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修辞手法!

转自:登书山的博客

例解24种诗词修辞手法   醉月诗苑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各种形象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

隐语(谐音)、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借代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管弦”指音乐。

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排比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柏舟》

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手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对偶句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设问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白《清平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反问

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反语

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联想

联想,具体的说,是借助想象,把形似的、相连的、相对的、相关的或某一点上有相通之处的事物,选取其沟通点加以联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

——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互文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将士(将军和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拈连

拈连是指利用上下文语义关系,把通常只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运用在乙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式。

在语法上和甲事物搭配的词语,本来不能和乙事物搭配,搭配之后,虽然不合事理,但依靠上下文语境,往往能产生独特的修辞效果。

运用拈连时,不能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联系,而应从语义出发,把握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只有内容相符,才能“拈”得自然,"连”得贴切。

一夜东风,吹散愁多少?

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曾允元《点绛唇》

甲项说话关键词语是“东风”、是“吹”,“吹”这个词通常适用于“风”。现在,诗人要表达乙项观念:“愁”,愁多无法排遣。于是“顺手拈来”甲项说话“东风吹”所适用的词语“吹”来表达乙项观念“愁多无法排遣”,就出现了“东风吹散愁多少?”

比拟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比拟可以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错综

指故意颠倒词序以避免形成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刘禹锡《始闻秋风》

呼告

呼告又称“顿呼”、“突呼”,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叙述某人或某物时,由于感情过于激动,突然撇开听众或者读者,而直接和所涉及的人或物说话的一种修辞格。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诗经·硕鼠》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李白《蜀道难》

示现

示现是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示现分为:追想式示现、预感式示现、悬想式示现。

追想式示现:即把过去的事情说得历历在目。

预感式示现:即把未来的的事情说得如同出现在眼前。

悬想式示现:即把想象中的情景,说得如同真情实景一般。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复迭

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迢迢牵牛星》

跳脱

跳脱是一种因为特殊的情境,例如语意的含蓄,心思的急转,事象的突出等等,有时故意中途断了语路的修辞方法。它又分为急收、遮断和突接三种。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温庭筠《更漏子》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

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

映衬

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写作中的背面傅粉法  醉月诗苑

写作中的背面傅粉法 :

《红楼梦》第38回写到贾府的公子小姐举行一次菊花诗会,史湘云咏了一首《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黛玉很欣赏湘云这首诗,她评论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所谓“背面傅粉”,就是用了倒插笔的手法,写完插瓶的菊花后再写原来在园中赏菊的情景。这就扩大了诗的意境,丰富了吟咏的内容。

背面傅粉又称背面铺粉,本是绘画的一种特殊的技术处理方法,就是在作画的绢面上涂一层铅粉,然后再作画,从而把画面衬托得更加清晰、鲜明。这种绘画手法被借用于文学创作,成为一种写作技巧,通常指作者要表现的是甲,却不写甲,而借助于对乙的描写,通过乙突出甲。

这种手法用于人物形象塑造,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要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借助对对方的描写。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流落长安,写了一首怀念妻子的诗《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中没有写诗人自己如何思念妻子儿女,而是写鄜州的妻子在独自望月,小儿女未谙世事,不懂得母亲忆长安的心情,妻子的双臂浸在冰冷的月光之中,头发被雾水打湿了,眼里流下辛酸的泪水。全诗通过描写妻子对诗人的苦苦思念,更好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妻子的怀念?采用背面傅粉,可谓妙绝。

二、要表现主要事物,借助于对次要事物的描写。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诗人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是罗敷,前四句是直接描写罗敷衣着、装饰之美,表现其人美。但诗人并没有完全停留在对主要人物的直接描写上,还借助于对次要人物的描写,下面八句写了“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后的忘情反应,让读者尽情发挥想象力,来想象罗敷是多么的美丽迷人。这样背面傅粉,衬托了主要人物罗敷的美丽形象。

