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英语不及格到成为口译员不破楼兰终不还

https://m.toutiao.com/is/JTsrCXw/

高中她英语时常不及格,大学却成了英专生,毕业后一战从双非上岸南开大学英语口译硕士。读研期间专业课保持全系前三,并在研一拿到了CATTI二级口译交替传译证书。硕士毕业后,成为自由口译员,陪同翻译、会议传译、英文导游等工作她都游刃有余。

扇贝用户@黄小鹅长犄角始终认为,学习没有捷径,唯有坚持。前路尚远,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一直激励着她勇往直前。


双非一战上岸南开口译硕士

高中,我从一个小城市转学到了天津。英文课突然变成了全英教学,不仅不适应新的课堂形式,对我的听力也是一个巨大挑战。从高一到高三,我的英语成绩很少及格过。刚升入高三,满分150的英语也只能考到7、80分,在整个年级都是垫底水平。

我不能甘心以这样的水平迎接高考,硬着头皮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从头到尾刷了三遍,三模的时候已经可以达到110分左右。最后,以高考英语125分的成绩结束了高中英语的学习。

而我选择英语作为本科专业,并不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结果,单纯只是为了逃避数学。整个英语系两百人左右,我的成绩只能算是中等水平,每次期末GPA大概排在50至100名,那时候总是头脑一热就学几天,学烦了就放弃。

临近毕业季,许多同学都考上或者保送了研究生,或者拿到了心仪的工作offer,只有我还在迷茫地找工作。兜兜转转,我去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做一对一中小学英语教师。我的教学成果还算不错,几个英语成绩在中游徘徊的学生都纷纷上了80、90分(100分制)。

但也许是内心对南开期许已久,也许是有些后悔没有像考研的同学一样浴血奋战一次,我在临近毕业时辞去了马上要转正的工作,走上了考研之路。

我的本科背景一般,非211、985,也不是双一流院校,但是出于向往和勇气,我选择了南开大学的英语口译硕士专业。南开作为国内开设MTI专业的首批院校之一,不论是学科建设完整度还是导师团队实力都毋庸置疑,但这也意味着竞争的激烈。

在当时的我看来,那半年应该是人生中最为黑暗的日子。每天面临三座大山一样的复习资料,学不完的知识点,背不完的词条,练不完的翻译……

我属于早晨睡不醒,晚上睡不着的“夜猫”型选手。所以每天早晨9:30才开始学习,中午要休息2小时,晚上最精神的时间段,我用来做强度最大的翻译和写作练笔,经常做完总结笔记已经是深夜1、2点。

当然每个人的作息习惯都不一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划就好。这样的状态,不知不觉坚持了170天。为了保证充分的睡眠和学习时间,我牺牲了刷剧看综艺的消遣,失去了逛街购物的欲望,甚至减少了洗头洗澡的次数。

我的本科成绩和表现并没有赋予我一种能上岸的自信,那时我常常会后悔为什么没在大学期间把专业功底打牢,才造成现在每天复习都是一种煎熬的局面。

可是反过来又想,如果我连学习这件事情都做不好,以后怎么去克服更大的困难呢?好在最后一切顺利,我以综合成绩前20名(最终录取34人)考取了南开大学的英语口译硕士。

读研之后,继续努力

读研之后,我发现周围的同学比我想象的更加努力。他们很多都是非英专跨考生,每天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我知道自己也没有资格松懈。

然而口译的世界完全有悖于我本科四年英语学习的认知,即便之前通过了专八口试和BEC口试,给了我很大鼓励和自信,但也不足以让我在刚接触口译时,就能在听、译、说这三项能力之间游刃有余。

研究生的学习任务比本科更繁重,早九晚五基本满课,专业课一上就是3-4小时,晚上我还要和搭档继续训练口译,每次练完已经将近半夜12点。我提着电脑一个人走回宿舍,虽然疲惫,但每天都因过得充实积极而开心。

除此之外,周末也给自己安排了小语种研习班,自学了日语和西班牙语,并且在研一时就决心一战通过CATTI二级口译的交替传译考试。(交替传译:口译员坐在会议室里,边听源语讲话边记笔记。当发言者说话结束或停顿等候传译时,口译员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语,准确、完整地翻译发言者所说的全部内容和信息。)

语音教室&口译笔记

交替传译的考试,材料涵盖时政、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种话题,涉及很多专业性极强的术语和背景知识,对于短时记忆、知识储备、双语转化都有严苛的要求。当时我们上课有一本教材叫《同传捷径》,但是老师一再和我们强调学习口译真的没有捷径,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为了训练我的短时记忆,迅速熟悉老师教给我们的笔记符号,我首先做了许多复述练习。每隔两天就会听一遍央视新闻周刊和国际周刊,然后结合笔记,尽可能完整地用中文将听到的信息把内容复述出来,之后逐渐过渡到时长1-2分钟的外语新闻,尝试用英语进行复述。

