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产物:竺水招的时代戏

工人代表:时代的火花

原本最近不知为了什么,朝思暮念的想要写《卖婆记》,结果看到了下面将要提到的,………反正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拿来一起。我恨不得找个类似“八大山人十大怪”的题目来写……马马虎虎也得完成一个《颜大照镜》。

有次问蒋鸿鳌老师:竺水招就没有类似连环画这样的留下来吗?柳毅传书电影除外。这可把老人逼苦了,把竺水招和商芳臣暇时爱看电影、筱水招和她两个小孩一有空就跑去看小人书的八卦都逼了出来。

她倒不见得是真不记得了,只是因为那实在太震撼了……后来看着我们闪闪发光的诚意,反正竺水招捉的臭虫都还蛮可爱的,……蒋老师毅然说:只有一个现代戏,而且很少,就十几页……看吧,这种细节都记得,一开始不说绝对是维护偶像不想说!

我们稍微有点失望,因为不喜欢现代戏,但是有总好过没有。还未来得及表达,蒋老师幽幽地续道:剧名叫做《英雄花开向太阳》

我们可着劲儿直往地下瞅……努力挖掘火龙埋的雷。

看到真貌,方知想象不及真相之万一……拍摄连环画,就不叫《英雄花开向太阳》了,改名《时代的火花》,是全实景拍摄,连环画的封面,便是与主人公原型一位先进工人代表的合影,竺水招的模样,几乎认不出来。

但这个时期,她依然是美的。生活照和舞台形象的巨大反差刚好与人们认知中的相反,大约也体现了一种时代的特殊需要。在这本介绍先进艺术家的杂志上面,人到中年的她,依旧是秀眉缱绻,眼波温润。但时代并不在意她的容颜,她大概也是极明白的,“色艺双绝”不用提,“德艺双馨”,或者是做好社会主义的一颗螺丝钉,“党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在艺术和思想之间寻找契合点,方是符合了这个时代的召唤。

她应该可以适应,她对时代戏并不陌生。

贤妻良母:回头想和浪荡子

越剧作为近现代产物,对于时代脉搏把握得极其准确。虽然是全女子的剧种,在表现题材方面,除了偏长文戏这个显著特色以外,其他和那些时髦的艺术品类是没有太大区别。

四十年代,越剧的时代戏,是一大特色。

这些时代戏有一个专属的叫法,是“时装戏”,数目之多,一时难尽。比如芳华上演的《浪荡子》、《回头想》等,范瑞娟、徐玉兰等各自都有西服翩翩的时装照,陆锦花更加被亲切的昵称“时装小生”,关键是,她们这些戏突破了性别局限,在当时,是相当风靡的。

越剧观众对《浪荡子》比较熟悉,《回头想》却也与其大同小异。农村青年李德村闯上海,由此迷醉在灯红酒绿,后落难以至双目失明,其妻卢淑华寻夫来到上海,便扮作护士精心看护,在其复明之前悄然隐去,李德村追回家乡,“回头想”这段唱腔,由尹小芳恢复赵志刚演唱。这里放的是竺水招所扮演的卢淑华唱段,以前网络上应从未出现,大抵内容是抱住女儿哭叹,情境十分的凄凉可怜。

两剧的区别在于,《回头想》夫妻团圆,《浪荡子》47年首演的结局,李萍未曾原谅金育青,金育青“叹钟点”之后跳黄浦江自杀。

这是当时的一个显见套路,基本上就是男子经不起时代诱惑走上歪道最后受个教训或报应,女子则作为留守女性宛若菟丝花般可怜又坚韧不拔。不要说尹竺的时装戏如此,她们所上演的古装戏大都也是这个套路,小生没有花嚓嚓,没个把小三横刀夺爱,不让花旦哭一哭骂一骂,那简直不是个戏。其意义则多半在于:折射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象,也体现了女性意识缓慢复苏的特殊时期。

作为一个好的、良性发展的剧种,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是其主要特征。中国的戏曲艺术家们,也早早认识到,演出时代召唤的丰富内涵所表达的精神,向社会传达积极意义,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之一。

这样一种时代戏,竺水招在花旦改小生以后也演过,不过就是她的角色模式切换成尹桂芳视角。比较典型的有《十字街头》、《夜上海》,看剧名知雅意,竺郎君必然欺侮过戚小妹

结巴小孩:卖婆记
因为竺水招的美貌,有人说她是天才,更美妙的形容,是“天赋无双”。这是因为,她的美貌,使得她几乎不必费心费力,她在那里,那样宛转的颜色便足以让人心生欢喜,何况她还具备吃“开口饭”所必须的一条好嗓子:无论是一天三场的艰苦,抑或是辗转万里的奔波,都没能让那条嗓子稍稍失润,甚至是,随着她缱绻华颜或许因为时光和风尘的侵袭渐渐湮没夺人光彩,她的嗓子却愈来愈是明亮,宛若万里青空之上的白云,蓝的纯澈,白的耀眼,这样动人。

不过,事实上,她从来没有以那些一般观念所认为的天赋来让自己的艺术道路更轻松一点。竺水招对于她所演的戏,对于她戏路的坚持,其苛刻的程度大概是:如果不是她有那样天然优越的天赋条件所支撑的话,恐怕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于是在她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原则和戏路以后,就面临着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跟随新时代的步伐,接受新时代的检验。

一九四九年夏天,上海解放后第一届戏曲研究班,《卖婆记》即是作为毕业献礼的一个剧目。

《卖婆记》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猎户李阿大老实勤劳,以全部积蓄来讨一个新娘,黑心的媒婆把一个老太太塞进了花轿,善良的李阿大虽然失望,却愿意把老太太认作自己娘亲,继续把讨老婆的希望寄托于勤劳致富以后。鲁迅作品《祝福》也有类似情节,如果今天来看,批判焦点多半集中于人口贩卖这个点,但在当时,《祝福》是提出了对愚昧落后的世俗思想的拷问,《卖婆记》则集中突出了阶级矛盾的问题。

