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县龙化村

邢台县龙化村位于邢台市区正西偏南,隶属邢台县太子井乡。处于太行山区与丘陵区的交界地,村西有西横岭山,南北两翼有红石山峦横卧,村东有良田百顷,正东距石坡头村2.5千米,北侧距冯庄村1.1千米,西南1.9千米为白家庄村。村北为丘陵区,村东地势较为缓平,村西有小行山、满嫌垴、井西沟、露水峪等。村南有长岭,南北沟,鬼唱沟,五塔山等。村中原有小河沟从村中穿过,地势北高南低,村落建于河沟的北侧的阳坡上,布局呈不规则长方形。村域面积约23平方千米,有耕地4500多亩。全村常住820户,计人口有2487人。有张、梅、郭、范四大姓氏,另有韩、杨等姓氏。均为汉族。

村域环境自然优美,村西有千年古刹龙华寺遗址、龙化池、龙骨洞和净影慧远说法处。

一、村庄历史

相传五胡十六国的后赵时期(319-351),西域高僧佛图澄于襄国(邢台)龙岗咒龙敕水,神龙腾空而起,兴风布雨,后龙化于此,在岗坡上建龙华寺。又据碑刻文献记载,北齐年间(550-577)龙华寺为当时的名刹,每年四月初八在此作龙华会,一时间僧众络绎,香火缭绕,达贵驻足,墨客云聚。信众在岗坡底下聚居成庄,因寺兴旺,取名龙华底。后简称为龙华,1980年代进行地名普查工作时,为区别于柏乡县龙华村而改今名“龙化村”。

龙化村是一个千年古村,村西韩水井、西南水浴岩有当时留下的题记,题写水井开凿于“齐武平五年”(574),武平是北齐后主高纬年号,距今已有1442年的历史。

二、村落文化

龙化村风貌古朴典雅,民居错落有致,街巷绿树成荫。建筑格局明确,自村东三眼阁向西拓展,以村中大街北部聚居区时代最早,后逐渐发展到街南。院落以传统的四合院式为主体,同时根据院落的大小增减开间。龙化村的民居建筑在明清时期就很有名,以楼房为主体颇具特色。十里八乡就盛传“祁村的瓦房,龙化的楼,想看平房是坡头。”是邢台县西部的较大村落之一。

空间布局以村中大街为中心,东西成巷,街巷布局呈“丰”字型。张家巷位于村中,较为平直,南北走向,宽约2.4米,以条石铺砌,两侧分布宅院小巷,巷的走向随院落布局,地面多以河卵石或不规划石块砌成。随地形起伏,一些地段直接在山脚石头开凿台阶,使街巷古朴自然,与两侧的民居墙体结合,时窄、时宽、折曲而幽长,更显得古宅古院深几许的历史沧桑感。

龙化村东南北三面有道路分别与石破头村,曹沟村、白家庄村相通,民国之前,经曹沟村向西通往山西,经白家庄、西坚固通往沙河县西部可达武安。经石破头向东到邢台城。

龙化村建村前原有自然河沟,河水自西来经村南环抱向东流,由天然鱼嘴导分两派,缓缓东去。早期选择在河沟的北侧阳坡上营建住宅,在河流上建三眼阁,后河沟干涸成为村中大街。村东有千年古槐,树径三、四人围,树冠如盖。村中戏楼前也有棵古槐,至今依然虬枝盘曲,繁茂如初。南垴、北垴有石穴古柏,树龄有600余年。

在村中保存有范家、张家、郭家、梅家、韩家、杨家等院落。院落之间以院阁和街巷分开。范家院落集中在村中三眼阁内两侧;向西分别为张家、郭家、梅家和韩家。

张家院落是村中面积最大的聚居区,分张氏三门,以村中古戏楼为中心,院落向北南发展,在戏楼的北面建有张家院阁,穿阁有张家巷,村中称为大巷,院落分布在大巷两侧,计有院落40余座。在村西有梅家巷,巷南北两端建有院阁,村民称上阁、下阁。阁内多聚居梅氏后人。在梅家巷的北端西建有郭氏祠堂。祠堂对面有东西小巷与张家院落相联接。中间有南北巷为郭家巷,两侧为郭家院落,巷南头起阁楼为郭家阁。梅家宅院西侧有东西巷为韩家巷。在张、范院落后有杨家院,其东建有范氏祠堂,民国时改为新成学堂。

