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书笔记
作者:采铜。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用时两个星期零零散散的14个小时19分钟终于读完,当初之所以读这本书一方面是之前公司的师父加朋友的推荐,另一方面是自我提升的需要。《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从人生的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七个侧面阐述了如何才能摆脱内心的禁锢,以更勇敢、更开阔的方式去生活,是很值得读的一本书,在此也郑重的推荐给大家,接下来我将以个人之见总结一下本书的精髓。
一、序——用更勇敢的方式去生活
日常生活中,我们把表调快,是为了开会不迟到等情况,但这样做也会使人容易产生焦虑和紧张,而作者偶然间遇到的挂钟变慢的生活,不但做事心静,舒适,还有意外的收获,并从中得出:
(1)看似不切实际的行为确是改变生活方式,做事方式的一种方法,即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我们需要有改变做事和生活方式的思考意识。
(2)生活就像一面多棱镜,相应地也有不止一种可供观察和理解的视角。即是它应该不只有一种标准、一种模式、一种状态,而是多元的、丰富的,并且有着具有不同纵深的内涵。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看待自己和世界,看待现在和未来,看待情感和理性的时候,存在着远比我们已知的更多的可能性。
(3)在惯性中生活,在教导下学习,在成规中思考,在劝解中决定的我们着实需要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的路径。
二、时间之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时间
1、对待时间的态度
(1)活在“全部的现在” 从当下出发,联结过去与未来。
(2)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同的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千差万别。
(3)我们应该用郑重的态度对待时间(人文学):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
(4)不同场合,不同的时间视角(心理学):积极过去视角、消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宿命论视角和未来视角这五种视角各有优缺点,所以最好采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
2、对人生来讲,五年意味着什么
对人生来说,五年意味着人生的下下个阶段,因为用五年时间你可以完成一个学术领悟里的系统性知识储备,完成从基层员工到管理层的转变。如果你想有不一样的人生,那么请以五年为期,制定一个为之持久努力的长期目标吧!
3、两种未来视角下的思维差异
(1)远期未来的视角下,人们倾向于用抽象、概括的方式去思考。比如,一个刚入读心理学专业的大一学生,可能会定下“成为心理学家”这样的远期目标,但这个目标对他来说是抽象的,他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心理学家”,也不知道要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成为“心理学家”。他之所以设立这个目标,可能只是因为这个目标足够“高大上”,能够满足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期许。所以远期未来视角下的想法常常缺乏细节,更多考虑的是这件事情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2)近期未来的视角下,人们想的更多的是具体的事,是要不要做和怎么做。例如这位大一学生,在学习《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时,就会提醒自己要做好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这些环节,同时还要主动和老师沟通,甚至去摸清授课老师的脾气和喜好。而这些具体努力最终的指向可能就是拿到一个好分数,但是从长期视角来审视的话,拿高分对他来说,恐怕并不是最重要的。
4、如何解决两种未来视角下的冲突?
“近期未来——远期未来”的框架可用来分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那么我们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来解决这两种视角下的冲突: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5、时间的利用
(1)合理利用时间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的事情上。
(2)我们不应该总是在重复地抓起沙子而是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6、如何判断一件事值不值得做?
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收益大小和收益半衰期,因此我们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多做高收益值,特别是“长半衰期”的事情。
7、我们为什么要多读经典?
所谓经典作品,就是具有超长半衰期的作品。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8、坚持一项爱好
(1)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爱好,让它在时间的深度和长度中慢慢成长,可能会得到始料未及的成就!
二、 寻找心中的“巴拿马”——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
1、从终极问题出发——以人生最高目标作为第一原则
(1)必须擅长说不,以便于去做那些真正特别的事情。
(2)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2、更高的目标才会有更好的选择
(1)一个人会不会做出一个尽量好的选择,跟他所采纳的标准有很大的关系。
(2)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确受环境所左右。
(3)经典实例:陌生城市,寻找餐厅吃饭这事说明如果你想吃到好东西,那你首先要有一颗“想吃到好东西的心”。即:只有更高的目标,才会有更好的选择。
3、你内心真正的渴望是什么?
