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的红脸,是天生长就的吗?避难渡江时,他曾受哪位老母点化?
关公的红脸,是天生长就的吗?避难渡江时,他曾受哪位老母点化?
在流行经典《说唱脸谱》歌曲中,有这样一段唱词: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在桃园与刘备、张飞结义的关公,义薄云天,忠肝义胆,在麦城兵败遇难后,虽死犹生,成为历史上忠义的代名词,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嘉封,和民间的广泛崇敬。
关公在道教和民间被尊奉为“关圣帝君”和“武财神”,在他的一身正气凛然的形象中,关公的脸庞犹如血染般,特别醒目。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章节,“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通过刘备的观察,介绍了关公的面部相貌。
幽州太守刘焉张贴出“英雄榜”,招募英雄好汉讨伐黄巾军。刘备等人在榜下阅读榜文时,不觉一声长叹。
张飞厉声斥问刘备,大丈夫不思保家卫国,何故长叹。刘备这一叹,并报过家门后,博得张飞的注意,张飞表示愿意献人、献财、献物,一同招募乡勇,共同干上一番大事。
两人一拍即合,在酒店开怀畅饮时,看到一位大汉,推着车子也进入酒店要酒吃,刘备放眼望去,看到眼前的汉子: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刘备邀请这位好汉一同就坐,得知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关公,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字为:“云长”。
《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老师对关公的描写是:脸如熟透的红枣一般鲜红……
再来看看《三国志》里对关公相貌的描述,只谈及一二。
《蜀书》第36卷“关张马黄赵传”中,诸葛亮曾赞誉关公:“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汉字中的“髥”,读音为rán。《说文解字》中称该字为:形声。从髟,冉声。
关羽的胡须长有2尺,相当于现在一尺四寸,接近半米长。
《三国演义》中,汉献帝曾令关公当殿披指,胡须过于其腹。夸赞关羽:"真美髯公也!"此后,人皆称呼关云长为"美髯公"。此后,人皆称呼关云长为"美髯公"。
也就是说,《三国志》中,诸葛亮在书信中,只赞关羽“美须髯”,并未谈及其他的相貌。而关公看到诸葛亮的书信后,心情大悦,以示宾客。
2011年,电影《关云长》上线,这部影视作品,一改关公“红脸关公”的形象,武打影星甄子丹扮演的关公,均以“黑脸示人”。
但在《三国演义》、《三国》、《赤壁》、《见龙卸甲》等影视作品和民间敬奉的关帝庙中,都保持了“红脸关公”的形象。
中华传统经典《周易》文化中,认为五行对应五色和五方,其中:木为青(蓝)色,位于东方;火为红色,位于南方;土为黄色,位于中央;金为白色,位于西方;水为黑色,位于北方。
因此,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青脸、红脸、白脸、黑脸、黄脸’,每一种面色,都代表了某一种'含义’,而红脸的关公,代表的正是'忠义’、“忠君”形象和英雄气概。
那么,关公的红脸,是天生长就的,还是作者有意塑造而成的,又或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没有相关的解释。但在大平调《关公过江》戏曲里,关公以第一人称介绍过自己“红脸”的形成过程。
话说,关公读《春秋》至三更时分,忽然听到荒郊野外,有人在哭天喊地,原来一位叫熊虎的人,将韩守义的妻子强行霸占,韩守义走投无路,才在深夜放声大哭。
关公手执宝剑,杀了熊虎和满门家眷,又到蒲州二堂杀死了昏庸的州官,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捕,潜逃至清水桥下边。
“清水桥下某有难,上神老母点化俺。她叫俺拳打鼻破血染脸,拨发扎须我改容颜,拨发扎须我改容颜,姓氏未改我本姓关。那时我一到樊阳镇,偶遇着刘张在桃园。俺弟兄桃园三结拜,乌牛祭地马祭天。
从《关公过江》上面的词曲中,可以得知,关公的“红脸”是在清水桥下的逃难中,一位神仙老母点化他,打破了鼻子血染脸而成。
到底是哪位老母点化关公?有文字称,是一位叫做骊山老母的女神。
相传,骊山老母是女娲娘娘的化身,女娲娘娘炼五彩神石,修补好天地后,百姓们为了纪念女娲娘娘,便在骊山的西绣岭上,修起了一座“老母殿”,在庙内塑了女娲娘娘的金身。
四大名著《西游记》里,观音菩萨曾邀请黎山老母、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一同下凡,试探唐僧师徒的取经真心。
“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三国演义》,关公告诉刘备自己因杀死了当地势豪倚势凌人,逃难江湖五六年,得知幽州正在招军破贼,特地来报名参军。
结合《关公过江》戏曲,倒也能联系上关公杀的是何人,“红脸关公”的形象是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