院落座北朝南,背山起楼,墙体厚重,冬暖夏凉。因院落选址时原始地形高低不平,一般先用毛石砌成基础,或用拱券起平台,其上用精凿条石起墙,五行到窗台,上有拱券式窗户,墙体用灰砖卧铺至顶,出枋木砖檐,上有木梁架铺苇席作灰渣防水顶。屋顶上按开间起垛,中间用布瓦、筒瓦叠出纹样,通常有海棠纹、鱼鳞纹等。

院门多开于东南向,有建设别致精美的门楼,入口有石台阶,台阶下有排水孔。台阶上置用蹲石或石狮,门为木作对扇铁皮包角。龙化民居门楼很为精致,在门横楣处边墙体上用条石挑出,用砖作龛状,中间施以砖雕,纹样古朴大方,上再用砖逐层挑出弧形檐,使门楼高大而庄重;门楣上有格子档板,格板上绘有福、禄、寿三星或吉祥图案。在门楼屋檐上装有吻兽。

院落以郭氏中和堂为例,座西朝东为三进式院,房屋32间。入口中线起台阶,正面的房屋为五间,中部开间这过厅,院落中间的过厅上正面悬有“中和堂”匾,另一面刻有“谦受益”三字。正房修建在台阶上,起楼五开间,进深二间,一层下带明柱过廓。两侧厢房多为三间。

村中有许多公共建筑,各姓氏在村中建有祠堂,如郭姓祠堂、范姓祠堂,张姓祠堂遗址等。还有中和堂、讲武堂、富德堂遗址,古戏楼遗址建筑。保存有大量的古井,有千年古井韩水井,及仝贤井,寺西井,旮旯井,奉公井、大井、古旱井等。还有十数座庙宇,如土地庙、龙神庙、火神庙、山神庙、观音堂、长岭庙、文昌庙、三官庙等。

悬匾表彰是古代的传统,现村中还保留有范家《乐善好施》匾,郭家差官《干城雅望》匾,郭家《售粮模范》匾以及古戏楼上《舞霓裳》《述古型今》等匾额。

三、龙华禅寺

龙华寺位于在龙华村西。关于龙华寺的始建年代,有说建于后赵,有说建于北齐,有说建于唐代,有说建于元代。

从遗留下来的文物,龙华寺建于后赵时期较为可信,北齐年间(550-577)净影慧远大师(523-592)驻锡龙华寺,在此讲经说法。龙华寺遗址前有龙化池和四通石碑,其中的《重修龙化寺碑记》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所立。另外还有重修龙华寺大雄宝殿东禅堂碑记,重修龙华寺天王殿钟鼓二楼碑记等。

嘉靖《顺德府志》记载:“龙华寺,在县西五十里,为元至正年建(1341-1367)。”清代咸丰《邢台县志》记载:“龙华寺,邑西五十里,依山面涧,石桥当门,一塔耸峙,极僻静幽洁处也。”

关于龙华寺历史已经记载不多了,龙华寺塔是龙化一景,地方志书记载中的“一塔耸峙”是指龙华塔。龙华塔现存有旧照,该塔样式古朴大方,造型精美,为塔之精品,从造型上看有前代营造的遗构作法。但考其历史,此塔应为明代。有可能是明代万历年(之后)邢台天宁寺曹洞宗传人龙华寺瑞庵大师之塔。

在村内外还保存着近30通石刻和两处岩刻题记,即韩水井岩刻“武平五年四月十四日”和水峪岩刻“武平五年四月十四日慧远”。及“宋熙宁六年张居臣创造此井”题记。碑刻有明万历二年(1574)《小桥碑记》、清康熙十四年(1675)《重修三官碑记》、清《重修龙华寺碑记》,清《重修龙神庙碑记》等。

