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万毅1936年时还是东北军中的一...

开国中将万毅1936年时还是东北军中的一个团长,未加入中共,但他对时局已有清醒的意识,在与记者交谈时直言:胡适的方针是赤裸裸的卖国主义。
1936年10月5日,万毅奉命去郑州被服厂验收东北军的冬季服装,在火车上遇到《西京日报》记者张兆麟,当时他正陪同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夫人海伦赴北平,海伦也是一名记者。
三人进行了交谈,尽管车上都是中央军官兵,万毅仍然大胆地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海伦对此印象非常深刻,她在文章中说:
这位上校戴着眼镜,比起一般军官来显得文质彬彬。他说话洪亮快捷。不时露出一副洁白的牙齿,看起来十分聪明、敏锐,同时又诚挚果断,很明显是一位领导天才。
谈话记录有一部分内容被删除后发表在美国人办的《中国之声》上。而完整版被保存在美国旧金山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1986年,万毅赴美访问时才得到这份材料。
在谈话中,万毅发表了对领导人的看法。他认为张学良在抗日方针上还不坚决,仍在动摇。
蒋介石不是凭本事和下属的拥戴从行伍中升上来的,而是凭靠某些社会关系的支持才占据高位。
蒋介石提出10年准备的方针,胡适则提出50年准备,丁文江提出搬到勘察加,中国没有勘察加!胡适的方针是赤裸裸的卖国主义。
如果蒋介石继续和日本人妥协,不接受东北军向他提出的要求,那么我们就要和一切愿意立即抗日的力量联合,打回老家去,而不管中央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
南京政府把广大的抗日人民,把抗日的学生,把抗日的红军统称为“敌人”,那么谁是他们的朋友?日本人吗?
胡适提出的50年准备,笔者曾经写过相关文章。就是以承认伪满洲国为条件向日本争取50年的和平发展时间的主张。万毅以此为例,可见当时胡适的主张在社会上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如果说胡适们对时局错误的判断,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无法对日本有深刻的认识而导致。那么同时代的万毅为何又能有比他们更清醒的认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