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良方汇总
初生儿大便不通
作者/王静安
初生儿大便不通,亦名“锁肚”,是指出生后2天以上不大便者。正常初生儿24~48小时内当自行排便(即胎粪),每天2~4次不等,颜色初为暗绿色,以后逐渐变成赤褐色;量初少黏液,无特殊气味,以后随乳汁吸入,便量日增而黏液减少,并有酸臭味。若婴儿初生时排泄大便,以后便秘者,不属此节讨论范围。
此病的发生,与年长儿和成人的大便不通不同,多由先天禀赋差异而成,也与腑热、气滞、津枯有关。
其一,热毒壅结。
由于孕妇过食辛热、香燥的食物,热毒壅结,化为胎热,遗于胎儿,热结肠胃,阴液受灼,肠道失于濡润,气滞不行,传导失职。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说:“小儿大便不通者,脏腑有热乘于大肠故也。若三焦五脏不调和,热气归于大肠,热实故大便燥涩不通也。”又如《证治准绳》所言:“不大便俗称锁肚。由胎中受热,热毒壅盛结于肛门闭而不通,无复滋润所以如此。”
其二,禀赋不足。
由于禀赋不足,元气虚惫,气血俱弱。气弱则运化失职,疏泄失司,气机不降;血虚则无以濡润,肠道燥盛,粪垢不下,气积于内,腹胀满,大便不下。
其三,肛门内合。
由于肠道发育畸形,谷道狭窄或闭锁,致大便不下。如《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说:“小儿初生肛门内合有二,一者热毒太盛,壅结肛门;一者脂膜遮瞒,无隙可通。”又如《幼幼集成》指出:“有生下无谷道者,乃肺热闭于肛门。”说明热毒干扰胎元,是畸形发育的原因之一,当手术治之。
在当今“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之时,“锁肚”一证的先天禀赋不足和肛门内合日渐减少,而以热毒结者居多。其大便不通是主症,可兼有肠腑气滞之腹胀、哭闹不安,胃气不降的呕吐,肺气不降之喘闷,另有面赤唇红、舌红、苔薄黄或黄腻、指纹紫。治宜清热通腑,行气润燥。观古人和今人,多清热通腑,或佐行气导滞,或佐润肠,用药或生大黄单用,或用一捻金、黑白散之类,或合以人参或加少许蜜糖,无一不是通腑、行气、润燥溶于一方之中。吾常如此用之,疗效甚佳。
【案例】
王某,男,7天。初诊:1989年3月15日
代诉:7天不便。先后在某医院检查,无先天性肠道畸形和闭锁,用开塞露塞肛、肥皂水灌肠、番泻叶泡水服,均未见效。患儿全腹胀隆,腹壁红肿,满闷喘促,食则呕恶,终日啼哭不休,辗转反侧,面赤唇红。
此乃肠热灼津,大便秘结,肠腑排泄不出,便滞气郁。治以通腑清热,行气润燥。用通锁汤治之。
处方:
生大黄6g 熟大黄6g 九制香附10g 蜂蜜两汤勺
煎汤频服。
3小时后,一剂未尽而大便已通。共4~5次后,腹胀喘闷消失,平静安睡,后以糖水、乳汁喂养以助恢复而愈。
按:
通锁汤乃自制验方,以生大黄、熟大黄通腑泻热,荡涤肠腑,为方中主药;九制香附行气消胀,助生大黄、熟大黄泻实之力;蜂蜜润滑肠道,以利燥屎下行。如此推波助澜,攻下而不伤正气,照顾了小儿脾胃薄弱、机体稚嫩的特点。
对于年长儿阴虚内热致燥者(长期便秘)则以“增水行舟”,润肠通便为治法。常用药物如下:
玄参5~10g 麦冬5~10g 通大海5~10g 当归3g 郁李仁15g 火麻仁15g
水煎,加入蜂蜜适量。
本文摘自《王静安50年临证精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著/王静安,审/向方远。
自拟通便汤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
作者/王鹏飞
治疗便秘,素以苦寒泻下之品为必用之药,但对于小儿来说,便秘虽多内腑燥热,但如便秘已成则脾气已伤,若使用苦寒之品更易损伤脾胃,故应避免使用苦寒泄下及润下被动通便之药,王鹏飞先生自拟通便汤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疗效颇佳。
通便汤由钩藤10克,茯苓10克,化红6克,伏龙肝10克,甘草3克组成。主治小儿习惯性便秘。
