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人做新媒体的十大通病:追求高大上是一厢情愿 2024-06-20 05:15:20 很多传统媒体人做新媒体,就像年轻人谈恋爱,有些男生会因为自己各种低情商的行为,让原本要萌芽或是擦出火花的爱情走向绝路。“低情商”的行为不仅让别人感到尴尬,也会让自己觉得茫然:做了这么多,怎么没有流量,没有热搜,没有平台愿意发,怎么感觉自己在做无用功呢?!传统媒体人如何提高在新媒体上的情商?这10条建议或可带来一些思考。01这是一个通病。绝大多数新闻从业者都认为自己比平台、比算法更了解用户,认为自己精心创作编辑的视频、稿件用户爱看,因为“我”是专业的,因为“我”是有审美的,因为“我”受过系统的采编训练,因为大量事实证明,“我”的经验能成功。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新媒体上会水土不服。琢磨技术、琢磨算法、尊重平台运营才是“高情商”的做法,别以为把自己的方法嫁接到新媒体就能成功。我们必须“忘了”自己所谓的优势、经验和思维定式,如果忘不了就很难用互联网思维想问题、用新媒体规律办事。这是意识上的融合,最难,最难。02在社交平台上,新闻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不是刚需,娱乐和体育才是,但新闻未必是。新闻只是社交平台上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吸引用户、增加用户黏性的一张牌,而不是全部。社交账号也承载不了一个媒体的发稿任务,用户没有那么大的需求。新闻是媒体号的战略根本,但不是战术上的全部。03重内容、轻运营,是很多传统媒体的软肋。传统媒体人如果理解不了运营的价值和规律,平台就做不大。其中,最需要提高运营意识和流量意识的是“前期部门”。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对于一位电视编导或者记者来说,以前的工作状态,通常是熬了两个大夜,等到片子送到播出线准时播出,自己的任务就算彻底完成了。但是,对于新媒体来说,电视播出那一瞬间,或者说一条视频稿发出后,新媒体上的运营工作才刚刚开始:热搜话题怎么设计?网友互动怎么设计?碎片化的小视频怎么制作?其他平台的分发怎么更专业?怎么推广更好?要不要做一张海报……如果是重磅内容,这些平台的编辑会替编导“操心”,但如果只是平常的内容(指的是表面看没啥流量),平台编辑手头又很忙,那在运营上这条就会是1分。内容和运营是相辅相成的,可以理解为乘法关系。内容是100分,运营得好,也能有100分,100×100,就是1万分;运营得不好,就是1分,100×1,还是100分。运营出色,事半功倍。运营意识需要前期记者和编导策划初期就要带入的,不是给新媒体供稿就算融合了,能在供稿前和供稿后为运营提供智慧或是“喂料”,才能为王。04前几条都在说“内容”,是因为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内容”已经不是新闻理论中所说的“内容”了。新媒体上,“内容”首先要符合用户需求、传播需求和社交需求,要时刻观察用户的反馈,甚至,发送的时机都是“内容”的一部分。新媒体上的“内容”,是被重新定义的。具体怎么定义?其实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些规律可以总结。比如,新媒体传播的核心是情绪传播,那就要在专业层面允许的前提下,适度迎合受众心理满足点,情感和态度就必须是内容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再比如,服务性的内容很受用户欢迎,那知识分享、专业型内容,也是内容生态的新生力量。所以常说我们做的是泛资讯,这个“泛”字,弹性很大,传统定义的“内容”只是泛资讯的一部分。05“内容”是传统媒体的优势,传统媒体也一直强调和坚守“内容为王”。但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在内容的速度、深度、锐度以及内容的含金量方面,对于用户是否更有吸引力,是要打问号的。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对“内容优势”的理解不能太窄,自身长期积累的公信力、政府资源以及图文音视频资源汇聚能力,都能强化自己的“内容优势”,这些优势也是互联网公司、自媒体无法超越的。06一条视频稿件希望所有社交平台播发,这种供稿严格说是无效的。不了解平台属性生产内容,只会事倍功半。最起码要了解的:抖音是小视频平台,流量高内容属性强、音乐属性强;微博热搜是重要流量入口,影响力大,有新闻属性;快手受众下沉,奇闻轶事流量高;今日头条新闻属性强;B站内容属性强,知识型、专业型吸粉。如果是重点内容或高流量内容,平台编辑会做“二次加工”,分发给抖快或者两微。如果就是普通供稿,那社交平台基本不愿分发,发了只会给自己的各个平台减分。07短视频平台属性不同,导致短视频各种类的逻辑也截然不同,千万别混为一谈。随着小视频的崛起,资讯视频也逐步小视频化。新闻小视频更像是图文的2.0版,瞬间视频15秒成为标准,故事类的1分钟成为标准。不是所有视频都适合碎片化,不是什么视频都能发抖音快手。长视频,暂且定义为5分钟以上的视频,属于IP逻辑,相当于在做一个栏目,在做一个品牌,用户观看时有一定仪式感。1分钟~5分钟的视频,是标准的短视频,做起来最难。这部分每个垂类、每个赛道玩法都不一样,我们还是以电视媒体常说的“片子”来说,如果按长视频的方式来建构,除非故事和噱头很好,否则用户的完成度可能会非常低;如果按小视频的方式来建构,就需要叙事和拍摄非常到位,对编导要求极高。08两微一抖一快、头条、B站……每个平台涨粉都有一条必经路径——做爆款。