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俊(政治家) 简历

基本资料

  王克俊(1908--1985),又名明德。山西临猗人。1930年毕业于山西省第一师范学校。曾任绥远省政府函电组主任。1936年参加绥远抗战。后任国民党政府第七集团军总部、第八战区副长官部机要室主任,三青团绥远支团部书记,第十二战区长官部、张垣绥靖公署、华北“剿总”司令部秘书长。1949年随傅作义起义。 
  陕西新意红门高家拳(红拳)第三代掌门王克俊辞世  吴颖锋
  忆往昔,全体陕西武术人一定记得,红拳曾有“五虎上将”张悦侠、徐雨辰、刘侠僧、王克俊、田克惠,东征西战,走南闯北,为中国红拳树立起五座丰碑;但昨日传来噩耗,五虎将之一、陕西新意红门高家拳第三代掌门王克俊已于2008年8月2日中午13时许不幸辞世,终年89岁,令人扼腕痛惜。
 

师承名门,终成名家

  王克俊1923年3月18日出生于陕西蒲城县北一里西堡子村。蒲城地处渭河以北,自古就有习武之风,辛亥革命志士井岳秀就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帅,民国时期的西北军将领岳维峻也是蒲城出来的文武双才。王克俊6 岁起开始习武,后有幸拜得雷伯铭先生为师,全面系统学习高家门陕西红拳,也成为当代文武双全的红拳代表人物。
  众所周知,红拳是土生土长的关中拳,起源于周秦,成形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到了清末,“鹞子高三、黑虎邢三、饿虎苏三、通背李四”四位武术家是当时红拳的代表,其中“鹞子高三”影响最大。“鹞子高三”为清末陕西三原陵前镇高家堡人,幼随兄练武,并随数名武林高手习陕拳,成年后游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等各省,遍访名师,学过少林、通臂、花、猴拳等,精于猴拳,深得技击精髓,即只身遍游,冀、鲁、豫、湘、鄂、苏、川、甘、晋等地传红拳十余省,功夫超群。曾脚踢号称“拳打陕甘两省,脚踢盖世英雄”四川马黑子而闻名于世,是红拳开派大师。
  “鹞子高三”后传姜宝(老五)、马耀武,姜宝传雷伯铭、杨杰,雷伯铭再传王克俊,从而使王克俊成为陕西新意红门高家拳派第三代掌门人。
  其实,王克俊与陕西高家拳一直有断不了的情结。他6岁起随其二哥(堂姐夫)武茂修习练高家拳,而武茂修是鹞子高三关门弟子张成德的入室弟子。武茂修己是兄长,更是启蒙老师,还是王克俊武术的领路人。16岁时,为了生机王克俊来到甘肃西峯镇,在其堂兄开办的盐店里当伙计。爱武之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寻找高人。在此期间,王克俊遇见德顺镖局镖师王大旗,王克俊扎实的功底、聪颖过人的智慧、刻苦勤奋的态度深得王大旗师傅喜爱,王遂传授其“内五长”功夫。王克俊在此学艺三年,功力大长。三年后,王克俊将返回陕西时,王大旗亲写帖子将王克俊举荐到威震西北的高家传人王振西(黄毛)门下。王振西是清末民国初年红拳的代表人物之一,功力卓尔。六年后,在王振西和二哥武茂修的举荐下,王克俊终于拜在鹞子高三再传弟子雷伯铭门下,成为雷伯铭唯一的入室弟子,时年25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位师傅的调教和数十年的锤炼,王克俊在跑拳打手时,身法矫如游龙,击打落似闪电,俯身燕子衔泥,翻身猛虎下山,有气吞山河磅礴气势,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1992年在他70岁高龄时,还代表陕西老拳师和当时全国武术冠军赵长军一道参加了“郑州中国少林武术节”,获得热烈好评。
  

因公需要,辗转西藏

  1952年,年仅30的王克俊随师傅雷伯铭之胞弟罗明(化名)将军前往西藏工作。进藏33年,退休前担任西藏艺术学院办公室主任。在此期间,王克俊一直习拳不辍,功力更加厚实。更为可贵的是,在西藏工作期间,王克俊有机会刻苦钻研理论,有更多精力思考问题。这为其日后总结出高家拳理论体系打下了雄厚基础。
  85年,王克俊退休返乡,住在西安市草阳小区。终日以研究拳理、教拳育人为乐。
  

奠定红拳理论体系

  王克俊不但是一个武把式,也是一个文把式。他在长期的研究实践当中,对前辈所教拳术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初步形成了中国红拳高家门派理论体系。
  和其他中国传统武术一样,高家拳在形成的初期,主要是靠老师口传心授的。因为传承时间较短和前辈文化水平所限,前两代人在传授过程中还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第三代正宗传人,王克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承担的历史使命。他既习武、又学文,历经数十年磨练,终成文武双修。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他对红拳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4年,王克俊成为陕西省武术协会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办公室成员,在其他武术工作者的相互促进下,王克俊更有机会对红拳进行系统化研究。目前世人皆知的红拳特点,“撑补为母,勾挂为能,化身为奇,刁打为法”,是由王克俊先生总结出来的。
  王克俊在长期的武术实践中,深刻分析研究了“江南的身法,山东的打法,河南的跑法,陕西的刁法”后总结出红拳的技击要领:
  峰不倒,弓拉圆,
  形一实二步相连。
  踩腿进,审势先,
  虚实变换巧连环。
  进中退,退中进,
  全身一直记心间。
  步法清,交口明,
  两眼紧盯对方肩。
  上制肩,下制胯,
  贴身钻靠是真传。
  同时他总结出实战中的“四要”,“一要胆,二要点,三要功夫,四要眼”。要求以强点对付弱点。
  到了晚年,王克俊更注重内功修炼。他常告诉弟子,“有理却无力,无力是真力。有意却无意,无意是真意”。
  

呕心沥血育后人

  红拳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必须一代一代传下去。王克俊文武兼备,武德高尚,淡泊名利,其为人古道热肠,侠骨丹心。退休返回西安后,王克俊即可开始传拳授艺。他教拳从不保守,一丝不苟,反复示范,仔细讲解,从不厌倦。他在教拳中总结出了“四化”,颇有意味,即“功法正规化、拳术规范化、理论知识化、搏击自动化”,由此我们可以品味出王克俊传拳的一丝不苟、追求境界的做法了。
  王克俊择徒重在人品,从不考虑经济利益。目前,他门内的弟子超过30余人,其中康群新、董正利、侯邦国、张红旗等人已经跟随他20多年,西安著名红拳传人胥文斌也是他的门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