(1)凭借着内心对自己的极高期许,选择一个更能实现人生价值的选型。
(2)“最高目标”是指从整个人生来看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该目标反映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4、在现有格局上,向上走一步
(1)所谓“选择”,就是“审分寸”。而“分寸”就是“本末轻重”。要能权衡好本末轻重,就得有“价值意识”,也就是要搞清楚“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2)一个人为自己的内心树立什么样的最高目标、设定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
(3)通过目标、眼界和信念三方面阐述了“看自己、看天地、看众生”的三度格局。
(4)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选择时,如果我们拿出一点勇气,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更多更好的选项,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
5、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发现人生中的更多可能选项
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常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让我们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人生中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是,可尝试以下三步去解决:
(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
(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6、四种最普遍的隐含假设
(1)四种最普遍的隐含假设分别是赛道假设、低关联假设、僵固型心智、零和博弈。
7、新的思维框架,探寻新的可能
(1)目标悬置:在目标悬置的思维框架下,我们可以使用“目标悬置”来行动,这样我们的生活、学业和事业可以变得更加灵活。
(2)能力嫁接: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它可以在某些你尚未发现的领域有用武之地。
(3)特性改造:a、改造我们工作的特性并非不可能。大多数的智力劳动者,对自己的工作都有一定的掌控权和自由度,工作并不完全是由组织分配和决定的,而是具有充分的弹性。b、改造爱好的一个常见方法是只有将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你才会渐渐发现以前没有窥见的门径,发现之前未见的妙处。
从以上三个思路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在看似非此即彼的两个极端选择之间,你还可以有很多的中间选择,你可以大胆地重组你的时间,让理想与现实兼顾且不冲突;你可以寻找两个选择之间的连接点,把能力嫁接过去;你也可以对它们做出创造性的改造,让它们互相影响,使你的工作更像你的爱好,你的爱好更像你的事业。总之,永远不要放弃寻找“第3选择”,因为最好的选择,往往来自在更高目标指引下的我们的创造。
8、选择太多怎么办?
(1)众多选择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基本方法是精细化思考,即是采用适当的工具,对各个选项从不同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综合分析结果得出答案!
(2)运用精细化思考的一个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维度分析法:把选择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分别就不同的维度做出评估。
(3)维度分析法是一种可执行的过程。即:首先重新定义问题(比如找工作,从源头分析为什么要工作),其次基于重定义,找出所有的特征点,这些特征点力求全面,又与问题相关,也就是因素穷举,最后因素赋权,计算得出。
(4)维度分析法的优点是把人们隐性的思维给外显化了,虽然确实有少部分人本身思维就比较缜密,但要是掌握了好的方法,便如虎添翼,两者并不矛盾。
(5)在做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观性特别强的选择时,最好的方法是聆听内心的声音。
9、人生是持续而反复的构造——校正选择,做出建设性的改变
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1)不要因为预设规则,而放弃个人追求。
(2)重新选择,并不是全部推倒重来。
三、即刻行动
1、“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不管怎样,只要开始就好
(1)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比做好它更重要。
(2)因为只有开始了,你就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
(3)一件看上去繁难的事,只要开始做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4)对于复杂的事情,即便表面上没有立即行动,但你还是可以尽早地预作准备。
(5)先把必须要做的小事处理掉,是我们保存积极和从容心态的一剂良方。
2、精益创业的行动启示——把“未完成”变成“已完成”
(1)最小化可行产品是使用最小资源,最快创出具有基本功能,能被用户使用的实验性产品,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优化,是一种构建~测量~学习的循环。
(2)精益创业的价值在于,在这个动态演进的市场里,找到一种可操作的适应市场的方式。
(3)精益创业的思想是抛弃冗长呆板的计划,用反复试验和获取反馈的方法来探明环境,通过迭代优化来最终进化出一个最好的产品。
3、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准备好
(1)精益创业的思想是说,你并不需要完全准备好再上场,你可以边上场边准备或者先上场再适应,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摔得鼻青脸肿,但进步反而会更快。
(2)我们永远都无法做好“完全”的准备。总有我们还未顾及的问题,总有我们能力上的短板,总有我们未搜罗完全的信息,可因此我们就要一直准备下去吗?当然不是。只有你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东西,你的思路才会更清晰,才能才得以切实地锻炼,视野才更加开阔。
4、把批评当作一种信息对待
(1)外界反馈分为三种:正面肯定、否定和批评、提示之前未知的方面,每一种反馈都有特定的价值。
(2)对待批评的合理态度是,把批评作为一种“信息”而不是一种“评价”来看待。也就是,批评我的人,并不是在评价我,而只是在给我提供信息,因此没有理由去排斥这些批评。
5、对产品不断修正
(1)精益创业的最后一个关键,在于勇于自我修正。
(2)对产品不断修正,需要推倒重来的勇气,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框架重新审视产品的每一部分,进行产品迭代升级。
6、像Photoshop一样分解任务——“核心思考区”的工作不可中断
(1)多任务工作中,可以采用三明治模型进行任务分解,即是核心思考区、支持性思考区和操作性思考区,核心思考区不可中断,工作顺序优先做核心思考区工作(你只需要思考不被干扰的半小时)。
(2)多任务工作的技巧是“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这个技巧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的剖析,区分出“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然后用可保证的相对完整的时间去进行那些“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
7、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
(1)认知类型是指我们大脑加工信息的不同方式,比如我们处理语言文字时是一种类型,处理视觉图片时是一种类型,进行数值计算时是一种类型,判断空间和位置时又是一种类型。
(2)多线程工作方法又称图层工作法,即处理既有文字又有图片的混合信息时,应该处理完文字信息(最好是核心思考区工作)后再处理图片信息,这样做事效率高,避免了任务切换的损耗。
(3)“图层工作法”是完成一个复杂作品或者复杂项目的基础,甚至可能是最有效的战术,而对习惯于制作简单作品的我们来说,它也是帮助我们迈向更高行动能力的一架梯子。
8、三行而后思——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1)前瞻性思维即是提前设想未来事件中可能出现的方方面面的情形,做好应对措施。
(2)总结性思维即是三行而后思,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3)反思和行动越多,我们就越能从表象过渡到更多的抽象理念和具象事实。
9、我们应该如何去反思?
