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人——山西运城关帝庙
山西一人
——山西运城关帝庙
刘向军
山西有一人兮,其头颅在洛阳,其躯体在当阳,其衣冠在成都,其魂魄在河东。
此人姓关,名羽字云长。
人说:山东一人,山西一人。文圣孔丘,武圣关羽,文武二圣,是华夏文化星空中最耀眼的双子星座。
就民间的知名度而言,关武圣更胜于孔文圣。关羽的故事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沿着中国死海——运城盐湖——向西行,在盐湖西端不远处就是运城市解州,世界上最大的关帝庙就位于此处。
这座占地300多亩的庙宇,开阔壮观,气象森严。
在关帝庙的大门两侧写着八个大字:忠贯日月,大义参天。“忠义”二字,是对关羽的千古定评。
走进这座威严的大庙,浩然正气油然而生。
墙壁上一幅幅维妙维肖的巨画,演绎着武圣的英雄传奇。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是不需要导游解说而妇孺皆知、深入人心的故事。
“桃园三结义”,那一刻,三位英雄结为一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不是手足,胜似手足。这是最具中国文化色彩的友情观。
曾有学者提出批评:成也兄弟三结义,败也兄弟三结义。站在后世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话当然有其道理。然而,关羽无悔,刘备和张飞也无悔。
其实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来回望他们桃园这一拜,回望他们因这一拜而引发的轰轰烈烈的英雄功业,他们不都是生命的胜利者吗?
后世的中国人,尤其是今天的中国人,站在这幅巨画前谁能不怦然心动?在我们这个高度功利化的世界里,我们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渴望这一分友情、亲情、同事情、战友情。
“三英战吕布”,这是刘关张三位好汉与吕布这位盖世英雄酣畅淋漓的一战。那一刻,是三位英雄同时最接近死亡的时候,但是他们毫无所惧,奋勇争先。那一刻,三位英雄衬托了吕布的神勇,吕布的神勇也衬托了三位英雄的同心。《三国演义》全书中对“三英战吕布”这一节的精彩描写,恐怕是中国文学中最具有古希腊英雄史观的描写。在这一刻,后世的读者不再关心“扶汉”或者“篡汉”的对立,而纯然是对这四位英雄的崇拜,是对生命力的赞美。
“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败走麦城”……红脸卧蚕眉,胸前长髯飘,胯下赤兔追风马,掌中青龙偃月刀,关武圣就以这样不朽的形象,在中国文化的血液中留下了这许多让世人耳熟能详的词语。
小的时候读到关公败走麦城的时候,我就不愿意再读了;听评书,听到关公败走麦城的时候,我也就不愿意再听了。这当然也是许多人共有的心态:爱关羽这位英雄,希望其永生,不愿其死亡。
而今,历经人世沧桑,早已可以坦然地面对“败走麦城”了。
其实关羽哪里死掉了呢,在他走向死亡的那一刻,他获得了真正的永生,而且成为了真正的英雄——凡真正的英雄,一定有悲剧的底色。
“云长公,别来无恙!”
曹操看到孙权派人送来的关羽的首级时这样问到。
关羽扬起卧蚕眉,睁开双目,瞪了曹操一眼。
感谢罗贯中的这一神来之笔。我相信这是可以实有的历史——孟德公也会相信的吧。
漫步在偌大的关帝庙里,随着关武圣的足迹,我们就走过了汉末风云。
关帝庙里,“万代瞻仰”、“威震华夏”、“义炳乾坤”的石牌坊,集中地表达了历代帝王、后世子孙对汉末三国风起云涌的历史浪潮中耸立的华夏第一英雄的崇高礼赞。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关帝庙,它的核心就是为了一个人——关羽关云长。关圣关大帝有两尊塑像必定会永久地留在每一个游客的心中:一尊是关羽身披战袍,手执战刀,威风凛凛的站像;一尊是那座标志性的建筑“春秋楼”里,关羽手捧《春秋》凝神读书的坐像。
文和武,就这样完整地统一到了关羽身上;文圣和武圣也就这样拥有了共同的精神血脉。
少年时的关羽肯定曾经到过解州关帝庙这块土地——他的家就在离此不远的盐池边上的常平村。但他肯定不曾想到,19岁的他因杀了恶霸背井离乡,从此四处征战,直到他59岁战死麦城,再也不曾回到解州,回到常平村。但他也许知道,虽然他的使命在远方,但总有一天,他的魂魄要回到故乡。
如今,可以说在中国的每一个县、每一个村子里都立有或大或小的关帝庙,至少都敬奉有关帝像,而在世界上每一个有华人的国度里,也都能看到关帝庙或关帝像。
“山东一人,山西一人”,就这样成为中华魂的形象代言人,从古到今,直到永远。
20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