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离不开它!食疗 外治两种用法,三伏天赶紧用上!
01
冬吃萝卜夏吃姜
为何是一门养生之道?
流芳千古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记载:“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
上述这段话说的是,以五月为代表的夏天,大自然中,大地之上阳气蒸腾,阳气向上向外散发,故天气十分炎热。而大地之下则不然,阳气都蒸腾发散上了地表,地下的阳热反而虚少,因此容易生冷生寒生湿等阴邪,比如深井里的水往往十分冰凉。
人体亦如此,在夏天,体内的阳气趋向于体表,体内相对虚冷,这也是为什么夏天虽容易因暑热心烦口渴,但却也容易腹泻。再来,正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难耐,人们往往嗜食生冷冰冻之物,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空调房也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避暑山庄”,这些夏天的常见举动,往往很容易损伤脾胃阳气,遭受风寒入侵,多见恶风怕冷、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口中黏腻、腹痛腹泻等症。这些时候,喝上一碗生姜汤或者一杯姜茶,可起到散寒祛湿、开胃止泻的作用。
与夏天相反,在冬天,无论大自然亦或是人体,阳气向里向内,处于收藏状态,在外的阳气减少,阳气集中在里,所以会有天寒地热的自然现象,深井里的水反而是暖和的。人亦如此,尽管天寒地冻,但也容易出现红、肿、热、痛等内热之症。再加上,冬天人们习惯进补,活动相对也比较少,这也是容易生内热的原因之一。故在冬天进食一些萝卜,可以起到清解的作用。
所以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是一门养生之道。
02
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夏天最适合养阳气
一年一度的三伏天已经到来,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节,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所以每年在三伏天都会主张趁时调理一些疾病,尤其是阳虚寒湿所致之疾,如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慢性肠胃炎、风湿骨痛、月经不调在缓解期大多属于虚寒体质。
冬病夏治谓何?中医认为,冬天若被严寒伤及了阳气,阳气受损会导致很多疾病,而夏天阳光充足、外界的阳气旺盛,趁大自然之势进行温阳调理,效果更好,这样可以使寒湿阴邪迅速排出体外。夏天把阳气养好了,到了冬天,才有对抗严寒的底气。所以每年在各大中医院,都会开展“三伏贴”这种冬病夏治的调理方式。
03
冬病夏治,用好这样好物
冬病夏治的根本,是温阳散寒。冬吃萝卜夏吃姜,用好姜这样好物,冬病夏治就可以事半功倍。
生姜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化痰止咳、温中止呕、解鱼蟹毒等功效,可用于风寒感冒、风寒咳喘、胃寒呕吐等阴证,除此之外,生姜还能解鱼虾蟹毒。冬病夏治,用生姜作为食疗方,如姜枣茶,有助于发散出身体内的寒湿之气。
生姜片晒干、烘干后便是干姜,比起生姜,其味更显辛辣,其药性更加温热,成为温里散寒的大辛大热之品。干姜具有回阳通脉、温脾胃、散肺寒的作用,用于阳气虚衰欲脱所致的四肢厥逆、手足不温;脾胃阳虚、阴寒内生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寒凝气滞、血瘀不通的胸痹、心痛;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等症。干姜临床应用甚广,如大家较为熟悉的千古温阳祛寒名方“四逆汤”,除用了附子、炙甘草外,还用到了干姜。而冬病夏治,我更推荐大辛大热的干姜用作泡脚方,干姜单味煎水,用来泡脚,除了发散寒湿之气,还可以透过经络穴位温补阳气。
生姜食疗,干姜泡脚,温阳散寒,扶正祛邪,冬病夏治。
‖ 食疗方推荐
姜枣茶
材料:生姜15克,红枣3颗,红糖适量。(1人份)
做法:红枣去核,生姜切块,入锅加水大火烧开后加入红糖煮化即可。
功效:温胃散寒,养血和血。
适合人群:脾胃虚寒、寒凝血瘀者。见胃脘隐痛,遇冷则发,经期腹痛,月经量少夹血块,大便溏稀,四肢不温,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唇色淡暗。舌淡或淡暗、苔薄白,脉弱。
古代医学著作《珍珠囊》把生姜的功效概括为两点:益脾胃,散风寒。生姜最擅长的是驱表寒和胃寒。大枣可以补血、红糖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三者搭配,能温胃散寒,养血和血,适合脾胃虚寒、寒凝血瘀者饮用,也适合冬病夏治用。
7月健脾专场活动来啦
祛湿课限时6折!
黄穗平教授精心打造的《正确祛湿26讲》课程,教您0基础也能辨别湿气9种亚型,掌握熬汤煮茶等祛湿食疗法,正确使用常用祛湿中成药、以及艾灸、拔罐、刮痧、泡脚等外治法,日常生活就能为自己、孩子和家人快速祛湿,预防疾病!
而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又当属中医的“湿(瘟)疫”,我们可以从祛湿做起,积极预防新冠!
祛湿课限时6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