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让知识为自我赋能(上)

本音频由绘声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合成

导语

在知识的时代谈“知识”,就像我们很想搞懂“什么是一个人”,就像大学教授要跟大家讲“什么是大学”?这是很有挑战的话题,所以我选择了从“激活自我”这个话题切入讨论。

职业经理人应该做什么
关注“企业管理出版社”抖音号,获取更多新书资讯
这是一个剧变的时代,怎样才能使自己更有能力与时代同步呢?那么你需要知道时代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往前推,最早的核心价值是劳动力,接下来是技能,再往下是拥有的经验储备。推到今天,无论你的劳动力、技能和经验都不太能让你面对现在的变化。那么最重要的价值点在哪里?今天我们选择用“知识”作为能力的载体。
如果要为自己赋能,知识是最需要掌握的。激活自我,让知识为自我赋能。
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来讲,最大的挑战是怎么去甄别知识。我们很多时候得到或关注的不是知识本身,也许是一个消息、信息、符号或没有任何意义却干扰你的东西,这些是知识吗?
你能够去甄别的知识,它所产生的价值是什么?对于知识时代,你如何准备?
我号称是知识工作者,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当老师,每年备课的时候,就算是同一门课,对它的理解和价值的确认都有所不同。
我的一个学生说他听了我 13年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我吓了一跳,我说你每年都听,能听出什么?他说老师不一样了,我也不一样。所以,对于同一门课程,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相差非常大。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他触动了我对于知识和时代互动的挑战,也触动他在不同环境下对自我认知的挑战,这也许是我们每个人要做的事情。
我们面对的现实和我们理解的知识有什么关系?今天每个人都是知识工作者,你所有的一切几乎都要打上知识的烙印,无论是学习、工作:看电影要理解剧情,就要理解里面展现的所有变化;朋友之间交流,如果没有知识的传递,貌似也没有共鸣的东西。
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剧烈,爆发的程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充沛,你发现自己好像有些应接不暇。
我认为有五个原因,让我们既渴望知识又应接不暇。
第一,一切都是不确定性的,这种不确定是技术和知识带来的。
第二,迭代速度非常快。我有时候也有点焦虑,每年快到年底时会请我的本科学生做一件事情,把他们这一年认为最新的词列出来(50个)。从 2013年开始做,我当时可以认识一半的词,到了 2016年,我只能认识其中的 3个,才发现我其实离年轻人创新的词非常远。这种迭代、新增的知识给了很多人挑战,我是其中一个。
第三,是认知盈余。太多东西很难选择,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关于“学不到、不知道”,很大程度是“不能下决定”。“不能下决定”不是因为不拥有知识、知识不充分,而是信息太充分,以前信息不对称可以让我们做很多选择,现在信息对称后反而让我们很难做选择。这一切导致我们对很多问题和事项出现一种没有办法做决定的状况。
第四,我们的时间更加稀缺了。我们比较习惯说“碎片化”,一方面意味着时间增多,时间的区分与分割更多;一方面意味着时间减少,有价值输出的集中时间更难控制。
第五,对知识验证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前当老师是笃定的,学生都会认为老师教的知识都对,但是今天说的时候,你不能那么笃定,因为你拥有的充分信息都还没有学生多,这个时候会发现你要验证你说的知识,难度比过去高。
这一系列的挑战让我们面对知识经济有两个态度,有人总结为“深深的焦虑和黯然的孤独”
这个文绉绉的表述挺形象的。有非常多的选择、可能性,却不知道哪个选择、可能性和我们相关,我们希望有真实的对话和定力。当你拥有的时候,你需要很强的自我独处和判断的能力,当你拥有这个能力的时候,你发现那是一种真正的孤独。我们变成一大批很深沉、拥有知识而又孤独的人。
这种情形导致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真正理解知识?
你可以识别、判断,进行价值互换,选择和自己目标及方向一致的东西,其前提是要真正理解知识。我们要面向未来,靠什么面向未来?唯有知识,方可面向未来。

我们是否真的认识“知识”

