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月夜聊176期:读书笔记之回銮归葬
夏坚勇的《绍兴十二年》里有一段曲折的史实值得回味,那就是赵构生母韦皇后的回銮与宋徽宗遗体的归葬。
先说具有传奇色彩的赵构的生母韦皇后。她来自江南会稽(如今的绍兴),姓韦,原是北宋宰相苏颂府上的侍婢。苏颂安排韦氏侍寝时,韦氏非常紧张,“通夕遗溺不已”,让苏颂不得不放弃了对韦氏的想法。后韦氏被送入宫中,给还是端王的赵佶当宫女。赵佶登基当了皇帝后,她被派到郑贵妃(后为皇后)身边当侍女。侍女中还有一位乔氏,两人“结为姊妹,约先贵者勿相忘”。后乔氏为赵佶所幸,生下儿子,成了贵妃,便竭力向赵佶推荐韦氏。崇宁五年八月,韦氏为赵佶所幸,次年五月即为赵佶产下第九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宋高宗赵构。但因为宋徽宗赵佶有多达31个儿子,去掉夭折的,活到成年的也有25个,而且韦氏相貌平平,所以一直不得宠爱。靖康元年,金兵围城,宋钦宗命赵构出城求和,作为奖励,进韦氏为贤妃。但和议未成,刚当了贤妃的韦氏却随徽钦二宗和所有后宫佳丽共一万余人被掳往金国。次年,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已成为皇太后的韦氏却远在北国,不仅成金人之奴,据说还改嫁金人,育有两子。在经历了16年的跌沛流离和苦难折磨之后,作为宋金和议的附加条件,金国终于答应放韦氏回南宋。
迎銮图全貌
绍兴十二年八月,韦氏伴随着死在异国他乡的宋徽宗赵佶和郑太后、邢皇后的棺椁回銮归宋。这是南宋定都临安以后最盛大的一次活动。宋高宗赵构之所以要大张旗鼓迎接太后回銮,无非是想以此证明自己的仁爱尽孝和息兵爱民之心。宋金和议已成,太后终于回銮,父皇遗骨归宋,万人空巷迎接的盛况足以回击对他冤杀岳飞、屈膝投降的非议和指责。在两个月前的殿试策论中,赵构的两句表述就非常明显地表露了他的心态:“休兵以息民,而或以为不武。”我要结束战争,让人民休养生息,却有人认为这是怯懦偷安!回銮归宋,恰好给赵构一个绝好的表演机会,而他确实也表演得非常出色,赢得了百姓的认可。五个月前被冤杀的岳飞和主战的气氛慢慢被淡忘,北复中原就此成为一个泡影。
再说千里迢迢运回来的宋徽宗赵佶的灵柩。赵佶早在7年前就死在金国的五国城。当时被金人草草埋葬,待韦氏回銮前才挖出来装上棺材。有臣子认为“倘或梓宫可还,真假未辨”,应“斫而视之,然后奉安”。也就是说,要开棺验视,辨明真假,然后再下葬,千万不能被金人忽悠了。但是,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已经葬了7年的遗骨是否能辨出真假另当别论,即便尸骨有诈,又如何向金国交涉?莫非干戈再起?于是,一位叫王赏的太常少卿提出了在运回的梓宫外面加一个套棺(椁)的建议,“不复改殓”,避免风险。赵构以太上皇入殓和遗骨出土时韦皇后和宋钦宗赵恒都在场为由,否决了开棺的建议,采用了王赏的外套一个棺材的方案。就这样,绍兴十二年十月,宋徽宗赵佶的遗骨归葬于距南宋都城临安不远的会稽(今绍兴)。有意思的是,140多年后,元朝皇帝任命的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命人把南宋皇陵逐个掘开,以盗取财宝,发现宋徽宗赵佶的陵墓中竟然尸骨全无,只有朽木一段!
看了这段荒唐至极的回銮归葬故事,令人怅然:世事难料,无奇不有。羸弱者委曲求全,虽能苟安一时,但终究会自取其辱。
题图为宋人作迎銮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