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兵穆治华寻亲:一位“荣民”的乡愁与悲歌
“荣民”,即“荣誉国民”之意,在台湾多指1949年前后随国民党由大陆来台的退伍老兵。
这些“荣民”是台湾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操着南腔北调。他们在家乡有父母、有兄弟、甚至有自己的家庭,无奈被海峡阻隔回乡路近40年,待到重回故土,已然少年变白头,而有些“荣民”甚至到离世也未能等到这一天。
在过去,很多“荣民”因军中婚配法令严格、个人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退伍后难以成家,无依无靠,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直到过世都是孤身一人,原籍四川泸县的穆治华便是其中之一。
异乡人
穆治华,生于1907年11月12日,老家在四川泸县。在家乡,他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与妻子刘天华育有一双儿女,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上个世纪40年代末,老天给穆治华开了一个并不好笑的玩笑,他在家乡被撤离的国民党军队抓壮丁带去了台湾,与骨肉至亲分离,命运从此扭转。
年轻时的穆治华
1949年5月20日零时起,包含金门、马祖等离岛的台湾地区实施“戒严令”,切断与中国大陆的一切交流往来。从原乡到异乡,穆治华就像其他来台老兵一样,有家不得归,在台湾无亲无故,孑然一身。
“回家去”
也许因为自己是苦过来的,又或许是出于对骨肉至亲的思念,在台湾的穆治华每天省吃俭用,先后资助了13个贫困孩子。而对于大陆妻儿的牵肠挂肚,却只能“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987年7月15日,台湾废除了长达38年又56天之久的“戒严令”,正式解严,两岸民间也开始慢慢恢复交流。
此时,以“荣民”为主要对象的“返乡运动”也正在台湾如火如荼地开展,老兵们纷纷走上街头奔走呼吁,向台湾当局有关部门陈情开放来台老兵回大陆探亲。
在多方的努力争取下,1987年10月,两岸几乎在同一时间出台了相应政策,正式开放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这些漂泊来台的游子终于可以回家了。
1988年,穆治华写信联系上了老家的妻儿,这让他激动不已。但由于腿脚长年来饱受病痛折磨,即使归心似箭,他也没办法马上回乡。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骨肉亲情并没有被距离所阻碍。透过书信,穆治华经常随信寄送钱款回乡补贴家用,还向家人们介绍台湾的经济发展情况,并极力建议身为建筑工人的儿子穆崇修来台湾工作。
平时空闲时,穆治华爱好书画,也多次参加各类比赛、书画展,总是第一时间将自己获奖的照片寄回大陆,与家人一块分享自己的喜悦。
穆治华在台湾的生活照
1990年,穆治华计划回大陆参加孙子穆俊梁的婚礼。但就在出发前一晚,83岁高龄的穆治华在家练习拄拐杖走路时,不慎摔了一跤,加重了腿疾,回乡计划再次破灭,这也成了老人一辈子的遗憾。
1997年,大陆穆家人收到了穆治华最后一封来信。在信中,穆治华说自己不堪腿病折磨欲寻短见,已经把自己的身后事安排好,墓地也已买好,请家人们放心。
收到信的穆家人心急如焚,但由于当年通讯、交通、政策等因素,老家亲人再也没能联系上穆治华,天各一方变成天人永隔。
叶归根
转眼二十余年过去了,头条寻人两岸寻亲台湾的热心志愿者刘德文里长,在高雄的茂雄墓园里发现了静静长眠在此的穆治华。于是,他将老兵墓碑上的相关信息仔细记录下来,希望能为已故的长者找到亲人。
刘德文里长在杂草丛生的墓地里穿梭、登记
4月9日,在接到刘里长发来的老兵信息后,头条寻人迅速在老兵穆治华的四川老家发布、推送了一则题为《四川泸州籍赴台老兵穆治华在台湾孤独离世,头条寻人盼为他找到亲人》的寻亲消息,希望透过大陆互联网科技的力量为老兵找到亲人,助老人落叶归根。
可喜的是,寻亲消息发布三天不到便被穆治华的老家亲人看见,亲人们迅速联系上了头条寻人。
“爷爷1997年在台湾过世,我父亲2007年过世,父亲生前也一直在找爷爷。昨天我们五姊妹看到消息都很激动,我们一定会让爷爷落叶归根,了却三代人的心愿!”穆治华的孙子穆俊梁难掩激动地说。
随后,刘德文里长给穆家人传来了老人墓地的现场照片。穆俊梁看了一眼屏幕那头的“爷爷”,鼻头禁不住一酸:
只见照片里,老人的墓碑素雅洁净,尽管偶有枯枝败叶,但依然掩盖不了墓碑上“四川瀘縣”四个大字在斑驳里透着的微弱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