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走过这个忐忑,前方依然光明
同学留言:
崔老师您好,虽然录取了,我每天都徘徊在要不要去读非全的折磨当中,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进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真的太害怕了。
崔瑞回复:
亲爱的同学你好,收到了你的短信,我不尽心思万千。
社会如同一个丛林不乏温情,却又步步惊心。歧视无处不在,撕裂了整个社会的和谐,但我首先还是要恭喜你,祝福你一战成硕,不管全日与否,终究是自己,不断奋斗的成果。
未来可期,祝福虔诚。
我想从逻辑的角度和你分享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个概念,全日和非全的收益问题。
就目前的国家政策解读而言,从国家大政方针的角度来看,全日和非全在诸多的就业领域,享受着同等的待遇。
最起码没有明目张胆的,赤裸裸的所谓歧视非全现象的存在,但不乏个别单位或极少群体,依然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非全日专硕研究生。
这也正如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少企业对女性的歧视一样。
尽管这个社会从劳动法的角度强调性别平等、就业平等,但这种歧视现象依然存在。
我想,不管你多么的优秀,终归有些人会带着有色眼镜,对你上下打量。遭遇这种现象,最好的办法是视而不见,避而不理,用自己的阳光的心态面对整个社会的善良。
第二,我们界定所谓失败者的概念。
在我看来,最起码从考研结果来看:
以失败者界定一个拿到了录取通知书的同学,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以失败者来界定一个超过了中国大部分的年轻人学历的同学,显然也是不公平的。
以失败者去界定一个对未来怀揣着梦想,尽管忐忑却不失从容的年轻人也是不客观的。
所以我想这失败者或许只是自己心里的一个小小的障碍。
走过这个忐忑,前方依然是光明。
第三,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对每一个人心里最大的影响是:我们从熟人社会过渡到生人社会。
每个人都远离了自己伦理和血缘的小圈子,来到了一个有工业化现代文明构建的大圈子。
从生人社会到熟人社会,从熟人社会到生人社会的过渡,也意味着每个人要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
陌生的城市依然有温暖的人,人心陌生的校园依然有似曾相识的师生,陌生的未来依然等待着阳光灿烂的你。
祝福你的明天,祝福少年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