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期/谭易小小说《锦书》/千纸鹤诵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本篇小小说《锦书》文字清新真切,故事亦意蕴深长,文中艺术之美与真挚感情之间的关系更是令人沉思。因此它能获得1995年度小小说全国佳作奖,并成为2016年度高考语文阅读材料便不足为奇。
“谭易文字”专栏现已正式入驻《美丽的原创生活》,每周三,在这里,让我们相约谭易、相遇美丽,不见不散。
文 / 谭易
诵读/千纸鹤
导语/浅海掬浪
编辑/清慧
锦书
小雨哥哥临走的时候留下了一幅画。
那是一张描绘在象牙白的绢上的淡墨山水,题名《春江花月夜》,并有张若虚的诗作为题记:江天一色纤无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那一夜正是桂月如镜之时,丹江河畔一片静谧。银色的沙滩上,小雨哥哥把这幅画送给妮子:这是锦书。小雨哥哥说。锦书?妮子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明白。小雨哥哥笑了:噢,锦书就是写在织锦缎上的情书。妮子脸红了,颔首看手上的画,那明月高照的天是她熟悉的,那月下泛舟的江水是她熟悉的,还有这隐隐约约的山石与林木,也是眼前情境中真实的写照。只是这样,她好像读不大懂,妮子毕竟只有初小的文化,但妮子分明是慧心的女孩,于情于境之中她自有贴切感受。这一走不定什么时候才能见呢。小雨哥哥低下了头:我很喜欢你,妮子。小雨哥哥还说:你是五百年后中国唯一的一个村姑呢!
翌日清晨,小雨哥哥踏着薄雾离开了月亮湾。渡口临别前,妮子拿出一双手绣的花鞋垫送给小雨哥哥,扭扭捏捏表情紧张:不知大小合适不,是我前几天夜里煤油灯下偷偷绣的。男孩子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女孩子的手绣制品,这鸳鸯戏水这蝴蝶翩跹的图案,这一针一线绣出的一片女儿情意,简直是最精美的工艺品。小雨哥哥激动地满脸通红:太好了,太好了!小雨哥哥说:这也是锦书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小雨哥哥是打省城来的学美术的大学生,由于喜欢山水画,喜欢作家贾平凹笔下的山石明月和美中的丹江河,便循着作品中的那个有月亮的渡口,来到了妮子所在的月亮湾。小雨哥哥先是给各家各户的老人们画像,各家各户轮流着吃住,山山水水的画个不停。遇见妮子之后,他就再也挪不动步子了。小雨哥哥说他终于遇见了他梦想中的姑娘。小雨哥哥说他喜欢妮子的这一身山地姑娘的打扮,这明眸皓齿,这小芳式的又粗又长的辫子,小雨哥哥说啦,永远不要剪了长辫子,永远不要去烫头,一定啊!
小雨哥哥的信是半个月后收到的。在信中,小雨哥哥写了好多让人脸红耳赤心跳加快的话,小雨哥哥说妮子送给的那双绣花鞋垫,他拿去参加了学校的民俗工艺大展,引起强烈反响,现在还在玻璃橱窗中陈列着呢!小雨哥哥还寄了一封锦书给她,依然是象牙白的细绢,依然是水墨淡彩,但已不是山石明月,而是一幅妮子的肖像画,题着一行字:我心中的小芳。妮子听过小雨哥哥弹着吉他唱的那首民谣《小芳》,也深知这句话的深重意蕴,一颗心便在酥胸里扑嗵起来,一种甜甜的幸福感充盈全身。妮子突然想到,该给小雨哥哥再绣一双鞋垫,小雨哥哥是把鞋垫当做锦书去读的,那么就给他再寄一封锦书吧!世上最好的锦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二天有红红的日头,妮子卸下门板,打糊了上白粉的浆子,用干净的旧布一层一层地打袼褙,太阳坡里晒得干板硬正,就用珍藏的桂子红和宝石蓝的细布糊起鞋垫来。这两块细布都是做了经三行纬三行的抽丝处理的,网眼网眼的,正好用七彩的丝线去填充美丽的花纹。而花样是早就印在心里边的,所绣的花色也是红蓝各不相同,红的一面绣上狮子滚绣球步步生莲,蓝的一面绣上鲤鱼跳龙门万事如意。
妮子是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去完成这个绣品工程的,妮子的手工技巧和调和的色彩搭配表现出绝无仅有的精湛,每一个狮子头上各有一个霸气傲然的王字,冲天长嗥的英雄气;每一条鲤鱼的鳞片都折射出了阳光的七彩环,鱼尾跳跃溅起的水花分明是透明的玉如意。而花边是用三色的丝线双股锁针绣成的,红蓝的两面都是重合的光边相吻的龙凤齿。这样的绣品妮子是第一个绣出的,也是最后一个绣出的。因为妮子锦书似地寄出去之后,再也没有收到小雨哥哥的锦书。
三个月后,妮子收到了寄自省城美院的一封来信。是一个妮子不知念贾还是念瓦的甄老师写的,很短,有四行字,告知两件事:
1 .妮子寄来的绣花鞋垫送去香港参加亚太民俗大展,荣获金奖,奖金一万港币。
2 .本班同学吴小雨在去敦煌写生途中,误闯入沙漠禁地,现下落不明。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附小说评论:
艺术美的寻求——读谭易《锦书》
/《小小说选刊》主编 寇子
看《锦书》,尽管理智上并不情愿,但仍是不由自主把它和那首风靡一时的都市歌谣《小芳》联系起来,村姑妮子的形象塑造,活脱脱就是大学生小雨在锦书上题写的:我心中的小芳。
其实这是一个用理想和色彩装饰起来的司空见惯的题材。柳毅传书,鸿雁传情,红豆花为媒,还有那首情意绵绵的民歌“捎书书带信信,送一只荷包袋。”古往今来,人们咏唱着多少诸如此类的动人故事,用童话式的想像力为纯真的爱情礼赞。此类题材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又一次验证了一位学者的观察:“作家不写守财奴暴富的狂喜,而写少女失去爱情的哭泣。”
小小说《锦书》写得斯斯文文,含蓄得舍不得使用“爱情”这个字眼,虽然明明白白告诉读者,锦书就是写在织锦缎上的情书,但并没有处理成“大学生爱上了山里妹子,因种种原因(观念的、地位的、家庭的、舆论的......)而好梦难圆”的程式化故事,而是浓墨重彩地渲染村姑妮子如何用一种纯情到了极致的生命方式完成了最后的绣品。这是妮子的情书,玲珑剔透,巧夺天工,一针一线绣出的一片女儿情意,寄予了传统民俗文化对情与真、爱与善、吉祥与如意的全部理解,浓缩了作者对“五百年后最后一个村姑”的完美想像和深切留恋。
阅读过程中,透过那隽永华丽的文字所传达的超人温存,使我隐隐有一点担心,你该怎么为这个故事设置结局呢?村姑妮子分明是痴迷地爱上了大学生小雨哥哥,接到小雨让人脸红耳赤心跳加快的信,妮子“一种甜甜的幸福感充盈全身”。她的回信仍是花样早就印在心里的绣品,托付着实实在在的生活企望。那么,“小芳”式的结局,对妮子而言,是作为读者的我最不愿意看到的,那只能是又一个悲剧意味的、以男权主义为核心的(仅仅把女性作为审美需求的客体而忽视了对方也有一颗独立而丰富的心灵)浪漫故事而已。这样的结局在小小说创作中早已是屡见不鲜了。
所幸《锦书》留下了无限空白。
小雨误闯沙漠禁地,下落不明。有可能遭到彭加木那样的命运,也有可能获救脱险。此外还有各种可能,且不去推理,假若小雨回来,该怎样安培我们的妮子呢?妮子需要的,并不是让她的绣品去参加展览拿奖金,绣品是她的情书也是她的一颗痴情的心啊。
这里不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小雨是去敦煌写生途中失踪的,他是一个艺术美的狂热追求者,不会永远停留在一片风景之中,(但愿妮子对小雨而言不仅仅是一道风景)。妮子视绣品为爱情的信物,在小雨眼里,那是个具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应该陈列在玻璃橱窗中供人欣赏。妮子寄出的第二只精美绝伦的绣品,也被小雨拿去香港参加了亚太民俗大展。这里,作者并不道出内中详情,而是用时间来意会,头一次接到小雨的信是半个月,第二次接到小雨的消息是三个月以后,毫无疑问,妮子寄出的绣花鞋垫是小雨送展的,这和他的第一次处理方式,以及对妮子的明眸皓齿、小芳式的又粗又长的辫子的村姑形象的赞美和欣赏是一致的。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有一句名言:艺术即感情。这句话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你怎么度量,大学生小雨面对妮子和她的绣品的欣赏,有多少艺术色彩有多少感情色彩呢?作家谭易深谙其中之妙,并没有用调色板把它们分开。其实,感情的光谱,我们自己又何尝分辨得清?
----------------------------------------------------------------------------
“谭易文字”栏目介绍:
谭易的文字是商州的织锦,殉情灿烂,浓情香艳,抵死缠绵,疼痛妖冶,是商州的艳魄。
织锦的缎子就那么在风中轻轻飘过,商州的魂魄就从千年的迷梦中甦醒;谭易文字的花朵哪怕就那么一朵两朵,点缀在商州文学的山石间,就能唤起前生后世的疼痛。
那些用文字编织的商州织锦,有着冰冷的质地,妖艳的花纹,风中抖动的筚拨和迎风张扬的香艳,它是商州女子梦魅中的织锦,装饰着商州红男绿女的爱情,点缀和丰满着商州文学的恢弘的大厦,是对贾平凹所开创的商州文学的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谭易那些能够唤起前生后世痛觉的文字的花朵,有着世间最浓艳的颜色,花期可以盛放得很长,花季可以延长到四季;味道浓烈似百年老酒;酒醉的感觉,却又像是兑上了些须鹤顶红、顶点儿的砒霜、大量的罂粟;花自迷人,蝶自恋花,这样灿烂到永生的文字花朵,每一朵都是商州的魂魄,牵起前生后世的爱。
“谭易文字”专栏正式入驻《美丽的原创生活》,每周三,在这里,相约谭易、相遇美丽,不见不散。
附1、作者简介:
附2、诵读者简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