我们很多工作有时候陷入到“伪良性循环”中,看似始终在生产很有流量的内容,但是一般流量满足不了涨粉这一基本需求,只有超级爆款才能破圈,才能有传播力影响力,才能带来粉丝。除了保住基本盘,在掌握平台流量的规律后,不妨把精力就投入到策划中,聚精会神研发爆款,当然,也要允许失败。怎么做爆款?我也不知道,只能说点知道的,爆款的一般规律:a.选题要有想象力,不要模式化,要建立与时代背景的关系;b.要有好故事,最好是鲜活的细节,不要堆材料;c.适当输出价值观;d.建立共情效应,读后看后有共鸣感,但别过度共情;e.人格化表达、高效率表达,别有废话;f.适度迎合平台,形式感要适当迎合热门玩法;g.海报和视频是最有流量的,因为这两类最适合艺术化加工,能承载共鸣点,但切记,别做得像“片子”,要做视频产品。爆款可遇不可求,只能每条图文、视频都按爆款的要求去打造,才能在机会来的时候把握住。09很多媒体人,有情怀有追求,但一般也存在两个“不适应”。第一个不适应,内容追求“高大上”。文章写得再好,片子拍得再美、剪得再精致,但抓不住用户的“痛点”和“共鸣点”,再“高大上”也难以吸引人。不是说不追求“高大上”,而是要足够接地气的“高大上”。第二个不适应,定位追求“高大上”。互联网时代,精英用户是少数,绝大多数用户都在三四五六七线城市,我们的内容定位和客户端用户定位,应该也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在吸引足够用户的基础上再细分精英用户。10记得有次直播,我们同事联系记者做新媒体直播,想先沟通下内容,记者回答挺有意思:等我先把正事办完,频道连完了就给新媒体连。这就是“副业”心态,新媒体对于很多传统媒体的老师来说,不是“正事”,这里没有要责怪的意思。在新媒体上,一定是把新媒体当成乐趣,“玩”儿起来的人,才能有爆文爆款。做得吭哧吭哧,通常反而火不了。所以,用心地“玩”新媒体,是最好的状态。这十点,可能会有读了之后有点懂,但又什么都没学会的感觉。这就对了,新媒体没有固定的套路,培养自己的网感,总结出符合自己的新媒体方法论,就可以了。推荐观看 文末欢迎“点赞”和“在看”,你的每次鼓励,都是我们更大的动力! 赞 (0) 相关推荐 李志华:试错、重置、转向,电视转战新媒体主场的N种方式(上) 时代大势面前,我们不能再留恋过去的美好,地面频道必须站在电视之外来寻找机构化媒体的出路. 传统媒体人擅长追逐新事物.制造新概念,从不吝啬对互联网的发展潮流大肆宣扬.国内很多电视媒体并不是没有开发过自己 ... 自媒体创作者们要注意了!信息平台玩法已进... 自媒体创作者们要注意了!信息平台玩法已进入下半场!#商业认知# 目前,知乎.头条等信息类平台,用户流量已基本饱和了,但是创作者数量和内容确指数级增长,大家都明白了互联网的逻辑,想法设法获取流量,吸引粉 ... 一下科技刘新征:短视频行业内容是灵魂,平台要“跪”内容 一下科技刘新征:短视频行业内容是灵魂,平台要“跪”内容 网络运营商与视频公司联手,唱衰电视论风云再起 网视导读:网络视频的不断发展,着实给了传统电视不少压力.积极推动三网融合,大力发展网台联动,似乎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所有媒体人正在做的努力.现今越来越多的网络运营商和视频公司联手,大打看视频免流量的旗 ... 新媒体营销的变迁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提升,品牌在广告营销上的策略也在不断变化着.营销渠道从最初的纸质媒体,到后来的电视广告,再到现在的新媒体营销.整个过程变化的不仅是投放平台,还有运营策略.效果.成本等全方位转变. 在 ... 传统媒体转型之道:短视频变现 摘要:短视频发展如日中天,短视频变现成为媒体经营和转型的重要途径,但传 统媒体短视频却遭遇变现难的窘境.这主要源于传统媒体存在定位.观念.意识.体 制机制等问题,传统媒体短视频要变现,应该从发展战略. ... 一鸣心所向:互联网营销策略分析? 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早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这也对企业的经营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市场的冲击,传统企业纷纷转型,但怎样运用 ... 重磅|县区融媒体的短视频攻略 近年来,拍短视频记录美好生活,成为许多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通过短视频的窗口,看见与被看见的人们产生联结,资源流动起来,创造出了更多可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利用短视频进行创业,包括那些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 ... N视频有N种运营方式,到底哪一种最合适? 9月23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重点打造.南方都市报负责研发运营的新锐媒体平台--N视频客户端正式上线一周年.从22日到24日连续三天我随南都N视频分赴惠州.东莞和江门三地,一方面参 ... 对话四川观察:一个省级资讯号是如何观察世界的? "风口就那么长,顺势而为是最简单的." 作者 | 刘鑫 编辑 | 园长 石灿 2021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三年. 在成都大邑建川博物馆中,"猪坚强"爬起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