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投稿之一:每一块玉在历史中都充当特殊的角色及意义
古玉,在中国古代艺术世界中,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绵延九千年(引出下文小南山遗址)经久不衰,它融物质文化、精神文明、科技文化于一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
小南山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饶河县。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该遗址发现于1958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饶河县文物管理所连续发掘,总揭露面积1600平方米,墓中出土有玉器、石器、牙坠饰等随葬品,玉器(如上图)有玦、环、珠、斧、矛、匕、簪等60余件,取得了黑龙江流域考古研究历史性新突破。已确认该遗址存在五支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时间跨度15000余年。该遗址还发现了东亚地区系统用玉的最早证据。
1.瑞祥玉
东周 黄玉瑞兽玉佩饰
《说文解字》载:玉,石之美者。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们是玉、石不分的。河姆渡文化发现的璜、玦、管、珠、坠等装饰品,经矿物学鉴定,都是彩石饰品。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已从石器世界分离出来,琢玉成为当时一门新兴的手工业,这在良渚文化、薛家岗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中得到印证。人们最早琢制的玉器是玦、璜、坠、珠等装饰品,汉代以前玉器,数量较多的也是这些装饰品。
人们佩戴玉器,不仅是为了美,更重要的是能呈祥辟凶,祈求好运。所以,秦以前的装饰玉,多为呈祥的龙凤题材。
明代 玉翁仲(一对)
汉代始,佩玉中出现了玉翁仲。翁仲是秦时猛士,所向无敌。佩戴玉翁仲,是为了辟邪压胜。
刚卯、严卯最早见于《汉书礼仪志》、《汉书王莽传》及《后汉书舆服志》上。刚卯、严卯得名于开首铭文:“正月刚卯”、“疾日严卯”,除此之外,两者的鉴定要点是完全一致的。刚卯、严卯是汉代用以驱除疫鬼的祥佩玉,正方柱体,中心贯孔,以穿系赤、青、白、黄四种颜色的丝带。刚卯因涉嫌有“强刘”之意(卯字为刘字的假借字),王莽新朝时曾一度废止,东汉时又恢复使用。
汉代 玉刚卯、严卯
汉代刚卯、严卯均作小方柱形,上下穿孔贯通,四面有铭,一般每面8字,共32字,也有第一面10字,余面共8字的。文曰:“正月刚卯既央,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在“正月刚卯”4宇下有的加“既央”两字。
严卯文为“疾日严卯,帝令夔化,慎尔周伏,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刚瘅,莫我敢当。”文字的意思是乞求神灵保佑,辟除不祥。字体为汉隶,笔道直硬,推测是用利器反复刻划上的。刚卯、严卯除玉制的外,还有其他质料的,如金、铜等。
明清两代,刚卯,严卯亦有仿古、伪古作品,所仿制的除四方柱形体外,还有六棱、八棱体。铭文系用砣子砣成,与汉代作品有差别。
明 沁色玉雕司南佩
司南玉佩是汉代辟邪玉之一,数量不多却很重要。司南佩形若工字形,扁长方体,分上下两层,为两长方柱相连形,横腰环一凹槽。顶部琢一小勺,下端琢一个小盘,全器光素无纹。在中间凹细处或小勺柄处,有一个横穿或竖穿的孔,可穿系佩挂。
以司南卜筮之风尤以新莽时期最盛,赴任之官挟木式以治,身后以木式择茔,以司南定乾坤。玉有辟邪压胜之效,人们遂仿司南之形,将实用器转变为佩饰器,琢成顶部有司南形状的小玉佩,随身佩戴,用于辟邪压胜,为司南佩。
2.用具玉
龙山文化晚期至夏朝 约公元前1800-1600年 玉圭
玉作为实用的用具(含武器),数量是不多的。新石器时代有玉斧、玉刀、玉匕首等,江苏邱县大墩子曾出土玉刀和玉匕首各1件。中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常有玉斧出土。二里头文化有玉立刀,商代殷墟还出土玉杵和玉臼。
战国以后的用具玉,有带钩、发簪、剑饰。宋以后,还有数量较多的实用器皿。总之,这些用具玉,其象征意义又多于实用价值。如玉斧、玉戈等,开始都是实用性的工具或武器,后逐渐衍化为礼仪性的用具,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清仿太湖石玉山子笔架、碧玉盖盒及风字玉砚(一组三件)
宋元明清时期的实用玉器皿,使用频率是很低的,兼作陈设用,凝聚着权力和财富。由于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的高度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琢玉工艺,因而出现许多玉制的文具,文房用玉从此应运而生。其中玉砚的出现,还可能更早......