四、龙化文化

龙化村与“龙”有缘,对“龙”情有独钟,有丰富的龙文化。

二月二龙王庙会,也称龙节。庙内香火缭绕,庙前舞狮舞龙,人声鼎沸,欢腾雀跃。村里处处有龙的图腾,大到村里的牌坊、阁楼、影壁墙;小到家家户户的床榻、橱柜、屏风、桌椅;甚至姑娘们的化妆盒都有龙的雕刻或绘画。龙化寺门前溪流上原有座小石桥,桥上镶嵌着赑屃、狴犴、狻猊、囚牛、螭吻等龙之九子模样的石刻。每当清水漫桥,龙的九个儿子个个喷雾吐水。

龙化村逢年过节,处处有“龙”。大街小巷挂满龙灯,门口的对联更离不开“龙”字,村委会门口是“龙化虎变”,街上写的是“车水马龙”,家有老人门口写的是“掷杖成龙”。家有大学生,门口不是“龙章秀骨”就是“龙章凤彩”。头年结婚,门口写得是“龙凤呈样”,来年添丁对联就变成“凤子龙孙”。西厢房“飞龙走蛇”,东厢房“画龙点睛”。即便是牲口槽头,也书写“槽头兴旺,龙马精神”。

流传更广的是龙化村名的传说。据《晋书·佛图澄传》记载,佛图澄在襄国(邢台)时,有一年中原大旱,当时襄国城堑干涸,石勒问佛图澄有何解除缺水的办法。佛图澄说:“今当敕龙。”石勒以为佛图澄是在开玩笑,佛图澄说出理由,“水泉之源,必有神龙居之,今往敕语,水必可得。”于是,佛图澄一行来到襄国西北的龙岗,带领弟子数人来到泉源旁,坐于绳床之上,“烧安息香,咒愿数百言”。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此时,一条小龙“长五六寸许,随水出来”。腾空而起,施风布雨解除了旱情。后来龙行至到西南,见横岭在前,在今龙华寺遗址前触地成池,龙化于附近的龙骨洞中。后来人们在山坡上修建了龙华寺,山下建庄居住,称龙华底。

在村西满嫌垴北坡下有一天然石洞,据说当年有龙藏于此故名,并修建龙王庙,塑黑白龙王神像,因庙中求雨很灵,所以村民常去焚香求雨。故称为藏龙洞。

五、民俗文化

龙化村的民俗文化也极其丰富。

农历正月十三日为火神节,会首率队从村东路口(意为火神从邢台火神庙而来),迎接火神到村中戏台。合族恭敬迎接供案。继而击罄上香,叩首拜谒。感恩火神赐予火种,延续人间烟火。祈求火神保佑,免受火灾之害。其盛况绵绵数日。

在正月十五传统节日中,龙化村家家捏面灯,将面灯放置门外,院内,柜顶,粮仓,水缸,牲口棚等处。面灯的造型有鸡灯、狗灯,鱼灯等,形态迥异,栩栩如生。即使在茅厕也要用白菜根刻灯摆放,以求处处吉祥安康。

在习俗中还有生子俗,龙化人添丁加口时,在大门外必悬挂弓箭。弓背悬三尺红布,弓弦弓角挂算盘,书本,笔墨,葱蒜。意为将来能文能武,能写会算,饱读诗书,聪慧过人。还暗示过往路人不要大声喧哗,以免惊扰月子中的妇婴。

龙化村的婚俗也保持着传统习俗,新郎长袍短褂,十字披红,骑马迎娶。新娘粉面花褂,拜别双亲,坐轿出嫁。吹鼓手红衣红帽,头前鸣锣开道。亲朋眷属紧随相送。新娘到家下轿进门,迈火盆跨马鞍,伸手抚摸门头悬挂的年糕(意为日子步步登高)。然后在众人簇拥下,礼拜行周公礼,步入洞房。

龙化村是远近闻名的大名,有张、梅、郭、范四大姓氏,也有杨、韩等小门小姓。无论是大姓望族或小姓孤门,各家族间和睦相处,族内立事有则,办事有章。信仰圣人之道,提倡“百善孝为先”,“母教是天下太平之源”,“为善是乐、读书便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传统国学。家训文化十分深厚,如梅家常训导后辈“缅怀祖辈宗德,咏诵孔孟圣典。” 2005年村里办起了《弟子规》学堂,“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朗朗书声从学堂中传出,成了远近闻名的国学村。