三、要表现美丽形象,借助于对丑陋事物的描写。法国小说家左拉的短篇小说《陪衬人》,写的是商人托明多忽发奇想,招聘丑女租给有钱的妇人作为衬托。这是因为一个人的丑就自然提高了另一个人的美,丑陋女子可以作为漂亮女子的装饰品。这正是背面傅粉之法的妙用。

在清朝“留发不留头”的淫威下,陈佐才不顾生死,蓄发明志,被时人称为“义士”。他有一首《枯竹》:

撑风老干坚如铁,

几度凌风不改节。

哪似薄情桃李花,

须臾便与春相别。

前两句借枯竹坚硬如铁、凌风不弯的特征比喻自己,塑造了一个不向邪恶势力屈膝,不向强权政治低头,保持民族气节的诗人形象。为了强化这一形象,诗人在三四句用“薄情”的“桃李花”喻指那些丧失民族气节,投入满清怀抱的奸邪小人,借他们失节的丑行来突出诗人刚正不阿的形象。这样背面傅粉,借丑写美,手法高妙。这种背面傅粉之法,除了具有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之外,还可以用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起到前呼后应、互相映衬的作用。假如要突出现在的情景,而借助于对过去情景的描写。

《红楼梦》第111回《王熙凤力诎失人心》,就用了这种手法。这回写贾母的丧事,同第13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写秦可卿的丧事,遥相呼应。作者借参加过两次丧事的媳妇们的话说:“从前奶奶在东府里还是个署事,要打要骂,谁敢不依?如今连这些姑娘们都压不住了!”用凤姐当年的洒爽风流、杀罚决断,和现在的事事掣肘、力不从心前后呼应,两相对比,从而突出了现在的贾府已到了树倒猢狲散的地步。

这种用在故事情节方面的背面傅粉之法,在诗词上也不乏其例,宋朝词人晏几道有一首《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字心重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词的上阕,主要是表达词人现在梦醒后的冷落景象:楼台高锁,帘幕低垂,众芳纷谢,微雨迷蒙。这种环境多么凄凉寂寥啊!词人的那种惆怅、哀怨、落寞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了。为了更加突出这种情绪,下阕写词人从前和小蘋初见的美好情景:小蘋的衣饰很美,穿着两重心字罗衣,小蘋的情意很浓,琵琶弦诉说着相思。词人和小蘋心心相印,爱意绵绵。

这样写过去的欢会正好和现在的孤寂前后呼应,对比鲜明,从而突出了诗人现在落寞难耐的情怀。这首优美小词的成功,不能不说是得力于背面傅粉之法。背面傅粉之法,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起到对所表现的人物突出强调的作用,在情节安排上,能使内容前呼后应,对比鲜明。总之,它弥补了单一从正面描写的不足,增大了文章的容量。

(0)

相关推荐

  • 初中语文24种诗词修辞手法例解,快为孩子收藏!

    梅学堂中学版 公众号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具有了立体感,也让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01.反语 ■□ 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 ...

  • 【24种诗词修辞手法】学会了这些,你也会写诗词

    诗是语言的艺术,为了使诗歌语言更生动.形象,诗人经常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处理.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具有了这种立体感,使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 ...

  • 24种诗词修辞手法,有解释,有示例(学会了这些,你也会写诗词)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一切诗文,总需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诗是语言的艺术,为了使诗歌语言更生动.形象,诗人经常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处理.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 ...

  • 24种诗词修辞手法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一切诗文,总需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诗是语言的艺术,为了使诗歌语言更生动.形象,诗人经常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处理.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 ...

  • 淘园诗话 | 例解24种诗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各种形象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 ...

  • 例解24种诗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各种形象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 ...

  • 【诗词微塾】格律与写作11 解析对联修辞手法及合掌禁忌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摘词选投稿邮箱 mm0127m@163.com 诗词微塾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诗词微塾】古诗词修辞手法

    比喻 [概念]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 ...

  • 【诗词微塾】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上)

    想要更好地认识.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就必须延伸到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等知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

  • 【诗词微塾】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下)

    想要更好地认识.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就必须延伸到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等知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