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言静思:高考日对高考的回望

说看完《120个回望》,还不如说听完了这本书。感谢劳月老师这么棒的朗诵。上班后没有很多时间看书,只好利用上下班路上及电梯、食堂排队的时间听完了劳月老师朗读的所有篇章。在开车时听得入神,还真有些危险了。

这本书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由经历过1977年、1978年高考的考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写出来的,语言非常朴实,那种真实感无可比拟,娓娓道来,特别走心。

整本书看下来的第一感觉就是敬佩。敬佩这两届前辈的非凡记忆。说起我的高考,记忆已经非常模糊。只记得大热天,我和同学一起骑车去学校高考。爸妈要去陪我,我坚决不让。感觉那样倍感压力,其它就想不起什么了。完全记不得当年的作文题,或其他各科任何一道题目的内容。远没有这本书中的各位前辈记得那么清晰,感受那么深刻,题目、答题内容甚至错题都记得那么一清二楚。

同时更敬佩各位前辈的高考热情。在那样的环境下,很多人中断了学业,下乡下厂劳动特别辛苦,但听到恢复高考后,还是坚定地去捡回书本,卯足了劲儿去自学、复习、迎考。他们都有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所以并非真正中断学习,始终保持着爱书看书的习惯。

每每看到前辈们说到,尽一切办法去找点书来看,哪怕“毛选”也看得津津有味,不由自主感叹他们的爱读书之习惯。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位前辈说,为了不至于让自己长时间没书看,每借到一本书,都用读着字句的方式来延长看书时间,结果落下了逐字逐句看书慢的毛病。也只有一直保持着对书的兴趣,当高考恢复后,大家才有如此强烈愿望要去高考,因为又有机会可以安心专心学习看书了,而全然不管自己的经历背景和年龄差距。记得也有不少人描述到,正因为那些年看了不少文学作品、历史故事,使得他们在文史科面前很有信心,可以重点去复习数理化课程,有的放矢,最终考上大学。

敬佩之余,对照自己,就是惭愧。书中很多人因为家庭原因都无法读初中或高中而辍学,但对知识的渴望从未中断。除了到处找书看,他们还有不少人自己买书自学,硬是自己学会了初高中的数理化。进入大学后也非常用功,似乎要和时间赛跑,去追回中断学业的时光。

回望过去的自己,当年去高考似乎是上学的唯一方向,根本没想过自己要学到什么知识,只是练习如何去应对考试,没完没了地刷题,使得对读书不是渴望,而是厌倦。总是羡慕那些不用再读书的成人,更盼望自己生个病不用去读书。家长也不关心是否学得开心,是否学到知识,而只关心成绩分数是否好,班上排名到第几。高考成了能逃离这样刷题生活的最终目标。等上了大学,以前苦难的日子终于结束,就无所束缚地去释放自己。

当时我高考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走出杭城,到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去上学。但因为考分不理想,不但没有胆量和心情填报那些城市的学校,就连杭城的院校也只能降档选择。心情很沮丧,完全没有前辈们考上大学的兴奋和开心,反倒很有丢面子的耻辱感。上了大学又没有好好珍惜学校生活,抓紧学习,反而上课看小说,下课出去玩,考前应试复习一下。专业原本就是盲目选择,没考好就更没发言权。听爸妈的,感觉哪儿热门就选哪儿的专业,将来毕业好找工作,根本没有想自己的喜好和梦想。自己确实也没有特别的爱好或梦想,以至毕业后好些年都很迷茫,想再考个研究生,都不知道该选什么专业,最终放弃了。

看了这本书中前辈们坚持不懈地与命运抗争的经历,相比之下,我所处的条件比前辈们要好很多,机会也多很多,但可惜没有好好把握,尤其浪费了大学最好的时光,现在想来其实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

时光不能倒流。从书里,我看到这些考上大学的佼佼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一股狠劲,明确了考大学的目标后,不管原来学历如何,不管当前工作多苦,尽自己所能去复习。每每白天出工,晚上看书,经常要用功到凌晨。他们怀着希望,亢奋地坚持,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更加努力地继续考,最终都有好结果。就如书中有位前辈说:“一个人在开始做某件事的时候,千万不要相信命运,否则就有可能不努力了。但在尽到主观努力后可以相信有命运,否则得到坏的结果时就会很痛苦。”尽人事知天命,不管过去如何,将来怎样,机会一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狠劲和坚持的韧劲。这一点劳月老师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代表和楷模。即便到了退休后,他还积极组织倡导大家读书学习,坚持高质量输出文章,还与时俱进开展云读书会。在这样好的氛围中,在这本书的感召力下,自己感觉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借口时间不够,工作太累不去看书,不去学习了。

非常认同书中的一句话:“生活是一本很好玩的书,您读了上页,根本不知道下页会是什么故事。”与其纠结以往的篇章,不如期待自己尽最大努力去谱写下页的精彩故事。当再次回望时,能像这120个回望者那样无比骄傲和欣慰!

