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子城址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子城址
塔子城址,位于泰来县境内,始建于辽代中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辽泰州故城,具有辽金时代军事防御型城镇的特点,是辽金时期在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是黑龙江省现存的三大古城遗址之一。
塔子城是黑龙江省境内规模较大的辽金时代古城。位于今泰来县西北塔子镇绰尔河支流呼尔达河畔,所以清代称塔子城为"绰尔城"。
城池之大,出土文物之多,为研究辽、金、元时代在黑龙江省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历经辽代泰州、金安县,继而元代为斡赤金封地,明代设福余卫于该地,清前期为绰尔城,中华民国兴武县佐治局所,直到现在的泰来县塔子城镇,虽几经历史兴衰,始终为县境内的重要集镇,古朴风貌一如既往。
古城遗址座落在松嫩平原西南边缘,距泰来县城45公里。塔子城址略为正方形,城墙为夯土版筑,周长4563米,东墙长1137米,西墙长1140米,南墙长1151米,北墙长1137米,四面城墙正中各有青砖砌筑的城门洞一座,四门之外各有弧形短垣相接构成瓮城。现有城墙三道。
城墙上每隔70-80米有一个马面,城墙四角原有角楼。城内现有东西、南北互相交错的五道花街。城内西北角有二处元代古建筑遗址,遗址内有雕莲、卷云纹饰花岗岩础石及汉白玉础石多块。
辽代大安七年(1091年),在城西南3华里处建造六面实心密檐攒尖式青砖塔一座,全塔呈纺锤形,高约15米,刚劲挺拔,由于人为破坏、年久失修,于1953年农历8月14日子夜雷雨交加下倒塌,现仅余塔墟。
多年来,塔子城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大安七年石刻、辽代龟砚、三足铁锅、大辽行省委差句当印、降魔杵等珍贵文物现藏于省博物馆。
其中"大安七年石刻",是迄今为止黑龙江地区出土的唯一有文字的辽代石刻,碑文不仅印证了城外辽塔建于1091年,同时也证实了塔子城为辽代泰州故城,又是公元十一世纪末期,汉族在黑龙江流域大量聚居繁衍的重要历史见证。
竹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