我先做的是自问,以研究、写作作为我的生活主干。我最喜欢别人对我的称呼是“读书人”。我也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书,但书是否就是“知识”?很多朋友骄傲地说,自己经历和体验了很多东西,对很多事情可以去评价和评断,那么经验是否就是知识呢?
还有人说:“我过往可以用很多事情证明我是成功的,这些所有的证明会内化为我个人的一种能力,这个能力是我不断迈向成功的基础。”这个能力是知识吗?
有关知识的讨论,我们到底要关心什么话题?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人类久远的问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一开始就问这个问题:知识到底是什么?
人类一直在问这个问题,而且希望获得答案,关于这个问题,就是关于人和世界、人和自我的关系。它会涉及四个最重要的内容:
人能否认知?
人如何认知?
人的认知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是什么?
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当我们回溯这个部分,讨论知识概念的时候,当人类有智慧、有思考的时候,就在思考人与世界、人与自我、人与一切外在事物的关系。
我们从最早问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开始回溯,知识是什么?他问泰阿泰德,泰阿泰德说:“某人知道某事,以觉察的角度来说,知识就是感觉。”这是有记录以来最早给知识下的定义。我们一提到知识,就会提到苏格拉底之问,这是关于知识的很有意思的一个视角。
那么这种感觉是什么?我做了很长时间关于知识文献的梳理,希望能够把“感觉”表达出来。因为“感觉”是描述态的东西,我们能感受到却很难说出来。
非常多的人回答了“知识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梳理下脉络。
第一种回答:知识是一种思想状态。知识本身就是信念,你相信的东西,这是由你来定的,所以知识是你得到的信念。
第二种回答:把知识变成一种对象,无论知识是不是有知觉,它可以拿来衡量和认知,知识就是衡量和认知的标尺,这也完全取决于你。
第三种回答:把知识当作认知和行动的过程。日本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一直在研究知识管理,他提出了这个观点,还提出另外一个视角:知识是获取信息的条件。最出名的表述方式是区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这就把知识获取的条件讲清楚了。
第四种回答:知识会影响未来行为,也就是知识改变命运。通过知识来对人对事进行调整,彼得 ·德鲁克从这个角度下的定义是:知识是能够改变人或某种事物的信息。
第五种回答:不会有知识,没有任何知识,知识是你想象出来的,这是不真实的。
这些梳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们每个人在认识和讨论“知识”,也许我们并没有那么清晰地想到对知识有各种角度的阐述,比如思想状态、行为的选择、获取信息的条件、选择未来行为的能力,这都是我们要去理解的部分。
这也让我对知识有一个很奇怪的感觉,也就是知识是一个很大的框,什么都可以放进去,你能理解的、不能理解的、想理解的、已经被验证的都可以放进去,它可能是我见过的最宽的定义。
从苏格拉底到现在,给知识下定义一直没有形成共识,这类似于我之前研究的“文化”,概念宽泛却无法达成共识,有人说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习俗、默认的规则、潜规则等,有无数个角度的定义。
我把知识和文化放在一起,是想说明:它们是不断演化和验证的过程,你自身对知识的提升会帮助对外界的理解更加宽广,这是知识能够支撑你的厚度、改变你命运最重要的部分。
我个人从学术的角度出发认为,这是一个集合定义,由三样东西构成:直觉、智慧、形式化的知识(常识、规律等),集合起来就是人类知识的全集。
我将学者们下的定义以概况的方式阐述给你,我发现:
第一,知识是广泛而抽象的概念,所有东西可以放进去,但只跟你相关。知识在某个程度上是完全个性化的,它只属于你,它宽泛到什么程度,和你相关。
第二,知识是增强实体行为有效合理的信念。
这两个定义不是我下的,但我倾向于用这两个定义。
因为我这样理解知识及对知识的定义,所以我们要问:你真的拥有知识吗?
很多人读非常多的书、上非常多的学,但是有效知识并没有被释放出来。我们会看到一些人没有你想象中读的书多,但是他的有效价值的释放超过你的想象,我可能会认为后者拥有知识的能力更强或者他已经拥有了知识,而前者没有真正拥有知识。
(0)

相关推荐

  • 01 认知升级:认知共识

    一. 写在开始 精英人数的增长速度持续加快后,很多人开始焦虑,我也焦虑,深知要走出焦虑不容易,我想把走出焦虑快速成长的认知和方法写成文章分享给更多人,做成PPT给更多人面对面分享.快速成长总共三篇,分 ...

  •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作者:古典读后小结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作者:古典 这本书想要讲的主题是:如何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个人努力. 第一章,我们谈到了网络.人工智能对于学习方式.思考方式和竞争力的改变,以及人类是如何通过&q ...

  • 读《个体崛起》——几个旧道理与作者的实力演绎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是个人IP最好的时代 相对于作者写书时间而言,未来已来: 现在是产品过剩的时代,生意已不同于过去谁有产品谁为王的时代: 流量之争已经成为现实: 流量之争的本质是个人IP之争: 互联网赋 ...