没错,阶级矛盾就是建国初期的典型诉求,戏曲很自然的做出反映,三反、五反剧目都是这么应运而生的。

竺水招在此剧中扮演老实憨厚、力大无穷……结结巴巴……的山中汉子李阿大。

粗辫子一绕,双手一叉,……气鼓鼓的婴儿肥,在朴实无华的装扮下,眉眼流光,秀色闪耀。

时光啊,即是芳华。

不管演的什么题材,但必需严肃地说:她在创作的态度上,那至少都是一丝不苟,以艺术的出发点来创作,让所有的戏包括她本身,接近时代,更接近一点。

时代的车轮不会停,时代的要求亦从不会停滞,对于戏曲的要求,逐渐从讴歌时代的平凡人转变为以英雄人物为主题,一系列革命题材应运而生,应当说这种天然具备矛盾、冲突的题材无疑更适合戏曲表现,停滞不前的戏曲现代戏,终于得到突破,出现了以八大样板戏为代表的革命现代戏题材。而越剧,也演出了一些诸如《江姐》、《芦荡火种》等让观众不再那么不情愿走近剧场的剧目,情况开始向良性发展。

竺水招有一个强烈的意愿,她想要做一个成功的时代戏,不是移植不是拾人牙惠,她想要一个南京市越剧团的原创时代大戏,突破自己也突破剧团的瓶颈。

这就是《铁骨红心》,她一生中,最后一出大戏。

说明:

1、《时代的火花》连环画拍摄画面,《回头想》卢淑华唱段,感谢微博@等退休zl 提供。

2、《竺水招唱腔集》(上海方面出版的)即将出版,撒花。

(0)

相关推荐

  • 由戏曲划分“传统”、“历史”、“现代”、“新编”想起……

    作者:涂少昆 欣赏戏曲作品都标明:传统.历史.现代.新编以示作品的时间.仔细想想这样划分界定它的时间似乎很是欠通.掰扯掰扯这里面的道道儿给自己解惑还是挺有意思. 传统戏曲:说白些就是"得到大 ...

  • 因父母与戏结缘(自序)

    因父母与戏结缘 声秀于林.柔寓于刚--彭林刚程派唱腔CD自序 1949年,父亲作为解放大军的一员,参加了声势浩大的渡江战役,随后解放军攻占总统府,南京胜利解放.进入和平年代后,父亲和他的战友们脱下戎装 ...

  • 资料 | 老戏寻史,亦钗亦弁竺水招

    仿佛搭着618的快车[--]老戏资料也纷纷涌现,看到两张竺水招的旧戏剧照. 比较罕见,至少初一眼都觉得没见过.[后来核对出来什么戏以后发现也见过,只是原来看过太糊对不上号.] -1- 首先是这一张. ...

  • 资料 | 汤雅洪:越剧名家竺水招母女的悲欢人生

    越剧名家竺水招母女的悲欢人生 汤雅洪 想找一段网友制作的水袖集锦,找不到了-- 只能用俺做的这么粗糙的充数-- 同时,本文感谢[@君子啊]整理! 只要提起经典越剧影片<柳毅传书>,人们就会 ...

  • 竺水招的艺术【作者:美雪の奇遇】

    竺水招因其逝世早,留存资料少,相关研究便不多,甚至"竺派"是否成派也不能定论.笔者在此只是以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身份凭借自己的感觉来谈一谈她的艺术.外行言论,不免幼稚. 一.竺水招演出 ...

  • 资料 | 谈竺水招的《碧玉簪》

    我看了看上次写到<归宁>的时候,是2019-12-14. 资料| 竺水招<碧玉簪-归宁>赏析 以为下回就要唠嗑<三盖衣>了,没想到一年过去了.好吧,是债都会还,时间 ...

  • 尹桂芳·竺水招·戚雅仙【作者:秦瘦鸥】

    尹桂芳·竺水招·戚雅仙 秦瘦鸥 [选自<戏迷自传>] 实是由于一种浅薄可笑的成见,我直至1942年才第一次看到越剧,地点在旧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上的九星大戏院,剧目是<秋海棠> ...

  • 伴奏|竺水招《蔡文姬——闻得丞相下敕令》

    <蔡文姬>一剧,别说剧照没有,剧本也佚失了,这出戏根据话剧改编,竺水招唱来实在是很难听懂..记得一开始拿到这段唱,对着话剧本才好容易对出几个关键词,譬如穹庐什么的,还别说,这词儿一出来,边 ...

  • 伴奏|竺水招《梁祝-山伯临终》

    竺派<梁祝>目前有"回十八"."十相思"和"山伯临终"三个核心唱段的伴奏,还算整理得相对全面了. 作曲:王元坚 记谱:谢晶渡 由 ...

  • 伴奏|竺水招《梁祝-回十八》

    今天上传的是长达十二分钟的竺水招原版唱腔的<回十八>伴奏,当然是非常美妙也非常难得的资源了.可惜,小编使劲儿想也找不出配这段唱腔的表演来:) 只能供大家学习唱腔,表演则必须另找方法了哟.这 ...

  • 资料 | 藏起竺水招 (作者:​ 郑阳)

    肆虐的风终于停止了它的狂吼乱叫.已经是深夜,我和惠敏却没有一丝睡意.躲进我家,房间里静得可以听见针落地的声音.白天听够了高音喇叭的喊叫,此刻我们算是找到一个倾诉胸臆的空间-为了惨痛离开人世的竺水招,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