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知识产权管理》
探索 “IP与标准融合之道”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大家知道现有三大国家标准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33250-2016《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和GB/T 33251-2016《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分别被称为企标、科标和校标。这三项标准均规范的是组织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分别适用于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知识产权总体工作,较为宏观。
今天我们介绍的GB/T 32089-2015《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知识产权管理》,也许不为大家所熟悉。它聚焦科学技术研究这一主要创新活动,从项目层面给出了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要求,覆盖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创新主体,更加具体和实用。
GB/T 32089-2015定义的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为:在经济社会的生产与实践活动中. 由单位、组织机构(或个人)承担. 并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进行科学与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的项目,通常涵盖基础类、应用类、开发类等不同类型。
GB/T 32089-2015采用过程方法构建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模型,围绕出资方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需求,通过科研项目来实现科学技术创新目标。按照科研项目管理的全流程阶段, 对预研、立项、实施、验收、技术转移和商业化、评价等主要环节,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从战略、组织管理与制度、技术设施、人员等4个基础维度. 来保障和支撑知识产权管理的实现。
战略维度,该标准规定了项目出资方、承担方和创新团队各自应承担的战略上的义务。组织管理与制度维度,该标准规定了出资方、承担方和创新团队各自的机构与职责、管理制度、内部沟通和保密管理的内容。技术设施维度,该标准规定了信息、科研基础条件和数据库方面应达到的条件。人员维度,该标准规定了出资方、承担方和创新团队各自应满足的要求。
对于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该标准规定了在项目预研、立项、实施、验收、技术转移和商业化、评价6个阶段应该进行的知识产权活动。在每个阶段又通过输入、过程和输出3个环节,给出了完整的科研项目知识产权过程管理的内容。
例如在科研项目立项阶段
#01
立项阶段知识产权管理输入:
a) 知识产权目标、任务;
b) 知识产权的考核评价。
#02
立项阶段知识产权管理过程:
a) 对所属领域的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相关文献及其他公开信息进行检索,对核心关键技术发展状况、知识产权状况等进行分析;
b) 提交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状况,在研发中使用或购买他人知识产权时,应在申请与立项材料中给出说明;
c) 明晰出资方、承担方、创新团队之间知识产权的权属及利益关系。
#03
立项阶段知识产权管理输出:
a) 国内外的知识产权状况分析报告;
b) 合同书(任务书)确定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及实施方案;
c) 知识产权考核评价指标。
又如在科研项目评价阶段
#01
评价阶段知识产权管理输入:
a) 知识产权产出成果;
b) 知识产权的转移和商业化;
c) 知识产权管理成效。
#02
评价阶段知识产权管理过程
a) 确定管理与评价机构的评价程序,实施评价;
b)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采集数据;
c) 分析评价结果,形成判断并持续改进。
#03
评价阶段知识产权管理输出:
a) 知识产权产出成果有效性结论;
b) 知识产权转移和商业化的报告;
c) 知识产权管理及目标实现成效报告;
d) 知识产权评价的持续改进方案。
GB/T 32089-2015《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基于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规定了相关知识产权活动的管理要求和具体步骤,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的科技工作者、项目管理人员和知识产权人员,都可以按照或参考该标准来组织开展项目所涉及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降低项目知识产权风险,更好地创造、保护和运用项目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