六、重要人物

龙化村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很多杰出人物,龙华寺的慧远就是其中之一。

慧远(523-592),是我国南北朝至隋朝早期的一位高僧。北齐武平五年(574)前后驻锡龙华寺。北齐武平共七年,也是北齐最后一个年号,到北齐幼主承光元年,北周入邺都,亡北齐。北齐时期,邢台的佛教发展很快,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北齐时期遗留下来的碑刻。当时北齐去后赵仅二百多年,襄国、邺城仍为中原一带的佛教中心,这是与佛图澄及其弟子在此弘法有密不可分的作用。

慧远祖籍敦煌,俗姓李,泽州霍秀人。出生前有人预言“日后必是我佛门中高人”《续高僧传》。六岁时入寺院,13岁时剃度取法名慧远。同年开始学习佛教经典,三年后果有大成,“每以经中大义问师,皆是玄隐,深知长有成器也”,后赴邺都(今河北临漳)学法。20岁时“北周沙门慧远,依法上僧统受具,光统律师十大弟子并为证戒,时以为荣。”(《续高僧传》)慧远5年律学,出类拔萃,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年青律学学者。

北齐“武平五年(574)”正是慧远学成的时期,为什么来到龙华寺今天我们不可得知,但从龙化村慧远题字可以知道,当时的龙华寺绝对不是一般的平常寺院。去武平五年后三年后,慧远与北周皇帝武帝论辩,北周开始灭佛运动,慧远于是隐居到汲郡西山。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为他建立净影寺,被后世称为净影慧远。与天台智顗大师、嘉祥吉藏大师,并称为隋代三大师。与庐山慧远并称为“佛门二远”,被誉为“僧中之龙”、“齐隋泰斗”、“疏王”、“释义高祖”。

明代时,龙华寺又出现一位高僧,据《住京都吉祥院无极信禅师道行法原碑记》记载:瑞庵大师,龙华寺僧,参嵩山少林室小山宗书为师,曹洞宗正脉。

无极信公亦为龙瑞禅师之师。信公为“临济二十六代孙也。讳明信。顺德沙河宋氏子。年八岁。父母即舍出家。礼郡之天宁深公为师。”“后在邢台西山(上栈坪)修行六载。“顷之。即参诸方知识。北走京师。登坛受具。复隐银山之中峰。避影三载。”。“根尘顿脱。豁然开悟。”“据临济正令。开法于都门。”二十年后“师念家山寥落。有归欤之叹。杖策西游祖塔。以谢度脱。是时二三耆宿进曰。惟我虚照祖翁。远承曹洞正脉。其字派曰。洪子有可。福缘善庆。定慧圆明。永宗觉性。今将已矣。师何以续之。师因说偈曰。智能广达。妙用无方。蕴空实际。祖道崇香。”在邢台天宁寺“诸弟子唯唯志之。未几寻归吉祥。灭影人世。接纳四来。道风日益大振。一日无恙。召众说偈。安然危坐而逝。万历二年二月七日也。世寿六十有三。法腊三十有奇。”“其徒某皆参少室小山和尚。嗣曹洞血脉。即今开法故山之天宁,乃因龙华瑞庵大师。持师状乞记。乃按其实以序之曰。”请憨山老人为之撰写碑记。

在龙华瑞庵大师和无极信公的记载中,证明龙华寺为曹洞宗正脉,明代时接法小山宗书。小山宗书(1500-1567),字大章,别号小山,顺德南和县(河北省南和县)人,在顺德府(邢台市)开元寺出家礼钿和尚为师。1557年就任少林寺主持。1567年“腊月十六日。索笔书偈曰。宗镜宗镜,心法成行。即日圆觉,镜破宗正。偈毕,俨然坐脱,世寿六十八。僧腊三十六。荼毗身骨,分为三分。一分留宗镜起塔,一分送顺德祖茔,一分至少室起塔。”

龙化村人有习武之风,这与小山宗书有密切关系,晚晴时村里办过武校“讲武堂”,曾出过两位武举人,一位武进士。村中传说,清代末年梅花拳人张正学(1835-1913,邢台县郭村人),少年时曾跟龙华寺的“三和尚”学过少林拳法。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龙化村共有120位龙化热血青年,告别家乡奔赴战场,为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至今仍有11位英烈魂游他乡。

(0)

相关推荐

  • 魅力太子井

    在邢台县西南部,距市区17公里处,有一老村,名曰太子井. 我就住在邢台县的北邻内丘.那天,云飘天上,鸟鸣树间,我无意中在手机上浏览公众号,读到邢台民俗专家冀彤军的一篇文章<英雄花开太子井> ...

