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放鞭炮》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在60年代初,那时我只有5、6岁,每到春节时,放鞭炮那是爷爷的事儿。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鞭炮种类也很少。有二踢脚,二雷子,挂鞭,就这么几种鞭炮。

  那时放二踢脚,没有爆竹架子,用食指、母指拿着放。二踢脚最容易伤人,也是最不安全的一种爆竹。二踢脚本来是响两声的:地上响一声,空中响一声。有时只在地上响一声,或干脆就在手里炸开了。二踢脚的杀伤力特别大。如果在手里炸,在手心就被开了。如果在地上响,有时,还会横穿到窗户上,也会伤人的。

  二雷子,这种也只能放在地上放,否则,也会伤人的。

  最安全的爆竹当属挂鞭。过去放鞭和现在不同。真的是把挂起来:有的挂在木杆上,有的挂在晒衣绳上。有的还把鞭炮放在水桶里,点燃以后″劈拉叭拉″,响声特别大。

  在我小的时候,由于胆小,我不敢放鞭炮。

  每到放鞭炮时,大人在屋外放,我在屋里看。两扇木板门,仅留一个小缝儿。等把鞭炮点燃时,我还要用两只小手把耳朵捂得严严实实的。

  爷爷老了,到了15、6岁的时候,我开始放鞭炮。现在我老了,由孩子们接班放鞭炮。

  现在的市场上,鞭炮的种类繁多,品种齐全。柜台上琳瑯满目,让你看得眼花缭乱。

  特别是大小礼炮,在除夕夜,元宵节的夜晚燃放,那景色美妙致极,无与伦比。当缤纷的礼花升上夜空,最能烘托节日气氛。真可谓"火树银花不夜天″。

  过年了,为了烘托喜庆的氛围,表达人们欢乐的心情。城里的市民,乡下的农民,各家各户都要买些鞭炮。这是可以理解的,过年了吗?对燃放鞭炮这件事,我是这么看的:过年不放点鞭炮,没有年味儿,放多了污染环境。所以,点到为止是最佳的选择。

  每年春节,每只买6挂鞭。大年三十,分早、中晚各放一挂。初一放一挂,初五放一挂,十五放一挂。觉得也挺好的,把年过得也是有滋有味儿的。

  现在国家提倡环境保护,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在我们国家里,每一个公民,都应成为环保的卫士,为子孙后代造福,为孩子们打造碧水蓝天。

2.散文《扭秧歌》
  董凯
  在我的童年的记忆里,扭秧歌,还是从革命老区开始的。
  陕北的大秧歌,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表演者头戴羊肚白毛巾,腰扎红绸带,打着腰鼓儿,尽显了老区人艺术风彩,也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
  解放初期,老百姓走上街头,伴着欢快的鼓乐声,扭起欢快的大秧歌,充分表达了喜悦之情。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乡人民的生活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小日子红红火火,像那″芝麻开花节节高″。欢天喜地追梦去,乐乐哈哈奔小康。
  现在,人们不仅需求物质生活,也在追求文化生活。农村人,也在学着城里人的样子,开始在广场扭秧歌。
  原来人们扭秧歌,只选在春节期间,现在却成了城乡人的常年活动。
  每到茶余饭后,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涌向文化广场,到那去扭大秧歌。
  大秧歌,做为一项业余文化,扭出了人们的快乐心情,扭出了人们的健康身体,扭出了城乡人们的风彩,扭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21.2.11.2.59分于盘锦
抄袭必究,版权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简介:董凯.笔名:恺悦.网名:山巅白雪.祖籍:内蒙古通辽,现居辽宁盘锦.1955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93年毕业于河北文学院.中国乡土诗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中国乡村作家,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诗词学会会员,盘锦市儿童文学学会会员,盘锦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盘锦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盘锦市电影家协会会员,2018届新时代中国故事高研班学员,盘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

扫描二维码留言给作者

赞赏声明

关于原创打赏行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稿件所得款项50%将作为稿酬支付给作者,优秀稿件入选《上海文坛作品集》,用稿量大。另外50%,我们将投入《上海文坛》运营,主要用于编辑工作。相关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打赏了,请加主编微信,并说明情况,告知真名,以便确认。原则上一个月一结(每月1号,结上一月的打赏,作者主动联系编辑,超过1号晚上12点不领取视为支持北京文学传媒运营。由于编辑工作繁重举步维艰,故66元之内的留作平台维护)。不愿自己作品被人赞赏者,来稿时请注明。

根据留言情况等决定发布各大网站。

投稿须知

(0)

相关推荐

  • 有创意的润物无声的继承传统文化风俗

    一.有感于春节习俗悄悄变 牛年遛网,浏览到一组资讯,说今年春节风俗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拜年时,少了大包小包的攀比,多了其乐融融的优良家风-- 环境上,少了垃圾挡道.乱放乱扔,多了美丽整洁.青山绿水-- ...