(0)

相关推荐

  • 苏州大学2021届高考考前指导卷押题卷#...

    苏州大学2021届高考考前指导卷押题卷#...

  • 毕业五年,我还想和你谈谈高考

    最近,很多省份的高考已经陆续放榜,高考分数牵动着每一位家长和考生的心. 高考,似乎从百天倒计时开始,它就是一个持续发热的话题.不仅是应届的考生,对80后.90后,甚至是祖父辈的人而言,高考,都是一个自 ...

  • 谁还不是个少年青春那事青年文学网

    你,还在过自己的18岁吗?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一首清词后,画面竟是勾勒出了: 桌上有两张纸,一张是试卷,另一张也是试卷.初夏已经颇热,脊背上却一层又一层冷汗.题目照例是不会做了, ...

  • 羚羊说50:那年那月那惆怅

    当你觉得现在很苦很累时,不要抱怨.也许多年后你会发现,那是独一无二的经历:和无法挽回的青春年少.  是多么快乐的时光.也许你现在感到空虚寂寞冷的单身生活会无比的惆怅,对有女朋友的人也有可能羡慕嫉妒恨 ...

  • 读《没有翅膀,所以努力奔跑》有感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年前,更新一下,年后,第一批文章将会以<超级问题解决术>开始.期待一下

  • 与同学告别、向那人表白……对于ta们来说,高考不全是遗憾

    一转眼清凉的五月已经过去,炎夏也带着神圣的光环从六月开始登陆.我想六月的第一个周,让人想起的有且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高考,哪怕它对于我们来说已经过去. 我们的奋笔疾书似乎定格在了那个没有早读.晚自习和试 ...

  • 沉言静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月6日下午,参加了在杭州植物园百草园的桃源里自然中心举行的牛年第一次文澜读书岛分享活动,讨论卢梭的<植物学通信>.两位植物达人作为这期读书岛分享嘉宾,用超越书本的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 ...

  • 沉言静思:从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感受安慰和力量

    当我听说文澜读书岛三月份要分享<植物学通信>时,将书名误听成"植物通信学".于是我很好奇:以前读<花朵的秘密生命>时,知道植物为了生存和繁衍,也有他们自己的 ...

  • 沉言静思:不一样的经典重温

    7月是属于海明威的.他出生在7月,逝世也在7月.在他不长的一生中,写了不少小说,最让人熟知的还是这篇<老人与海>. 这次活动在天竺路边上的一杯活法会客茶空间进行.那里装修雅致舒适,墙上挂着 ...

  • 沉言静思:我要成为苏粉坡丝

    2021年的第二天,天空特别清朗.我有幸报上名,参加了文澜读书岛2021年的第一次活动,聆听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主任陈谊博士分享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这次活动的场地很特别,是在铺满了银杏落叶 ...

  • 沉言静思:另眼看宋画

    金秋的杭州,跟着文澜读书岛,读了吴钩的<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10月17日那天,文澜读书岛阅读分享会在河坊街的南宋书房举行,正好南宋书房门口有斗茶活动,瞬间感觉到时光穿越,仿佛行走在 ...

  • 沉言静思:慢品西湖美

    非常感谢文澜读书岛邀请王旭烽老师来分享<西湖十景>.今年春节期间,一口气看完她早年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看得欲罢不能.读完小说,真的对王老师非常崇拜,崇拜她丰富的想象力,渊 ...

  • 沉言静思:简单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继续跟着读书岛读书,这次是世界级名著<小妇人>.这是一本以作者露易莎·梅·奥尔科特自身经历为背景的小说,描写梅格.乔.贝丝和艾米四姐妹及邻里男孩劳里从十五六岁到结婚生子一路的成长故事. 虽 ...

  • 沉言静思:有趣的灵魂造就有趣的生活

    跟着读书岛,2020年第一读,读的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徐则臣的<北上>. 整本书围绕京杭大运河,描写20世纪初来中国寻找弟弟的意大利人保罗·迪马克用马克·波罗的方式游走大运河的过程,从杭 ...

  • 沉言静思:完美的绅士父亲教你如何做人

    看<杀死一只知更鸟>前早就耳闻它的知名度,据说是美国近代非常畅销的小说,1961年就曾获得过美国权威文学奖项普利策奖,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影星格里高利·派克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同名电影的原著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