症见:大便干燥或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比正常延长两三天,部分病儿精神食欲不振。观通便汤全方,无一泻下通便药,但此方具有调理脾胃、舒肝快膈、调理脏腑的功能,可使浊气降,津液生,便秘渐通。小儿习惯性便秘用之最有效。临证使用时尚需注意加减法:
实热便秘加青黛、瓜蒌;
气机壅滞加丁香、藿香;
脾胃虚弱加建曲、焦山楂;
便秘日久不愈加麦冬、茅根。
病案举例:孙某,女,2岁,大便秘结1年。排便困难,3日1次,色黑如球,纳少,夜寐欠安,舌淡红苔白,指纹淡。此属脾胃不和。
处方:钩藤10克,炙甘草6克,建曲10克,伏龙肝10克,茯苓10克,化红6克,茅根10克。服药3副,大便2、3天1次。初头硬而后软,纳增,夜寐安。再予原方5付,大便2日1行,便干不硬,无排便困难,精神食欲均可。继服5付,便软,日1行,精神食欲正常。
杨X X 男,8个月,门诊病历。
病史:出生后即便秘,每服泻药后才能排便,经常腹胀,经钡餐灌肠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上腭黄紫,便秘。
【西医诊断】先天性巨结肠,便秘。
【辨证】脾胃运化失健。
【立法】理气和胃。
【方药】茯苓9克 橘红9克 伏龙肝9克 钩藤9克 甘草6克
【二诊】服上方药三剂后已排气,仍未排便。用下方:
茯苓10克 橘红9克 伏龙肝9克 钩藤9克 茅根9克 甘草9克
【三诊】腹胀减,精神、面色均好转,偶能自行排少许二便。上方去茯苓加青黛3克。
【四诊】四天来已自行排便,腹胀减,上腭后紫前红,腹平软。用下方。
茯苓9克 橘红9克 伏龙肝9克 寸冬9克 钩藤9克 茅根9克 甘草9克
吴×,男,2岁,门诊病历。
病史,外科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便秘。四至五日一行,食欲差。
【西医诊断】先天性巨结肠。
【中医辨证】脾虚胃弱,气机不畅。
【立法】健脾行气。
【方药】茯苓9克 橘红9克 伏龙肝9克 钩藤9克 甘草6克 焦楂9克
【二诊】大便二天一次,食欲见好。上方去茯苓加青黛3克。
【三诊】大便一至二日一行,不干,食欲好。用下方:
茯苓9克 橘红9克 伏龙肝9克 钩藤9克 茅根9克 甘草6克
苏×,男,9岁门诊病历。
现病史:一年来大便干,二至五日一次,纳少,腹痛,在外服中药约一百多剂无效。病前曾患过肾炎。舌淡苔白,上腭前紫后黄,脉沉缓。
【西医诊断】习惯性便秘。
【辨证】肠胃积滞,热伤津液。
【立法】清热健脾,行气和血。
【方药】茯苓9克 橘红9克 伏龙肝9克 钩藤15克 甘草9克 茅根15克
【二诊】进食好,服药后七天内排便二次,大便已不干。
上方去茯苓、茅根加青黛3克、丁香1.5克
【三诊】一周大便四次。近日每天排便一次,软便,食欲好,基本痊愈。用下方。
青黛3克 丁香1.5克 伏龙肝9克 紫草9克 甘草6克
【按语】治疗以上便秘患儿,王鹏飞老医生使用的是祖传经验方。其基本方药为茯苓、橘红、伏龙肝、钩藤、炙甘草。其辨证加减原则是:实热者加青黛、瓜蒌;气机壅滞者加丁香、藿香;脾虚胃弱者加建曲、焦楂;气滞壅郁者加草蔻、丁香、乌药;便秘日久不愈者加麦冬、茅根。方中伏龙肝是收敛止泻之剂。一般茯苓、伏龙肝临床多用于止泻,但此药与茯苓、钩藤、甘草等相配伍,则有通便之功。
本文摘自《王鹏飞儿科临床经验选》,北京出版社,1981年07月第1版。作者/王鹏飞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便秘
作者/童海珊、苏建功
便秘儿童往往厌食伴五心烦热,饮食很难调理,可以推拿治疗。
推拿穴位为:清胃经200次,补脾经200次,清大肠经500次,揉上马2min,运外八卦200次,推下七节500次。伴厌食者揉板门,掐四缝;伴五心烦热者,揉小天心,清天河水。诸穴相配,调理脾胃功能,通导大便,增进食欲。
本文摘自《中国民间疗法》杂志,2015年7月第23卷第7期,作者/童海珊、苏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