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牛文化 | 喜迎牛年,一起看看传统文化里的牛有多“牛”!

“牛是农家宝,有勤无牛白起早。”一句民谚,道出了牛在农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千百年来,勤勤恳恳、埋首耕耘的牛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好帮手,其代表的牛文化和牛精神也深受人们赞赏。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正对应着牛年,让我们走进历史长河,一起去看看传统文化里的牛到底有多“牛”!

文物“牛”:以牛为尊,五福迎春

在古代,牛是古人祭祀的“至尊之物”,是农事生产不可或缺的角色。古人对牛既尊且爱,玉器、青铜器和陶瓷书画等文物中时常可以看到牛的身影。

战国错银铜卧牛。

在古代文物中,牛形器、牛形纹饰、牛首纹饰、牛角兽面纹和牛面具等形式多样、意涵丰富,大多数是礼器和兵器。殷墟便曾出土一座商“亚长”牛牺尊,牛体态健壮、生动形象,意味着那时工匠对牛的特征已有精准把握。

在古代祭祀中,牛的地位非常重要,甲骨卜辞便曾多次记载规模大小不一的“牛祭”。古时,牛、羊、猪三牲齐备被称为“太牢”,常为王侯所用。《礼记·王制》中的“诸侯无故不杀牛”不仅体现了牛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古代制度的等级森严。

伴随着农耕的发展,牛从“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走进乡间田野。一方面,牛发挥着载重和代步的重要作用,老子乘牛紫气东来和孔子乘牛车周游列国的典故为人们所熟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因舒适平稳、价格亲民,牛车风靡于各个阶层,士大夫“无乘马者”,陶牛车和画像砖等也反映出古人对牛车的喜爱。

南朝牛车画像砖。

在农耕社会,牛发挥着重要作用,古人也常在田园农事画中描绘这位勤劳的“大伙伴”。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画中五牛一字排开,形态各异,后人为其赋予了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成等“五福”,饱含吉祥寓意。古人挥毫泼墨的一幅幅“牛画”不仅体现着牛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古代“以农为本”的传统思想。

文学“牛”:以牛自喻,勤奋耕耘

“牛本善、性温讷,行任重、志笃远。”在传统文化中,牛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象征,有五谷丰登、平安祥和的寓意,代表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正因如此,牛是古今文学作品中的“常客”。

天津杨柳青年画《渔樵耕读》。

南北朝时期,“山中宰相”陶弘景自喻为牛,以“眼前流水自悠悠,歇卧偷闲恋绿畴”表明自己归隐山林的心迹;唐代农学家陆龟蒙对牛很是喜爱,“邻肩抵尾乍依隈,横去斜奔忽分散”便描写了他眼中江南水牛休憩时的景象;在南宋名臣李纲的《病牛》一诗中,老牛耕犁千亩、力尽筋疲,凭着“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精神毅然坚持,反映了作者为国为民不畏牺牲的高尚境界;看到耕牛已老却仍奋力劳作,诗人陆游以“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等诗句表达了自己穷尽余生余力和子孙也要收复故土的坚定信念。

在近现代,鲁迅自比为牛,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面对敌人决不屈服和面对人民甘愿俯首的态度;作家老舍曾以“文牛”自喻,无法忍受失去写作的闲在与自由;画家、诗人李可染曾将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画作与题跋将他眼中的牛尽数勾出:“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而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角无不有用……”著名诗人臧克家以诗咏牛,“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生动地描写了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老黄牛形象。

民俗“牛”:牛为农本,敬之爱之

从古至今,民间相传着很多与牛相关的民俗活动。古人以“鞭春牛”表示催耕迎春。相传“鞭春牛”的民俗起源于先秦,即通过鞭打“提醒”牛春天来了,新一年的农耕即将拉开帷幕。人们舍不得鞭打真牛,便用泥或纸制作假牛代替。今年立春,我国多地便以“鞭春牛”迎接春天的到来。

