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最大的孝道是陪伴(献给母亲节)
文 | 子玉 子玉聊史
上期回顾:
汉景帝刘启还在做太子时娶了奶奶家的薄氏女为太子妃,登基之后更是封薄氏为皇后。虽然在奶奶去世之后他第一时间废了薄氏,但奶奶在世时他从来没有表现出半点要抛弃薄氏的意思。
因为他的奶奶是皇太后,太皇太后,他不想忤逆老人家的意思。
景帝对薄太后如此尊敬,那么作为儿子的汉文帝刘恒呢?
▲汉景帝刘启 【剧照】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文帝还是代王时,有一次薄太后生病,文帝竟然连续三年不脱衣服不睡觉亲自照顾母亲,薄太后喝的药文帝都是亲自尝过以后才喂给母亲。
虽然你说三年不睡觉不脱衣服照顾母亲有点夸张,但刘恒亲自照料母亲肯定是确有其事。作为割据一方的诸侯王,刘恒完全可以把这些事情交给下人去做。他为什么还要亲力亲为,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尽孝和地位无关。
刘恒最终能够被“功臣派”选立为皇帝不仅因为他的低调,他的善良孝道更是为他加分不少。请看《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以仁孝闻于天下,便。”
可见陈平周勃他们对刘恒的仁孝做出了相当的肯定。
文帝在生活起居上对母亲的照顾是无微不至,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更是先请示母亲的意思。
当大臣们把要尊刘恒为皇帝的消息传到代国时,刘恒第一时间去征询母亲的意思。虽然母亲一个妇道人家又久处深宫,对庙堂上的事根本无法做出准确的预判,但长辈的意见你必须得征询,这是为人子最起码的尊重。
《史记.孝文本纪》记载,“代王报太后计之,犹与未定。”
太后最终也没有给文帝拿个主意,但文帝没有把母亲当作空气。
/
关于文帝尊重母亲意志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还有一例。
▲薄太后 【剧照】
文帝在继位之后对功高盖主的绛侯周勃一力打压,不仅罢黜了周勃的丞相之位,还将周勃撵出京城,让周勃回到自个的封地绛县去。
搞得周勃一度很紧张,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视绛县时周勃都是穿着盔甲相见。
周勃最终没有摆脱帝国监狱豪华一游的命运。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像周勃这么忠诚的人怎么可能造反。刘邦在驾崩之际就对周勃予以高度的肯定。请看《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太尉,帝国的最高武职。如果不被刘邦信任,怎么可能留下遗言让吕后拜周勃为太尉。
周勃最终也没有辜负刘邦的期望,周勃协同陈平在吕后驾崩之后一举终结了诸吕干政的乱象。
薄太后在听说此事之后也觉得儿子做得太过分,她在朝堂上当着众人的面用头巾扔儿子刘恒,周勃当时手握重兵要反早就反了,何必等到手无寸铁的时候?
▲刘邦 【剧照】
文帝唯唯诺诺,我这就放了他。文帝还恢复了周勃的爵位。
/
文帝当年以代王的身份进京时并没有载着母亲薄太后同行,长安的局势尚未明了,怎么可以置母亲于危险之境地。
在自己称帝,长安的局势稳定之后文帝才派出自己的舅舅车骑将军薄昭亲往代地迎接母亲,文帝明白前半生如履薄冰的母亲如今终于可以自在的在京城享受清福了。
当然,迎接太后被文帝视作一项重要的任务,不然也不会派出帝国的车骑将军亲自前往。
/
文帝有一次从霸陵上,完了想过一把飙车的瘾,要直接从高坡之上疾驰而下。大臣袁盎的一句,陛下纵然轻视自己的生命,然而你考虑过太后的感受吗?
文帝默然。是呀,不能因为任性让母亲担心。
/
匈奴的屡屡犯边一直是令文帝头疼的问题,当年匈奴右贤王的长驱直入文帝是亲赴太原战争一线。
十四年冬,当匈奴再次入侵时,文帝态度坚决欲亲自领军对抗匈奴。群臣们再三劝说,文帝仍然坚持己见。
▲汉文帝亲尝汤药 【图片摘自网络】
当薄太后出面坚决阻止儿子赴险时文帝立刻改变主意,不是认怂,是不想让母亲提心吊胆。
/
当一个叫缇萦的少女要卖身官府,替父赎罪时,文帝一时感慨唏嘘。文帝下诏废除肉刑。如果文帝自身不是一个推崇孝道的人他怎么会被缇萦的故事触动从而废除了肉刑呢。
/
可惜,文帝最终走在了母亲薄太后的前头,但是无关乎后人对他伟大的评价,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庙号太宗的皇帝。
/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