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咳喘经验 段英廉
治疗咳喘经验
段英廉
段英廉,男,生于1904年,辽宁铁岭人,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暨长春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长春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等职,名列吉林省名老中医之林。年十九即操岐轩之业于桑梓,后悬壶海龙、长春等地。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六十多年,悉心致力于中医学术的研究,潜心钻研,刻意研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凡喘证者,多属以下4种类型:
喘息兼有胸内烦热者、喘息胸中无烦热者、阴虚不能摄纳作喘者以及肺气肿之喘咳。
治疗上根据病机之不同,如寒、热,虚、实等,或寒热错杂,或虚实并呈,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力求达到祛邪不伤正的目的。
用药有甘敛与酸敛之分。甘敛与酸敛皆能固摄脏真之气,二者的不同之处:
甘敛不伤脾胃之气,但不能完全防止辛散之药动其阴分;
酸敛能制辛散之药动其阴分,但能伤脾胃气化。
脾胃属土,味甘,酸系木味,具有敛力,能抑制脾土。脏真之气散泄过度,则用酸敛之药以收之,如五味子、山茱萸等药即是。脏真之气尚未大散者,仅可用甘敛之品。甘敛之药不妨碍辛散药力,酸敛之品能抑制辛散之偏。
如用酸敛之药配合辛温之药时,则需药量精当。如五味子与干姜等份,再加以苦寒胜辛之药,则可使干姜完全失其辛散宣达之仪,达不到开通脉络之功用。故欲以干姜开通脉络,又恐其散泄伤阴,则干姜二、五味子一较为合适。
在咳嗽的治疗上,应分新咳久咳。新咳多由外感引起。
外感愈后,只要慎食酸咸及糖类,经过10余日咳嗽即可逐渐自愈。有过服泻火药或酸敛药者,致使肺脉郁闭,可形成慢性咳嗽。
如咳嗽较剧,甚至夜不能寐,服清热泻火药无效者,每用清热达郁法治之,可收良效。
附:秘验方介绍
1.平喘除烦汤
【组成】党参10g 甘草8g 干姜10g 知母10g 牛蒡子8g 生地(切片)20g 地龙10g 黄芩10g 大枣12个(劈开)
【功效】止咳平喘,宣肺、固本、除烦。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咳喘、气逆兼有胸内烦热者。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干姜味辛善达,用以宣肺达郁,专治肺之经脉郁闭。黄芩、知母苦寒清热。干姜、知母、黄芩三药合用,则相得益彰——寒者不凝涩,热者不伤阴,此寒热并用之妙义也。党参、甘草补益肺气,且补脾胃助气上升;杏仁,牛蒡子肃降利肺,以助肺气之降。此升降并用,气机得调,则喘止咳平也。久病喘咳易损肾伤阴,故以生地滋阴纳气,以大枣甘敛以助阴气之敛,且防干姜辛散耗气及党参、杏仁等升降之品动其脏真之气(元真之气存于五脏之中,能吸摄气分绕脏气运转)。大枣甘能补益,且其质厚多汁,富于津液,能培补脏中之精华。其质乃树木之子,凡子类而味甘者多具敛力。虑其久患喘息,气息常动,必伤脏真之气。故于升降、辛温、清热之中兼用大枣以固元真之气。
【点评】据其多年临床实践观察,本方治慢性喘息,胸内烦热者服4剂多可见效。
【验案】王某,女,年50余,患喘息病18年。自言喘咳日久,胸中灼热,屡治无效。诊其脉弦数,舌苔黄腻。为其开上方嘱其连服5剂。服后来诊,自谓喘息烦热均减。嘱其继服本方。数日后欣喜来告:服药10余剂,喘息迄今末发作,食欲增。
2.泄热平喘汤
【组成】党参10g 杏仁10g 牛蒡子10g 甘草8g 生地20g 地龙10g 干姜10g 知母20g 大枣18个
【功效】宣肺泄热、止咳平喘。
【主治】慢性喘息病以咳喘、气逆、胸闷、气短为主证,屡用抗生素无效者。
【用法】水煎服。
【方解】此方即前方去黄芩,将知母加至20g而成。黄芩清热泄火之力优于知母,但苦涩之性可减低干姜辛温宣通之力。
【点评】若胸中不热或常服消炎药的患者则不宜过用苦寒收涩之药。知母虽也苦寒,但性滑润。以干姜二,知母四,二者同用,寒热无偏。如常服西药消炎剂且无热象者,亦可干姜、知母等份用之。无热之人尚加知母者,系本证多有经年郁热,故偏用热药,终有偏弊也。
3.虚喘方
【组成】大生地片35g 大枣18枚(劈碎) 公丁香10g 当归10g
【功效】滋阴补肾,活血、益气、平喘。
【主治】虚喘。症见阴虚不能摄纳作喘,其喘不甚,动时则发,静时喘止。
【用法】水煎服。
【方解】生地以黑色质厚者为佳。是药色黑入肾,滋阴补肾。以公丁香温补肾阳。二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相得益彰,肾气得充。大枣质厚滋补,且子类下行,多具敛力,更具滋补填精之功。当归甘温,活血益气。诸药合用肺得宣通,气得鼓舞,多年沉疴,每获显效。久服效果更著。
【加减】如阴虚不能摄纳兼肺气虚及气逆者,可用下方:甘草8g,党参10g,杏仁10g,牛蒡子8g,公丁香10g,大枣18个劈开,水煎服。
【点评】本证不仅动则喘息,且平素即气息不足。西医对于患慢性喘息病多用氨茶碱类以平喘。此药虽暂能获效,终非根治之法,且久服可令身体益虚,只能暂缓病势,病本末愈也。若配中药以治其本,则为适宜。此乃中西结合,标本俱治之法也。
(段成功 段凤珍 王广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