3.玩赏玉
西汉 玉马
中国玉器既是精神财富,又是物质财富。汉文字中的“珍”、“宝”等字,都与玉有关,上乘玉雕经济价值极高。战国时期“和氏壁”的故事,反映了玉的连城价值。
自宋代始,由于宋徽宗个人嗜玉成瘾,好玉之风,风靡全国,古玉被作为玩赏品和特殊商品流通于城市骨董市场和收藏家之间,当作聚财、富耀门第的一种珍宝,既是文玩,又是“保值储蓄”。
清代的玩玉之风更盛于宋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对此有精彩的描述:“凡京中之中上等社会人物,无不腰缠累累玎玎珰珰者,居则以玉为消遣之品,行则以玉为表示富厚之征,朋友相见必以所得之玉相夸示,集会谈话必以玉为主要论题。居家无玉宛如非士夫之宅第,服饰无玉直同非完整之衣履,身上无玉似不便与友朋相会,无玉之知识直不能插入友朋集会之谈话。玉之重要如此,故社会人士无不竭力以求之者。”
良渚文化 三层人神兽面纹玉琮
为满足王公大臣、富商巨贾、文人雅士的玩赏需要,宋明清三朝出现了大量的仿古玉器。
仿古玉器基本形式有三种。一种是完全模仿,或直接叫做旧。它是以古玉器为蓝本从造型、纹饰及琢制工艺上加以仿制。由于它是以高额盈利为目的,因此仿制的玉器,只能是形似,不能神似,有的甚至相当粗劣。这类仿古玉,没有什么艺术价值。
六朝 玉辟邪
另一种是器型仿古。乾隆曾命苏州织造按照《考古图》中的玉辟邪、玉马、玉仙人等,碾琢6件仿古玉器。乾隆晚年祟尚返朴思想,仿照青铜彝器碾琢了一批陈设玉器,如玉炉、玉薰玉瓶、玉壶、玉罐等,并刻以“大清乾隆仿古”或“乾隆仿古”两种款识。
清乾隆 白玉镂雕夔龙祥凤纹“长宜子孙”佩
还有一种是纹饰、色泽仿古。先秦时期的夔龙纹、凤纹、饕餮纹、祥云纹,在清代仿古玉上,随处可见。乾隆还命玉工按《考古图》中的玉器颜色,烧造汉玉。后两种仿古玉,不是简单的抄袭模仿,而是以古典艺术为基本素材,加以全新的创新应用,组合设计,融合了当时人们的艺术水准,琢制技巧,审美意识,爱好风尚等。制作这些玉器的主要目的,在于玩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4.礼仪玉
宋 褐玉环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我国传统的一些礼俗制度,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当时祭祀朝聘礼仪大典,都莫不以玉为必需品。先秦时期是中国玉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也是礼仪玉最发达的时期。
封建统治者为了讨好神明祖先,贿赂诸神,用玉献祭,把玉作为沟通人世间生灵与阴间神灵的法物。古人认为,天地及东、南、西、北四方,各一方向有一位神,所以要定期给它们献祭。用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来祭祭祀各方之神,是以玉的各色配合天地四方的,这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宇宙观和认识论有关。
如苍壁,圆,以象春天,所以祭祀天;黄琮,方,以象黄地,所以祭祀地;青圭,锐,象春物初生,所以礼东方;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枯,所以礼南方;白琥,猛,象秋之肃杀,所以礼西方;半璧曰璜,象冬令闭藏,地上无物,惟天半见,所以礼北方。这是经文学家对“六器”的诠释。
5.装饰玉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神人兽面纹玉梳背
装饰玉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主要以配饰玉为主,可分为实用和纯装饰两种。前者有玉梳、玉簪、玉带钩、玉带板等。
明 白玉簪(三件)
后者除各种玉雕首饰外,还有随身佩戴的玉佩、玉坠、玉辟邪等。
6.馈赠玉
宋 玉环
玉,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相互依恋的情感,是高级馈赠的礼品。不同的情形送不同的玉器。《酉阳杂俎》:“古者平安用璧,兴事用圭。”《广韵》:“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返,赐玦则绝。”因环与还、玦与绝谐音,具归还与决绝之意。
西汉 玉雕朱雀纹高足杯
玉器还作为国礼,相互馈赠,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加深了相互的了解与友情。明陆探《古奇器录》载道:古龟兹国进奉一枕,其色如玛瑙,温润如玉,制作甚朴素,若枕之,则十洲三岛,四海五湖,尽在梦中所见。唐玄宗因此命之为游仙枕,后赐与杨国忠。
又载:东方朔得西域国玉枝,以进贡武帝,帝赐近臣年高,云病则枝汗,死者枝折。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代玛瑙兽形杯、玛瑙臼,明显是西域输入品。乾隆时期西域痕都斯坦玉的大量进奉,直接影响到中国玉器的传统风格。中国玉雕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的实例,更是举不胜举。
7.丧葬玉
旧玉琮(一对)
自有了灵魂不灭的信仰,人们对埋葬死者就特别注重,千方百计做到两点,一是使死者灵魂得到安宁,二是使尸骨不朽。用玉丧葬,主要是为了保尸。用玉陪葬,源远流长。
明 玉琮、宝鸟及玉璧
新石器时代,人们就把生前不同时间的玉器收藏起了,死后放在自己墓内,在另一世界里继续享用,同时也具辟邪、敛尸的性质。江苏武进寺墩3号良渚文化大墓,共随葬玉器100余件,其中大件玉琮、玉璧就达50余件。1976年发掘的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前所未见的大批精美的商代玉器,达750余件。《逸周书》曾记载,商纣王用玉四千殉葬。科学地讲以上这些都不是丧葬玉,而是生前用玉,死后才用于陪葬。
8.财富玉
红山文化晚期 约公元前3500-3000年 青玉带齿动物面纹饰
玉有神圣的审美价值,是神物,又是瑞信,也就成了无价之宝。远古时代,各部落、联盟、酋邦的统治者便将玉收贮珍藏起来。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有权势人物无不占有大量玉器,并视之为最贵重的财富。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