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备古诗词形象鉴赏解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学习助手
高考 作文 试卷 复习资料 高考志愿
诗歌意象赏析答题规范模式
【设问角度】
意象赏析
【设问示例】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题步骤】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考题直击】
鹧鸪天[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释】取次,犹随意。
问题: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案解析】
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附:晏几道《鹧鸪天》鉴赏
此词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外、有家难归的浩叹。词之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起首两句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翠微,青翠的山色,此处指青山,说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说杜鹃花间不断地叫着,好像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诸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取次,犹随意。“行人”走在春色绚烂的优美环境中,心情本来是会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作客,所以听了杜鹃叫声,不免会引起思念之情、作客之愁。那么,词中所写的美丽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作了反衬。
词的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过片后三句写晴明的春日,杜鹃偏又卖弄它的叫声,“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前面路上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听得太多,睡床上也被叫得不安,叫的又是一句人所做不到的话,那“行人”心中自然也就变得有点烦躁了。“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这是烦躁中的思念,说是自言自语行,说是对杜鹃的回答也行。这里表面上有埋怨鹃鸟无知、强聒难耐的意思,但归根到底,是对真正“作弄”人的生活遭遇的愤慨。这片词,话说得比较直致,但内容还有曲折,特别是结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深婉感人。
【设问角度】
意境品味
【设问示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解说相关诗句;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考题直击】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例题巩固】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 起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谷口:指蓝田县辋川谷口,钱起筑别墅于此,名之曰“故山草堂”。②辛夷:木兰树的花。
(1) 前两句写出了谷口怎样的景象?写这样的景象,在全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案】
写出了谷口暮春之景:黄鸟的鸣唱已稀,辛夷、杏花已谢。说春色固然美好,但毕竟短暂易改,以此来反衬“不改清阴”、待“我”始终如一的窗下幽竹。
(2)简要分析“幽竹”这一形象在本诗中的作用。
【答案】
诗中的“幽竹”不慕浮华,不改气节。朴实而庄重,执著而超拔;深情待“我”,令“我”怜爱,它实际上是诗人厌弃浮华、崇尚气节的心志的写照。
【解析】
(1)以“谷口”开篇点明故山草堂的所在。“春残”紧扣诗题“暮春”,也为下面的叙写作好铺垫。黄莺鸟声稀、辛夷花飞尽、杏花乱纷纷,虽都是在写春残景色,但又是在为后二句的出场作陪衬。正是在暮春时节,鸟语已稀、花香将尽的时候,才会突然间感觉到幽竹以及清阴迎“我”归来的可爱。这里诗人用了对比与拟人两种手法来突出幽竹的使人怜爱。
(2)“幽竹”“清阴”与“待我”则写出了尚有幽清之境迎“我”的欣喜。拟人则是诗人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始终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性。“待我归”是说幽竹保持着一竿绿阴等待“我”归来的亲情,“不改”与“待我”四字让人顿感一股真气扑面而来。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三十八)①
汪元亮
青天淡淡月荒荒,两岸淮田尽战场。
宫女不眠开眼坐,更听人唱《哭襄阳》②。
注:①南宋灭亡后,诗人和宫女们作为俘虏被元军押解北上,此诗写于押解途中。②《哭襄阳》:元军大举进攻宋时,襄阳首当其冲,守将吕文焕坚守六七年之久,但宰相贾似道坐视不救,致使襄阳失守。此曲为襄阳失守以后在民间流传的一支哀歌。
(1)诗中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的?
【答案】
描绘了一幅惨淡荒寒、满目疮痍的悲惨景象。是通过(青)天、(荒)月和淮田(战场)三个意象表现的。
(2)《哭襄阳》一曲在诗中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渲染了悲怆、凄厉的氛围,揭示了国破家亡、沦为俘虏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的一腔悲愤之情。
【解析】
(1)前两句分别写出了自然景象和社会景象,概括特点应分别对应。(2)首先明确它是歌曲,而且是哀歌,特别能渲染气氛;其次结合注释明确诗人从中寄寓的悲愤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山花子·春恨/陈子龙①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②。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蝶化彩衣金缕尽③,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他“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②五更钟:亡国丧音。③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荒凉。
(1)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
开篇两句呈现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凉的钟声。这些意象形成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令人凄惶惆怅。
(2)“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层寓意?
【答案】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面上写燕舞东风的春景,实则以燕子的无情反衬皇室衰落惨败的凄凉和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之感。(亦可答“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隐喻降清旧臣的无义,揭示出他们卖国求荣的嘴脸。他们恍如翩翩起舞的燕子春风得意,哪里还有什么亡国的悲恸”)
【解析】
(1)注意转换,如“杨柳迷离”,转化为一个名词意象。(2)“无情”是关键语,既拟人,又暗示人的有情。
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
林逋
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②底处:何处。③枰:棋盘。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答案】
林间寺(古寺)、葑上田(架田)、独鸟、夕阳、寒烟。
(2)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
远远望去,暮色苍茫,昏暗树林里,寺院隐约可见,犹如一幅画轴(画面),幽深古朴;一块块零散的架田,就像棋盘上的一个个方格,宁静祥和;颔联通过奇特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描绘出素淡幽邃的意境,表现了诗人追求清幽闲适生活(断绝尘想、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
推荐一个作文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