒硝汤;这些选方一样都是我们在临床上根据核心病机的辨识不同,而选择柴胡剂的辨识要素区别不同。

二、少阳病的半表半里之争

第一:是半表半里之争,成无己把《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解释为“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方有执则提出“所谓半表半里,少阳所主之部位”,之后喻昌、程应旄、舒驰远以及《医宗金鉴》等,都把《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方证的条文移并于少阳病篇内。 小柴胡汤的解释为半表半里。那么方有执则提出所谓半表半里是少阳所主之部位。如何理解它呢?就是少阳经脉所主的部位。陈修园或者是程钟龄以及《医宗金鉴》上都把伤寒论的小柴胡汤证条文立在了少阳病篇。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是如何论证“半表半里证”的? 将“半表半里证”作为一个独立的证候提出,源于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张仲景之《伤寒论》文中无“半表半里证”一词,仅有148条提出“半在里半在外”一词。成氏于96条首次提出“半表半里证”一词,其谓:“病有在表者,有在里者,有在表里之间者,此邪气在表里之间,谓之半表半里证。”成氏以为病位在表里之间者均可为半表半里证,如其释147条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认为其病机为邪气犹在半表半里之间,为未解也;释150条太阳少阳并病为半表半里证。

张仲景之《伤寒论》提出“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成无己为什么提出96条是半表半里一词呢?成无己注解曰:“病有在表者,有在里者,有在表里之间者,此邪气在表里之间,谓之半表半里。”就这一句话引起了半表半里之争。

后世医家也把半表半里作为了一个独立症候。比如方有执在《伤寒论条辨》解释第96条云:“往来寒热者,邪入躯壳之里,脏腑之外,两夹界之隙地,所谓半表半里者,乃少阳所主之部位也。”;清代的程应旄在《伤寒论后条辨》曰:“少阳脉循胁肋,在腹肠背阴两歧间,在表之邪欲入里,为里气所拒,故寒往而热来,表里相拒而留于歧分。”虽与成无己半表半里的说法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在成无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无论是明代方有执还是清代的程应旄,都认为是少阳所处的循行部位的病变。

但是,近代名医也有不同意半表半里,是对半表半里是有质疑的,说寒热往来都归半表半里,这种单纯的治法是不对的,如近代名医武进恽铁樵先生对前人注解小柴胡汤证“寒热往来”为“邪在半表半里”极不满意。其云:“邪在半表半里,则寒热往来。则吾以为此答案为不满意。寒热往来有多种:有先寒后热有定时者;有一日二三度发,如疟状无定时者;有但寒不热者;有初病即见寒热,其势虽剧,不服药有自愈者;有从太阳伤寒、中风传变者;有热发甚剧,退则甚清楚者;有仅仅作弛张之势,发既不剧,退亦不清者;有初起壮热,昼夜不退,至末传忽见寒热往来者。若一律以邪半在表半在里为释,能试言其不同之故乎!籍曰:尽是半在表半在里,当胥可以小柴胡为治矣;不能以此方为治,即不能胥以此语为释”。(《医学丛书.伤寒论辑义.卷二》)是对小柴胡汤证释为半表半里证提出了质疑。是把中医简单化了,特别是对往来寒热法在《类证活人书》书里也认为不是单纯的小柴胡汤证,可以首选小柴胡汤证,不结转入少阳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用小柴胡汤。《类证活人书》说:寒热往来有三证: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有走表症而寒热往来的小柴胡汤;有里证往来寒热大柴胡汤;已表或者已下而出现往来寒热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徐树伟也说了寒热往来有三证,一曰:中风了用小柴胡汤证,二曰血热入血室,刺期门。三是:如疟状,黄龙汤证。这是后世医家的观点。

在半表半里之证里有一个小柴胡汤证,还有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很多人会说用好柴胡剂既学会了一半的伤寒论之理。我一直说我们学习伤寒论不是简单的背方剂背经方学条文,要理解伤寒论的医理,所以学习伤寒论的医理过程中要灵活、要认真。

小柴胡汤是清半表半里的之热,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温半表半里之寒,今天我做个这样的总结,大家去琢磨。比如说用柴胡剂,可以治咳嗽。我常用小柴胡汤加芦根、茅根、车前草,治疗一切外感咳嗽,出现干咳少痰、声音嘶哑或刺激性咳嗽;而用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咳嗽加上干姜、五味子、陈皮这一类理气的药,或者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都可以合上《类证活人书》里头的枳壳、桔梗去治疗咳嗽,根据痰色辨识变化而定最后选择用小柴胡汤加减还是柴胡桂枝干姜汤辨识加减。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咳嗽有什么特点呢?痰稀白、量多、泡沫样痰,它是有寒性之形。

我们用柴胡汤治咳嗽就有小柴胡汤原方加减的方子如加干姜、五味子;有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的方子,针对的这种核心病机一个是偏热,一个是偏寒。这种属性的变化在临床上一定要辨识准确。准确把握核心病机和核心病机的寒热转换变化,是在经偏表之热还是在里偏里之寒,已经非常的清楚。

小柴胡汤为三焦枢纽之剂,少阳首方,外可治表,内可治脏,中可和半表半里。其方药有柴胡,黄苓,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寒热并用,燥湿并用,升降散敛并用,非杂乱无法也,正法之妙也。戴北山说;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逆谓之和,以口苦、目眩、咽干、苔白腻为准。

临床辨证上少阳的七大证,或者是七大或然证,但见一证便是。舌苔薄白稍微白腻的,并且我再加上一条舌尖红或边尖红为临床辨识的关键要素。这样就拓展了小柴胡汤的应用。比如说偏头疼、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影响三叉神经疼痛、失眠;情绪上的问题,肝胆疾病、便秘的疾病,泌尿系感染、鼻炎疾病;外感咳嗽这种疾病,都可以灵活选用柴胡剂。

把小柴胡汤当成三焦的枢纽之机,我们就拓展了小柴胡汤在临床应用范围,而非局限于柴胡剂七大证或者七大或然证。少阳证的方子里有热入血室,少阳病之热入血室,热与血相结出现了144条(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用陶节庵的方法,小柴胡汤去参枣加生地、桃仁、山楂肉、丹皮、或者是水牛角治疗热入血室之候。

有少腹满疼症状的时候,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加元胡、当归、桃仁、血寒腹痛者常常加肉桂、气滞腹胀腹痛者加香附、陈皮和枳壳。为什么有些血寒呢?用小柴胡汤治疗妇女热结血室的时候,病人常常出现有痛经的痛经加重,没痛经的出现痛经腹痛,那我们就酌情加一些温药,一般是加肉桂2-3克。胃部不适的加砂仁6-9克,腹痛厉害的加炮姜3-6克,常常是佐小柴胡汤的寒性之性,使药性相济。病人热入血室出现痛经加剧的,出现腹疼的,出现胃部不适的常常得到了意外地缓解,这就是临证体验。

这一类药性相佐,是中医在临床治病过程中一切方剂药性相佐,药性相佐的关键环节。我举小柴胡汤这个方证去佐肉桂、炮姜、干姜、砂仁,希望大家理解体验。

《重订通俗伤寒论》柴胡陷胸汤乃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两方加减化裁而成,即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大枣扶正之品,加瓜萎、黄连、枳实、苦桔梗等清热化痰,快气宽胸之药,共奏和解少阳、清热涤痰、宽胸散结之效,对于少阳结胸、少阳证俱、胸膈痞满、按之疼痛,用柴胡枳桔汤未效者,较为适宜。本法第一是治疗外感的,第二清热痰的,第三治疗胸胁苦满,宽胸散结的。

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