  • 饶阳早些年过年放多少回鞭炮,你知道吗?

    而今生活条件好,过年却无滋寡味的,除了两三顿饺子,两三顿肉菜,连个炮也不叫放,烟花也不让燃,真的没有什么意思. 我小时候过年,除了一个正月要吃七八顿饺子,三四顿肉菜,说起鞭炮来,可是无尽无休啊. 你看 ...

  • 生活轶事 | 丁酉春节之放鞭炮

    丁酉春节之放鞭炮        春节用老百姓的话叫"过年",过年的风俗有很多,其中有一项就是放鞭炮.近些年来,为了生活环境,为了减少污染,为了减少雾霾,城市中到处在禁炮,没有了鞭炮 ...

  • 想念二踢脚——长河拾萃(十六)

    想念二踢脚 --长河拾萃(十六) 年淡得越来越没味,如同一杯白开水,却不得不喝下去.看着它的身影越来越近,就像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无论是相对无言,还是擦肩而过,眼里都写满了纠结. 腊月二十三送灶日晚很平 ...

  • 二踢脚(爆竹品种)

    二踢脚 爆竹品种共3个含义 爆竹品种 网络小说作者 网络用语:代指导弹 收起 二踢脚,即双响爆竹,是一种传统民俗用品,常用于节日.婚庆.祭奠等诸多场合,是依靠底部火药爆炸时对地的冲击力造成的反作用力升 ...

  • 过年为什么要放爆竹

    除夕的夜间,人们通宵不睡,说是叫"守岁".待到半夜零点时,大家一齐燃放爆竹,辞旧迎新. 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民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 ...

  • 【推荐诗人】白晓敏|广场(组诗四首)

    诗人简介 白晓敏,1954年生,当过兵,搞过摄影.1989毕业于黑龙江省职业艺术学院(原黑龙江省艺术学校,原黑龙江省文化艺术干部学校)编剧专业.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曲 ...

  • 90号征文作品展示——《没有爆竹的新年》(散文)

    没有爆竹的新年(散文) 楚明亮 "爆竹声中一岁除."这是王安石笔下描绘人们燃放爆竹,辞旧迎新的诗句.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内容.那色彩缤纷的 ...

  • 散文《康乃馨》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康乃馨 火红的五月,色彩斑斓,草长莺飞,彩蝶起舞,鸟儿鸣啾,满街的康乃馨,在明

  • 散文《元宵节》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散文<元宵节>外一章 董凯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宵节.灯节.秦始皇名政,因避讳故称端月十五.该日为一年 ...

  • 散文《家乡的雨》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雨是家乡的情,也是家乡的魂.如果没有雨,家乡的庄稼是一句空话. 记得在40年前,那时还吃生产队的大锅饭.都过″九九″了,天 ...

  • 散文《春夜听雨》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当夜的漆黑走过都市的喧嚣,寂静.平和.神秘成了夜的主题. 此时,一场春雨飘然而至,没有风声入耳,没有雷鸣相随,只是柔和地滋 ...

  • 散文《西塘闹市》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浙江省的嘉善县,号称″吴根越角″.有一座水乡古镇,饱经千年的历史云烟,依然将今日的富丽繁华,上演得生动绚丽.这就是江 ...

  • 散文《清澈的池塘》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散文<清澈的池塘> 董凯 距离小村越来越近了,好像呼吸一口潮湿的空气,就能消除身心的疲惫,洗去一路的风尘.啊! ...

  • 散文《阳谷亭》一一山东阳谷县名由来 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散文<阳谷亭>一一山东阳谷县名由来 外一章  董凯 山东阳谷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在这片古老 ...

  • 散文《走进宏村》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散文<走进宏村>外一章  董凯 宏村,古称弘村,形状有牛,占地30公顷,是安徽省黟县桃花源里的古村 ...

  • 散文《端午趣话》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俗称″开初,初"之意. 初五可以称为端午.农历以地支记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 ...

  • 散文《感受春雨》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散文<感受春雨>外一章  董凯 或许刚刚经过了一场疫情,或许冬天的郁闷和压抑,或许呼啸的北风.冬天的残雪在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