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话“年”》 文/马国海(甘肃武威)||朗诵:沐兰
沐兰之香幽兰香溢远,花开蝶自来
初二话“年”
文/马国海(甘肃武威)||朗诵:沐兰
编辑:花开半夏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隆盛的传统节日。这一古老的风俗来源于原始社会时代的“蜡祭”。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处于蒙昧状态,把自己一年的劳动收获误认为是神的恩赐,所以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底举行腊祭活动。蜡祭期间,除供祭天地、四方之神外,还祭祀山神、土地神、灶神、祖先等。人们在这段时间不干活,多坐在一起或吃或喝,以庆祝一年的收获。这种风俗一直流传了几千年,就形成了“过年”。
还有一种关于年的传说:“年”是太古时候的一种怪兽,十分凶猛,每到寒冬将尽,新春快来之时,它就出来吃人。为了防御它,人们便在这个时候聚集在一起,点燃大火,在火里投放一些竹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这样就把“年”吓跑了。一夜过去,第二天大家都平安无事,人们就高兴地互相祝贺,拿出丰盛的食物坐在一起吃,这样年复一年,倒是形成了一个欢乐的节日,这个节日就叫做“过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们在经济和政治上得到了解放,因而在精神上也得到了解放,精神也从愚昧的观念中解脱出来。年作为传统的节日被保留继承了下来,人们在过年的时候少了迷信,多了和亲人团聚,走亲访友。
小时候,不知光阴多疾,也不悟人生坎坷。那个时候,好像奶奶、父亲、母亲也不知道这些,将近年关,欢欢喜喜地大扫除、洗衣服、讲卫生、办年货。过年了,穿新衣服、贴春联、放鞭炮,乐得兴奋,乐得舒心。大年初二,父亲总会拉来骡子架上那个木头车子,这是那时最好的交通工具,拉上奶奶和母亲蒸的馍馍领着我到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胡家湾给他的舅父们拜年,胡家湾是奶奶的娘家,奶奶的兄弟们多,一去就是八、九家,每家的拜年礼物是十个馍馍。一去就是三、四天,回来的时候又是半车子馍馍,因为所有的亲戚每家还要给去拜年的人回赠两个自家蒸的馍馍,这是一种传统礼数。淡淡的菜,地道的一盘土鸡肉,和亲人们坐在一起,交谈里尽显着喜悦,浓酒里洋溢着亲情。这时的年快乐!
上高中的时候,由于写的几个字还能看过眼。每年的腊月二十左右,左邻右舍总拿着梅红纸来到我家让我写春联。我细心的裁好纸从早上写到下午,直到除夕的头一天才能写完。年三十,几乎家家门上贴的都是我写的春联,依旧是欢欢乐乐放着鞭炮,对门邻居还要互换一碗饭,尝尝各自家庭主妇的手艺。这时的年充实!
社会在进步着,时代在发展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着,商铺里出现了写好卖的春联,装饰的华丽好看。于是我写的春联也少了,只有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在执着的说红纸上写上还是好,有年味!各家各户的门上都贴上了商铺里买的诸如:“财神今年到我家,我家必定发大财”之类的感觉没有平仄的春联。钱和利已成了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人们为了钱和利而走亲访友的也少了,好像拜年只是个不得已的形式了,已没有了那份情,拿的礼物却重了。正如和侯叔聊天时他说的那样:现在的人感觉到亲戚家里把礼物一放,一口茶都不想喝就想回去!甚至有些人竟这样说:这年过得破烦,这年过得太累!看似热闹的人们心思已不在“年”上!不得不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春风过处,柳枝抽新,新燕筑巢;夏日精彩,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秋高气爽,大雁南飞;大地沉睡,寒雪封山。自然是无私的,一路有景,一路有情,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一年又一岁。年,长了岁月,瘦了光阴,淡了相思……
作者简介:
马国海,笔名,与君共勉,大专文化程度,农民,70后。喜欢文字,喜欢诗书,眼中有景,心中有情。耕田放牧之余用素言淡笔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柴米油盐的日子里相信有诗和远方。
诵读者简介:
沐兰,河南省淮滨一中语文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2018年信阳市最美教师。现为信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信阳市朗诵协会会员。喜文字,爱诵读。期望用真诚的声音诠释文字的美好。不羡清香幽远,芬芳十步之内;不慕尘世浮华,寂静方寸之间。
(向滑动查看内容)∇
平台建制
【名誉顾问】黄振国
【顾问团队】水墨、池边菊、幸福摆渡人、三阳春润、泠润
【艺术顾问】上善若水、风中旗
【文审部长】姜舟林
【秘 书 长】石头
【常务社长】花开半夏
【常务主编】依然小语
【平台创办】沐兰
【发展策划】符庆彬、无风坠玉、轻箫抚雨
【诗词评论】姜舟林
【诵读指导】振铎
【主播团长】感恩
【副 团 长】秋林海
【收 稿 员】依然小语、 花开半夏、澎壁生辉
【微信群管】花开半夏
【副 群 管】澎壁生辉
【编 辑】花开半夏、沐兰
【宣 传 员】王剑、澎壁生辉、春光
...........................................................
幽兰香溢远
花开蝶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