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月夜聊277期:西博会、胡庆余堂和杭州的企业文化
前面8篇文章讲的都是古代的杭州,过去的西湖,今天要聊近代以来的杭州和西湖。
1929年的6月6日到10月10日,杭州里西湖曾经举办过一次轰动全国的西湖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倡议人是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出身于浙江湖州南浔富商之家的张静江曾经是国民党的财政支柱,受到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器重,被称作“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他上任浙江省主席之始,就倡议召开西湖博览会,以期振兴浙江经济发展,快速扭转财政拮据之局面。1929年6月6日开幕时,国民政府代表孔祥熙、国民党中央党部代表朱家骅、行政院代表蒋梦麟、监察院院长蔡元培等要人出席。博览会以“提倡国货,奖励实业,振兴文化”为宗旨,规模宏大,共设八馆二所三个特别陈列处,分别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艺术馆、农业馆、教育馆、卫生馆、丝绸馆、工业馆、特种陈列所、参考陈列所和铁路陈列处、交通部电信所陈列处、航空陈列处。137天中,参观人数多达2000余万人次,参观洽谈商务的海内外代表团达1000多个。在军阀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这样一届规模宏大的博览会无疑对当时萧条的中国和浙江工商业起到了有效的刺激作用。从那时开始,民众开始有意识地比较洋货与国货的优劣,促进了民族产业的发展和民族经济的振兴。浙江的经济,从西博会开始,走进了现代工业时代。
作为杭州现代工业发展缩影的胡庆余堂,有着典型的样本意义。因为40年前我曾经在那里做过半年临时工,所以对它比较熟悉。被誉为“江南药王”的胡庆余堂是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创建,地处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清河坊,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晚清工商型古建筑群,系徽派建筑风格之典范。140多年过去,胡庆余堂国药号始终秉承“戒欺”祖训、“真不二价”的经营方针,成为保护、继承、发展、传播中药文化精萃的重要场所,是杭州人文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胡庆余堂并没有受困于老字号的陈规陋习,从一家药铺发展成中成药制剂厂,逐渐蜕变成现代产业青春宝集团。作为胡庆余堂的末代学徒,冯根生掌握了中药制作的传统工艺,又具有现代企业家的眼光和魄力,亲手把当年胡庆余堂制作膏方、口服液的分厂一步一步转型成为以中药生产为核心的综合性现代企业集团。
我之所以为杭州自豪,是因为杭州不仅仅有历史文化遗存,有美丽山水风光,还有着创新不息的力量和蓬勃发展的现代产业。据统计,杭州在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基本经济数据都名列前茅。如果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只活在历史中,那意味着它已经死去。只有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飞跃,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才既值得人们参观和仰慕,又值得人们居住和生活。照我看来,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还真不多。
我再举3位杭州企业家来说明:宗庆后、鲁冠球和马云。宗庆后和他的哇哈哈从杭州城里一家校办企业开始,做成了中国饮料食品产业的“领头羊”。鲁冠球和他的万向则从6个农民的农机修理厂开始,做成了走向世界的汽车配件集团。马云更是白手起家,打造了巨无霸的阿里巴巴集团。这三位分别代表了城市里的企业家、来自田野的企业家和走向未来的企业家。他们的特点合在一起,就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商业个性。改革开放至今,多少当年风云际会的企业家折戟沉沙,杳无踪影,而冯根生、鲁冠球、宗庆后依然红旗不倒,青春常在,证明了杭州的企业家们具有的深厚文化素质。从马云的阿里巴巴走出去无数人才,但是极少看到有和阿里巴巴为敌的。马云更是把离开阿里的旧人以“校友会”的名义组织起来,每年召开一次大会,让他们为阿里做宣传。这样的企业文化实在令人佩服。
一个城市不能仅仅活在昨天,一个企业也不能仅仅留恋过去。厚积才能薄发,有沉淀,有文化,才能走得远,走的长。从这个角度来看杭州的经济发展,看杭州的企业,你也许会有一个全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