(1)做完一件事情,应该从信息、预期、结果、进度、工具、情绪、阻碍、优势、缺憾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反思。
(2)在行动中反思需要注意的三个关键点:反思要及时,且把反思结果写在纸上,以便查阅;梳理反应链;关注意外现象,克服原有思维惰性,通过理解意外来拓展认知和行动的边界。
(3)反思一定要及时。“及时”的意思是,在做完一件事之后几分钟内就开始反思,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记忆中保存了大量事件相关的细节,你记忆中的遗忘和扭曲是最少的,于是你的反思就会忠实于事情的原貌。而这种反思并不需要什么“正式”的程序,低下头想一想就可以了,哪怕这个过程只有半分钟,也比你不反思要好很多。当然最好是能把反思的主要结论写在纸上,以便查阅。
四、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
1、找到一切学习的向导
(1)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向自己提问。
2、主动构建知识
(1)建构式学习模式,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学习者必须充分地调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
(2)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 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
(3)对信息材料的解码,需要用新知识来解构旧知识,是新旧知识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因而也会带来既有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于是我们内在的知识结构就不断动态地演变着。
3、深度学习:不止了解,还要知晓
对学习者来说,是否善于对信息材料进行解码决定了对知识的掌握效果。对某一事物的知识掌握,应区分了解(knowledge about)和知晓(knowledge of)两个层次。比如对于跳伞这件事情,仅限于了解的人,固然可以头头是道地说出跳伞的标准操作步骤一二三四,而如果被问到一些非常规性的问题,可能就会茫然无措;而掌握知晓层次的人则可以基于对跳伞设备的内在原理的理解,通过一定的思考和推理后得出解答。
4、学习解码的入口
(1)不只要寻求结论,还要寻求过程;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伸;不只要比较相似,还要比较不同。
5、把知识当成一项技能操练
(1)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贪多求广;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高手磨炼技能,只求日日精进。
6、知识操练的三种方法
对于知识的操练并非全无章法可循,在“知识技能化”的理念之下,我们至少可以尝试以下三种知识操练的方法。
(1)写作式操练:写作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建构活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对知识的重构活动,也就是进行信息输出的时候,我们必须去分析知识的“深层结构”。写作式操练获得反馈的一种行之有效效方法是找一个与自己水平相当或略高于自己的“写作同伴”(peer writer),在完成自己作品的初稿之后,首先从写作同伴那里获得专业的反馈意见,然后接着修改完善,两人便可以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2)游戏式操练:思想实验就是构造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假想情境,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设想事物在这个情境中的变化。在这样的操练中,思考者往往会得到比原先更为深刻的洞见。
(3)设计式操练:所谓设计式操练就是调用已有的知识,设计某一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设计就是解决问题。因此设计式操练的好处,就是迫使学习者为了解决某一个现实的问题,综合性、创造性地调用知识。
7、分离的知识,难以解答真正的现实——让不同的知识发生化学作用
原本独立或者疏远的知识加以融合的方式主要有迁移、印证和互补三类。如果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古今中外的许多智者,常从这三类融合中获得启发,甚至生成新的思想或者发现。
五、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1、大脑需要“断舍离”
(1)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把原本繁复的内容梳理、整合、精简完成后,我们的头脑才能腾出空间,处理其他的信息和进行更复杂更精微的思考。
(2)简化思维意味着我们既要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也要简化我们表达出来的信息,更要简化我们一直思考着的信息。
2、如何过滤没有价值的信息?