  • 公元1120年,宋徽宗下令,将河北的一个县改名为“邢台”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关于邢台的故事. 邢台地域原来有个龙冈县,这个县的来历在<元和郡县图志>里有明确记录.话说十六国时期有个割据政权叫后赵,它的建立者是奴隶出身的石勒.某年大旱,有个僧人叫 ...

  • “地母”邢台救难的神话故事

    邢台县西部山区地处太行山中段,是道教.佛教的兴盛之地,宫观洞府.古刹名寺很多,许多名士高人在这里隐居.修行或巡游,庙宇文化十分丰富繁荣,如云梦山的鬼谷子(王禅老祖),仙翁山的张果老.鼎梅山的碧霞元君. ...

  • 龙化村游记随笔

    龙化村游记随笔 文/散人 一 久居都市,则向往山村.或许被作家钱钟书说中了"乡下人总想进城去,城里人偏往山里行". 走进太行山脚下的龙化村,映入眼帘最富标志性的是一面红砖墙上的标语 ...

  • 卷耳 || 西龙化村震撼之夜

    之前无论如何我也不会想到,大鼓也能敲得这么妖娆.是的,妖娆,这是西龙化村的大鼓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妖娆是来形容鼓声的,并非是送给那些充满阳刚之气的西龙化村大好男儿.众人眼中的鼓,是开在我心头上的花,阵 ...

  • 卷耳 || 南龙化村最美女子“天团”

    如今,龙化乡每一座村庄里都成立有广场舞表演团队,我也看过不少.孰高孰低,也没有正规的评判标准.不过单就节奏明快.动作劲爆来说,我觉得南龙化这支舞蹈队,是最具代表性的团队之一.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她们的日 ...

  • 卷耳 || 西龙化公园、石氏公园、良村公园、梅果庄公园

    西龙化村的人大概是龙化乡最务实的人,能让他们瞬间精神力爆满的只有生意和工作.每个人都有令人惊叹的潜力,可以起大早,可以坚持到深夜,可以一心数用,一边钉扣锁眼,一边回复淘宝阿里巴巴上的讯息,一边指导工人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龙多村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龙多村 重庆 文贵杰  一 "潘家湾的土,合坎院子的田,李家湾的豌豆.胡豆不需放油盐.&q ...

  • 【脱贫攻坚】龙坝村蜕变记 ‖ 冯川

    龙坝村蜕变记 冯 川 2016年6月,根据原南充市工商局安排,我接任营山县回龙镇(原丰产乡)龙坝村第一书记,亲身经历了该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年多时间,我们用心用情.埋头苦干,找准目标.精准施策,终于让 ...

  • 石山龙---某村分支族坟

    每个村,都有开村族坟,一村甚至几村人共同祭拜.也有分支的族坟,只属于某分房一系子孙祭拜的.本贴说的是一个分支族坟,石山来龙,土山结穴. 01,于案山看穴星全景图 图1,坟在红圈处,父母山为石山,化两节 ...

  • 卷耳 || 龙化中学的学生们

    权当此处有照片, 三位如春花一样璀璨的女孩 龙化乡目前唯一的一家麻辣烫,坐落在城冯路北龙化村地段最繁华的所在,货运繁多,车来车往,想在这家麻辣烫进一次安安稳稳的餐,还需要把车子停泊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腿 ...

  • 雕龙嘴村的民宿——美,定格在崂山(摄影 绘画欣赏187)

    卜晓宇崂山摄影作品选 清明假期,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坐上了去仰口的地铁,想看看白云洞旁那棵很大的玉兰树,感受一下春的气息.可惜,防火封山,留下点遗憾.但,看到了这个海边山村--雕龙嘴村的巨大变化,民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