刚开始练习,经常听了下句忘了上句,很受打击,但也只能不断重复、重复。练了一段时间的复述之后,我才开始接触交替传译。为了不打扰室友和自习室的同学,我和我的二口搭档每天晚上坐在冰冷的教学楼走廊里,一练就是四个小时以上。每晚的口译练习已经成为了我整个研究生学习生活的重心,草稿纸一个星期下来就能攒厚厚一摞。

二口证书&研究生成绩单

在这样的高强度练习下,期末考试时,我的口译专业课平均分90+,冲到了全系前三,相比本科时期的均分80,已经是巨大的飞跃,随后我在研一第二学期拿到了二级口译交替传译证书。

毕业后,成为自由译员

二级口译证书只是一个入行门槛,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员,还需要大量且持续的实践。通过考试后,我争取到了一些展会陪同翻译、大型会议交替传译工作,深感实践与自我练习简直千差万别。

2018年初,我第一次接到陪同翻译任务,在会展中心给三位斯里兰卡珠宝商做陪同翻译,帮助买卖双方促成交易。陪同翻译并不会涉及太多复杂的句式和表达,绝大多数需要翻译的句子都偏向日常化,而其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术语才是难点。

由于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珠宝相关的知识,我提前花了一整晚熟悉斯里兰卡宝石的相关信息,包括各类宝石的专业名称以及市场价格。展会正式开始前,我又向三位珠宝商请教,他们耐心地告诉我珠宝的颜色、形状、是否方便再加工以及瑕疵程度等等,这些都是谈价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经过一个上午的磨合,我学到了更多的谈判技巧和珠宝基本知识,心里也就更有底了。当天共六节柜台,我和几位同学每人负责一个柜台的陪同翻译,我负责的展柜拿下了当日斯里兰卡宝石展区的最高销售额。

媒体采访外宾交替传译

2018年9月,我参加了碧桂园总部的迎外宾晚宴,主办方要求我为中方及外宾发言人做现场交替传译。中方代表已准备好发言稿,并发送给我让我提前做好准备,这无疑给我减轻了很大的压力。

晚宴的外宾是一位来自非洲某国家的司长,会前与司长沟通时,司长表示,“我的演讲一向是impromptu”,也就是即兴。我和司长说这次我做的是交替传译,所以务必在演讲过程中每隔一自然段给我留出交传的时间。结果这位司长却直接从头讲到尾,足足讲了3分钟。

我清楚记得当时我的笔记用A4纸记了满满5页,而且因为他口音比较重,给我的听力理解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还好我提前了解了这个外宾代表团来到中国之后的一些行程和会议内容。这位司长发言结束之后,我其实有点懵了,深呼吸后,咬着牙一口气将所有记录的信息原原本本地翻译出来。

同传箱

宴会后,主办方老师告诉我,他真的已经做好了我译不完整的准备,毕竟从没见过不给交传译员留翻译时间的嘉宾,与我搭档的同学也十分佩服我,她们说:“你真的很适合做口译,是那种能看出来倾注了热爱和努力的适合。”这句话也成为了我毕业后坚持做口译员的动力。

在第一次交传实践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无论私下练习多努力,真正上了战场,面对会场听众的时候,还是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也需要不断克服内心的紧张。我能做的就是不断磨练自己的耳朵和嘴巴、做足以前准备和沟通,以及多参与实践,锻炼临场发挥能力和心理素质。

从南开毕业已经快两年了,但是我依然保持着精读外刊、精听各类听力材料以及练习交传的习惯。在做精听训练时,我发现了扇贝听力,它吸引我的原因在于素材十分丰富,涉及诸多领域,让我在精听的同时还学习了许多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

扇贝精听笔记

而且除了standard English之外,还有一些多元化口音的音视频,而我在平时练习时也会下意识地多去听一些带有口音的英语,比如印度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因为不是所有的发言人都能说标准的普通话或者standard English。

最近我沉迷于精听【900句生活英语随心聊】,其中很多日常表达,如“hit the gym”“get off the hook”“cram for”等等,能弥补我单一的偏向书面风格的二口材料练习。

这两年间,我还做过英文导游,商业稿件笔译,为需要办理银行开户、复杂出入境手续的外宾做陪同翻译等工作。疫情爆发之后,各类外事访问和大小型会议大幅减少,我开始在很多平台上给英专生分享自己的考研经验,有时候也会讲讲自己的视译心得。

这些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随时保持备战状态,完成平时的口译任务和工作需求,也是想珍惜过去这几年的努力成果,不想因为惰性和拖延症而荒废掉自己很不容易才练就的技能。

学习外语、口译,或者说学习本身,没有秘籍,也没有捷径。如果真的让我指出一条捷径,那便是坚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培养坚持学习的状态很难,而荒废掉语感只需要短短几个月。

在扇贝遇到了很多坚持打卡多年的同学,他们的故事于我而言也是一种鞭笞,前路尚远,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依然在心中涌动,激励我勇往直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