(1)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2)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3)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
(4)定期关闭,屏蔽外界纷扰。
3、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
表达本就是训练思维的一种手段。好的表达,对思考强度的要求是成倍上升的,正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所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简洁表达的习惯,是提升思维能力的一道法门。
4、迎接“灵光乍现”的时刻——让潜意识为你工作
产生创意的五个思维步骤:
(1) 尽可能地搜集原始资料;
(2)重复“咀嚼”原始资料,构思初始创意;
(3)中止有意识的思考,启动潜意识思考;
(4)随时准备迎接“灵光乍现”时刻的来临;
(5)加以改造、完善,使之切实可用。
从上面的步骤中还可以看出,要想让潜意识更有效地工作,就必须向潜意识“投喂”足够多的资料,有了这些资料以后,潜意识用它们不断进行重新组合的试验,直至最好的想法出现。
5、随机与混乱,为我们带来灵感
(1)很多能够改变我们一生的事件都不是我们可以事先规划或者预计的,它们常常是突然闯入了我们的生活。
6、思考可以有自己的形状
(1)“图解思考”指的是用画图的方式来直观表示出我们思考内容,这有利于我们对所思考问题的解答。
7、突破工作记忆的限制
(1)图形化思考不仅能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和记忆。有两个另外原因,一是图示作为一种直观化的表达,比语言文字这种线性结构有更大的优势,它可以让复杂的关系更好地显现;二是用图示来表示信息,分担了人脑中工作记忆的负荷,使得工作记忆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参与更深更广的思考。
(2)一张思维的图案很可能无法像语言表述那样去传达十分精确的意义,却能够激发起人们的直觉思考。这种直觉思考能引发顿悟,帮助人突破思考的瓶颈。
8、图像也参与思维的推进与创造
(1)设计师不仅用草图表现自己的思考,更用草图推进自己的思考。对草图的反复修改伴随着思路的持续修正和完善,保留修改的痕迹,方便复盘时反思和总结。
(2)把思维转化为外显的图形,为我们的思考扩展出了一个更大的空间。
9、根据情境选用合适的图形
(1)图解思考的基本原则是:基于所思考的内容本身,自行创造或设计与其相匹配的图形式样。
(2)表达概念和想法的常用图示类型主要分为两类:流程图和结构图。流程图表示的是一个动态过程,通常含有箭头以表示“流”的运动方向。结构图表示的是一个静态结构,用以显示不同部分或者因素间的结构关系。
10、无限穷举,不断地扩展思维
(1)清单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降低了思考和行动的门槛。
(2)简单矩阵,发现更多思考盲区。
11、清单运用
如果有现成的清单参考当然很好,但如果我们分析某个问题没有可用的清单,我们就必须学会自己编制清单。编制清单的基本方法是先增后减,即先尽可能地穷举一切可能项,然后再就其必要性进行仔细严格的筛选。
(1)做好第一步的是不要带批判的眼光,宁可把清单列到冗余或者过度的程度。
(2)第二步是对所有选项进行筛选和合并,保留其中最有用、最有可行性或者最精华的部分。删减是必要的,它使清单更具有可行性。
一旦我们使用清单这种外在的形式,我们就倾向于罗列很多很多东西,使这个单子不断地拉长;一旦我们使用矩阵这种形式,我们会更多考虑不同维度之间的组合效果;一旦我们用图形来表现我们的思考,那么这些图形本身就成了拉动思考的引擎;一旦我们容许异质元素的混搭造成的“混乱”,那么各种新奇的灵感就会像泉水一样汩汩涌现。
六、不断优化你的“努力”方式
1、努力需要有效的策略
努力这件事是需要我们反反复复认真地审视和思考的。甚至可以说,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在努力这件事上,除了自我激励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努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怎样有效地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2、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1)由于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的特点,大多数的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一定是某个领域的专长,而不是面面俱到的能力。
(2)对于资源匮乏,教育背景一般,没有什么特长的年轻人来说,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不多的资源(时间、精力、金钱乃至勇气)聚拢起来,投注到做一件事情上。
3、保持专注
(1)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
(2)发展自己的强项,并且寻找和结识与你能力互补的人,将使你终身受益。
4、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1)选取一件你认为最重要、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事,兢兢业业地把它做精、做细、做好。
(2)专注在一件事上,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行动,则是最稀少和最珍贵的。
5、不需要凡事追求完美
其他次要事情,用七八十分的标准去完成它们,就够了;另一些无足轻重的事,则能不做就不做。
6、专注的技术性
(1)一方面我们要照看好自己的主业,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在这个领域能培养出非常高的才能;
(2)另一方面,对于其他事物我们也要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用相对少量的时间广泛涉猎,以捕捉和发展未曾预料的资源和机会,从而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7、因为努力而热爱
(1)一是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宁可傻一点、笨一点,去做一些并不特别喜欢但看上去又富有挑战的事,或者去做一些少有人做但又看上去很有意义的事,并且咬咬牙,多坚持一段时间,或许就能把死循环的闭环打破,开启新的良性的循环。不以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并不是说不再追求兴趣或者忽视兴趣的重要性,而是调整一下顺序,不再是要求先有兴趣再努力做事,而是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
七、创造成功,而不是复制成功
1、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多种路径
(1)从现实中学习又回馈到现实中,即是: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