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萨尔浒之战”,四路大军齐出,统帅被处决,三路被全歼
腐朽的明朝与崛起中的后金
大明王朝统一中国后,在东北地区设官置治,对于女真各部族的统治采取笼络与分化两种策略。到明朝晚期,政治腐朽严重,内部斗争不断,关内农民起义接二连三,驻守在辽东的军队由于得不到明政府的支援,以及自己的各种问题,战斗力急剧衰弱,人数已经不到万人。
而在万历年间,迅速统一女真各部的努尔哈赤逐渐强大起来,在于蒙古部落之间的战争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而把大明北方的强敌收归到自身麾下。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宣布继任大汗之位,建立了后金政权。
努尔哈赤塑像
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前就已经组建了集军事、生产、行政三位一体的八旗制度,八旗士兵战争的时候打仗,和平的时候种田,类似中国古代商鞅改革变法的措施之一,但比商鞅时期的军事管制要严格许多。八旗的战斗力之高,远非辽东地区的明军所能够相比,所以屡屡受挫,经常被袭扰,苦不堪言。
颁布“七大恨”努尔哈赤率先发难
努尔哈赤从来没有忘记他与明王朝之间的仇恨,向大明复仇的心愿也随着他的实力剧增而变的强烈,在建立后金两年后,准备充足的努尔哈赤亲自向他的士兵们宣布了女真与大明之间的“七大恨”,其中包含了明军杀害努尔哈赤的祖父与父亲;逼迫女真人交出土地,残杀女真部落;在女真人之间制造矛盾,形成内讧等,指责明朝皇帝坐享其成,一直呆在皇宫里面,不过问他的子民死活,纵容明军对边疆百姓肆意践踏等行为,号召女真各部合力攻打明军,替死难的同胞报仇血恨。
随后,努尔哈赤便亲自率领28000名八旗士兵,直扑向正在开着马市的辽东重镇抚顺。到了深夜,已经在城外做好一切进攻准备的努尔哈赤命令早已安排好的城内伪装人员进行接应,天亮的时候,抚顺城便被攻破,抚顺守将李永芳未曾料到后金会如此突然袭击,见大势已去赶紧向努尔哈赤投降,留得性命,等待高官厚禄。攻克抚顺的努尔哈赤也没闲着,清扫抚顺周围的明军据点同时,另一只部队已经占领了明朝另一个军事重镇清河堡,至此,在明王朝完全没有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的情形下,辽东两大军事重镇全部落入努尔哈赤之手。
“萨尔浒之战”爆发
抚顺和清河堡的失守,让明神宗大为震惊,朝廷内的将领也显得有些慌乱。仅仅在三年前,负责镇守辽东的守将还信誓旦旦的向朝廷保证,努尔哈赤对明朝唯命是从,不敢做出任何越轨之事,短短三年的时间,竟然全都变了。
明神宗感到事态严重,为了及早的扼杀住这股新崛起的势力,当即下定决心,全力镇压努尔哈赤。
兵部左侍郎、原辽东巡抚杨镐被任命为辽东经略,负责辽东地区的防务,他到达辽东之后,首先派人与努尔哈赤进行沟通,希望他能够罢兵回城,却遭到了努尔哈赤的拒绝,无奈之下,在明神宗的催促中,杨镐所带领的11万兵马分成四路向后金进发。
杨镐的进军策略不错,四路带兵的将军李如柏、杜松、刘铤以及马林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可惜内部动乱不堪的明王朝没有绝对的经济实力供养这次战争,军械不足,粮草匮乏,11万兵马竟然要靠朝廷连续三次向百姓增加赋税才能够勉强凑齐。
四路大军向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浩浩荡荡的挺进,但是由于行动迟缓,努尔哈赤早已经知道了明军的所有军事行动。由于东路、南路、北路三支明军行军线上地形险恶,导致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到达,然而西路大军统帅山海关总兵杜松的兵马却一路狂奔,进展神速,没用多久就到了萨尔浒这个地方,杜松将主力一分为二,留下大部分兵马驻守萨尔浒,亲自率军一万进攻吉林崖,努尔哈赤抓住有利时机,集中四万五千精锐八旗士兵全力进攻留守的明军,由于杜松不在,其他将领不敢擅自做主,丧失了进攻时机,导致兵败,而在得到消息后迅速回援的杜松也陷入了努尔哈赤的包围圈中,杜松战死,西路大军被全歼。
第二个靠近赫图阿拉的是北路军统帅总兵官马林,在听说杜松兵败之后,命令士兵挖掘战壕,架起大炮,等待努尔哈赤的骑兵到来,开炮杀敌。巧合的是,努尔哈赤追逐杜松的残军正好路过此地,看清了马林的意图和部署,亲自带领自己的骑兵绕到马林身后,突然杀出,早已经埋伏好位置的大炮来不及转身,而明军又都在挖好的战壕里面,面对近在眼前的骑兵毫无作用,马林只好丢下军队,只身逃离,保全了性命,北路大军至此被消灭。
东路大军统帅总兵官刘铤走的是步步小心,谨慎有余,在宽甸还打败了努尔哈赤派来拖延时间的五百旗兵,当他们到达赫图阿拉附近的时候,对面突然出现了一支穿着杜松部下服侍的明军,刘铤没有去怀疑他们的身份,按照他们的指引,轻装前进,迅速走进了努尔哈赤的包围圈中,走在最前列的杜松部下的明军突然转过头见人就杀,刘铤军大乱,仓皇逃窜,刘铤也在混乱中被杀,东路军被全灭。
坐镇沈阳的杨镐手中仍有一支机动部队,但听闻三路军马被歼灭,急忙下令南路大军火速撤回沈阳,南路大军统帅辽东总兵李如柏这个时候才走到清河堡东边不远的地方,行动之缓慢令人发指,在接到撤退命令的同时偶遇后金哨探,哨探在山上假意吹响进攻号声,吓得李如柏军马慌作一团,自相践踏,死伤一千余人,连个后金人影也没看到。
萨尔浒之战以明军失败,后金胜利而结束,此次战役之后,后金迅速占领了大明在辽东的部分城镇。负责此次大战的辽东经略杨镐引咎辞职,后被崇祯帝处决,只身逃离的马林三个月后在开原战死,李如柏自杀明志。
这场被称为“萨尔浒之战”的大战,前后只用了四天时间,努尔哈赤便消灭了明朝三支军马,此战之后,辽东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占据优势的明军丧失了主动进攻的能力,开始转为被动防守,而努尔哈赤却四处出击,不仅消灭了帮助明军的叶赫部,还将战线推进到铁岭一带,开始向明王朝的中心地区进逼。
总结:很多人说此次作战明军失败的原因在于分兵,我看不然,分兵合击虽然在外围拥有一定的弱势,但只要各路军之间协调好作战关系,配合得当,根本不会给努尔哈赤找到各个击破的机会,而且各路大军越往里越是一张逃不出去的大网,而杨镐缺乏机变的能力,;明军兵败的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军事制度的落后,平时地方部队与野战部队不分,遇到战争临时拼凑,双方之间完全没有协调与配合,能打胜仗才有问题;另一方面在于朝廷的混乱,官员之间互相扯皮推诿,缺乏真才实学,遇事逃避,仅仅一个军饷就要靠收缴百姓与卖官鬻爵来凑齐,而朝廷中的官员却个个中饱私囊,富得流油,与后金八旗制度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