  • 一个人格局越大,就越懂得对自己好

    "格局"一词的意思是,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认知范围.如果一个人有格局,那么他会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待事物不会只浮于表面,而是会通过表面的信息,得到更深层的含义. 一个有格局的人,不会 ...

  • 哲学专业就业很难么?

    现在本科,哲学还行,马克思老师称赞不已.想跨专业考研上海大学的哲学类专业,但听说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真的假的?请实例论证. 希望能分点论述,明确的表达清-关注者298被浏览462,47535 个回答 唐 ...

  • 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通过《墨经》中思辨与论辩建立认知基础

    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是由抵御侵略的英雄.全心全意为民族奉献的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那么对于个人来说也是有个人使命,我们需要集中精力来梳理它. 个人的使命是生命经验的总结,也是辩证思考的过程.有情感的使 ...

  • flomo weekly vol.018 - 信息处理过程以及知识管理,以及信息如何塑造了我们大脑

    这期周刊,引用自朋友 Jerry 发布在「Λ-Reading」的内容,根据授权略有编辑.「Λ-Reading」是一个付费邮件组,主题主要围绕书和阅读.认知科学.科技哲学.新科技以及其它给生活带来一丝美 ...

  • 20句经典语录,助你穿越思维迷雾

    非常棒的20句经典语录,伴你共同成长. 1.一个人每天都想着往上"跳一跳",和一个人每天都不跳,日积月累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看一下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到研究生的同学,走过了20年, ...

  • 知识付费:内容+服务才是未来的方向

    知识付费是有价值的.   社会变化的速度五十里加急,知识付费让我们跟上了时代的快马加鞭.   我们想知道一些事情.一些知识和一些原则,"就在现在!" 根本无法再忍受一帮文字工作者花 ...

  • 陈春花:让知识为自我赋能 (下)

    一本出版前,内容已获读者"投票"认可的书 洞察管理逻辑 探讨管理本质 把握管理未来 陈春花教授新书:<认知管理>--"春暖花开"微信公众号" ...

  • 知乎live课程回顾——激活自我:让知识为自我赋能

    最近在知乎live上听了一节课,是陈春花老师的知识管理课程--激活自我:让知识为自我赋能,其中有些内容给了我很多启发,摘取其中部分内容加上自己的思考进行分享. 先介绍一下陈春花老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 ...

  • 陈春花:从管控到赋能,需要为员工提供多角色机会

    导读:人们为什么要承受压力?为什么身份认同会在组织中出现误解和冲突?为什么被固化在某一个角色上会限制一个人的能力发挥?这一系列的组织管理问题都是由角色所致. 理解组织管理的功能,会涉及到角色.分工.权 ...

  • 陈春花:知识能力是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下保持创新的关键

    导读:在一个知识驱动变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重新阅读这三本书,是极为有价值的选择.我相信通过这三本书,读者会更清晰地了解:组织中的知识是什么?知识创造是什么?如何在方法论层面上更好的进行组织知识创造?对于 ...

  • 陈春花:自我管理时代,你的专注度决定未来

    来源:春暖花开(ID:CCH-cunnuanhuakai) 作者:陈春花 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丰融视界立场 组织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到底什么变了?为什么这些改变对我们的影响如此之大?进入组织,个人 ...

  • 陈春花:企业要成为“知识”驱动型组织

    导读:2020年至今的新冠疫情,不仅按下了数字化技术的快进键,还同时按下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快进键.那何谓知识?我们如何理解知识?我们又如何拥有知识?组织在这个时代需要做什么拥有可持续的能力?陈春花教授在 ...

  • 陈春花:成为自我超越的变革领导者

    导读:一个变革领导者需要打造全新领导力,转变思维模式,真正做到以客户为导向,重视人的作用,系统思考内部改造,进行资源整合. 彼得·德鲁克先生说过:"无人能够左右变化,唯有走在变化之前.在动荡 ...

  • 新年寄语 | 陈春花:相信生活,敬畏责任,重塑自我

    2020年超乎所有人的意料,也注定以其特殊性被载入人类的历史. 当我写下这一句话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描绘将要过去的2020年.如果用色彩去做诠释,黑.灰.蓝.红四色交织在一起,绝望与惶恐,曙光与希 ...

  • 陈春花:女性领导力的自我培养

    导读:女性在职业发展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容易忽略自我领导力的培养.职业发展上的角色认知模糊,也是许多女性从业者自己的困顿,于是,辅助者.服务者.执行者的角色常常落在女性身上.其实对于组织而言,角色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