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观道德经幢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
说在前面
邢台道德经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幢立于邢台市襄都区南长街办事处,龙兴观遗址内。1987年代后迁于邢台清风楼凤凰街口东侧园内。
《道德经幢》原名为《龙兴观道德经碑》,载于《邢台县志》艺文。明代学者归有光在顺德府任通判时,曾访碑记述于《归有光文集》中,说:“龙兴观道德经碑,右唐元宗注老子道德经,开元二十三年用道门威仪司马秀言,令天下应修官斋等州,皆于大观立石台刊勒。邢州故有龙兴观,开元二十七年,刺史李质立石摹勒如制。至宋端拱初观台已废没,知州何缵始修复之镌记于台左方。余至邢州龙兴观仅存半亩之宫,而石台尚存,隐于屋后,人少知之者千年之物。莫知爱惜,计亦不能久矣。”
《邢台县志》金石记载:幢,正书,篆额,凡八面,开元二十七年八月五日,邢州刺史李质建,在城内天宁寺。(《金石分域编》)
邢台道德经幢,唐代。幢身通高6.89米,由幢顶、幢身、幢座三部分组成。幢身共有三截,呈八面棱体,最上一截面南面,阳刻 “大唐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注道德经一部” 篆额大字,一至七面精刻楷书《道德经》原文及唐玄宗皇帝所作的注解。在第八面上部刻有“大唐开元二十七年,岁在单阏月中南宫五日乙丑,皇五从弟、中散大夫、使持节邢州诸军事,守邢州刺史、上柱国质建”字样。
幢体下有须弥台座;幢顶置宝盖为八角形,檐下转角铺以仿木华栱,柱头为圆柱形,其装饰雕刻精细,甚为美观。在幢身八面刻有御注道德经文。
郡楼远眺
唐代时期,诸帝尊奉老子为始祖。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注重从思想文化统一认识,教化民众。进行了大量的儒、释、道三教的调和与会通工作。在期间,他独重佛教《金刚经》,儒家的《孝经》,以及道家的《道德经》,认为:“道为理本,孝实天经。”“不坏之法,真常之性,实在此经(指金刚经),与夫孝经、道经,三教无阙。”“会三归一,初分渐顿,理皆共贯。”
在西安碑林保存由唐玄宗李隆基以隶书抄写的《孝经》,并亲自加注,唐肃宗李亨篆书题额“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孝经碑通高约6.2米,由四方青石拼接,坐落在三层石台之上,故被称为《石台孝经》。
清风楼的修建者
“恭惟老氏,国之本宗,遗述元经,朕之夙好。”为了做好《道德经》御注,唐玄宗李隆基多次诏敕,开元二十年(732),唐玄宗发布诏令说:“今兹绝笔,是询于众,公卿臣庶、道释二门,有能起予类于卜商,针疾同玩左氏,渴于纳善,朕所虚怀,苟副斯言,必加厚赏。”对自己所注《道德经》广泛征求意见。据《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唐玄宗“及注老子道德经成,诏天下家藏其书,贡举人减尚书、论语策,而加试老子。”
封演,唐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大历七、八年间(772—773)曾权邢州刺史。贞元中官至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著有《封氏闻见记》,为研究唐代社会文学重要资料。其中在卷一的道教卷中说:“国朝以李氏出自老君,极崇道教。高祖武德三年,晋州人吉善行于羊角山,见白衣老父,呼善行谓曰:'为吾语唐天子,吾是老君,即汝祖也。今年无贼,天下太平。’高祖即遣使致祭,立庙于其地,遂改浮山县为神山县,拜善行为朝散大夫。高宗乾封元年,还自贷岳。过真源,诣老君庙,追尊为玄元皇帝。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亲注老子《道德经》。令学者习之。”
在敦煌遗书中也发现了大量的《老子》写卷,据不完全统计约有76件,多为盛唐时期写本,其中《老子》注疏本写卷凡23件,内容包括唐玄宗注疏及其它注疏版本等。在编号P3725的唐玄宗《道德经御注》残卷的卷尾有题记:“国子监学生杨献子初校,国子监大成王仙周再校,开元二十三年五月□日。”这个题记结合易州《道德经》拓本中的记载:“右检校道门威仪龙兴观道士司马秀奏:望□两京及天下应修官斋等州,取尊法物,各于本州一大观造立石台,刊勒经注。及天下诸观并令开讲。敕旨依奏。”说明在此年已经形成了标准版本的《御注道德经》,并敕令各地刻石刊行并开释义。
根据有关统计,各地《御注道德经》刻石有邢州、易州、怀州、荆州、明州、苏州、襄州等地,并传有《御注道德经》刻石拓本,这些刻石多是刊立于开元二十四年至二十七(793)年间。
邢台龙兴观道德经幢,唐开元二十七年,由时任邢台刺史李质刊立于龙兴观内。宋端拱元年(988),邢州军事柱国何缵对其整修,其过程由何缵撰文“重修邢州龙兴观道德经台记”,卢华书丹、李思顺镌刻于幢身中部的第八面。
第八面的下部,还有清道光十八年(1838)十月,段圻观所之《记》。段圻,河南偃师县人,清道光6年丙戌科进士,曾任顺德府南和县令。
民国二十八年(1939)邢台县县长苗作新募资修台建亭,将道德经幢以亭庇之保护。事后立碑以记,原碑随经幢迁于清风楼后,之后碑不知所去。
1982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