《耕织图》册页(局部)。

“种田之人听我讲,吃饭不要把牛忘。”立春前后,民间还有“送春牛”的习俗,“春倌”会拿着木刻版印的春牛图逐村逐户唱送,提醒人们勿忘耕牛之功,善待耕牛。

在陕西,人们把为老人做寿的活动称为“牛王会”,因牛耕田犁地有功于人且排在生肖前列,以牛为名向老人祝寿代表着尊敬;在少数民族地区,壮族、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会庆祝“牛王节”,节日由来、习俗和节期各有异同。以壮族“牛王节”为例,人们将农历四月初八视为牛的生日。这一天,家家户户会给牛“放假”,把牛栏修整一新,还会蒸制五色糯饭用枇杷叶包裹喂牛等,以示敬牛、爱牛、护牛。

(0)

相关推荐

  • 辛丑年至,且听南大教授如何“吹”牛

    今日宜"吹"牛 庚子岁过,辛丑年至,金陵南郊谷里铸成金牛雕塑一尊,立于牛首山附近,嘱为<金牛赋>.观其抵角逞力,奋蹄前行,因感"牛之为物,魁形巨首" ...

  • 剪春牛,传承非遗文化,祝大家牛气冲天,好运节节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牛则是一种与农耕有着密切关系的家畜.因而,人们对牛一直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牛,是最早被人类驯养的六畜之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牛是忠诚高尚的符号.勤劳善良的象征. ...

  • 三皇五帝时留下的一个年俗,曾经消失了近百年,现在又开始兴起

    现在很多人会感叹,春节的气氛是一年不如一年,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那种浓浓的年味却渐渐淡去.其实,在小珏看来,现在吃穿住行的需求,已经并不迫切了.年味变淡,最主要还是精神文化的缺乏.特别是许多曾经盛行的 ...

  • 「博之美物」生肖展上的甘肃“牛”文物

    辛欣 茹实 战国·鎏金铜卧牛形牌饰 平凉市博物馆藏 东汉·彩绘木牛辎车 高台县博物馆藏 十二生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形象符号,是春节的吉祥物,也是年俗文化的象征.牛年新春,甘肃省博物馆将于大年初一 ...

  • 盘点纸钞上的牛 农耕文化重要生产标志

    1934年中国银行壹圆天津地名牛耕田,为中国银行名誉品之一,票面整体设计美观,远近景搭配和谐,其中耕牛细节描绘传神,体现了牛的力量与勤恳. 广西农民银行壹圆农产证券,1938年印制发行,票面左边为神农 ...

  • 牛年说牛“陶器篇” | 接地气的土味历史

    十二生肖陶俑 唐代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曾几何时,牛是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作为上古社会最具灵性的畜养,牛是农耕社会最忠实可靠的劳力.时至今日,牛虽然已经不像后来居上的猫主子一样 ...

  • 张眼看广西 | 拍了20年的农耕主角,大师镜头带你看牛气冲天! | 广西旅游年卡

    牛乃六畜之首,十二生肖排第二. 数千年来,牛作为农业生产的一把手,备受世人崇敬和关注.关于牛的传说,故事,文学艺术等传世作品不胜枚举. 今夕是牛年,让我们跟随大师的镜头,走进农耕文化的主角-牛的世界, ...

  • 春分到了,4个老传统不能忘,寓意吉祥如意,现在知道还不晚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在万物复苏.春雨蒙蒙的日子里,思念就像一条决堤的小河滚滚翻涌.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将春天分割 ...

  • 牛!中国牛!

    牛文化的产生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时期,发展于奴隶社会时期.在母系氏族的新石器时代,牛已经是人们驯养的主要牲畜.直到父系氏族公社,随着农业.牧业的发展,牛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标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

  • 牛年至,漫话“牛文化” 郑土有

    . 中国民间本来就有鼠年多灾的说法,比如1996年发生云南丽江7.0级地震,2008年发生四川汶川特大地震,2020年(农历庚子年)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又"印证"了这种说法.虽然这些 ...

  • “你太牛了”,中国人夸人为何要用“牛”,而不用“马”?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人情淡漠了,我却觉得互联网的兴起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如我们在球场上看到某个人打球很厉害时,只要我们说上一句"牛啤",立刻就能让对方心里产生一丝亲近感,这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