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雨讲课笔录6
诗境浅说 收录400多首诗词金句,领略唐诗声律涵义之美
作者:俞陛云 凤凰含章出品
诗词曲格律讲话(典藏本)(跟大师学诗词)
作者:吴丈蜀
摊破浣溪沙
手卷珍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本来应该是先讲鹧鸪天,然后再讲浣溪沙,然后再讲摊破浣溪沙。我为了方便,也没有特意备课,所以按这词史的过程这样讲下来,正好是这两首先入眼,所以就先这样讲。好象上次讲过两首浣溪沙吧,我也记不住了。那么摊破浣溪沙,其实就是把浣溪沙的上下片的第三句,本来是要以韵结尾的,它不结尾了,然后拽开,铺出三个字,就叫摊破浣溪沙。还有个名字叫山花子。除了这一句,与浣溪沙不同之外,其他所有的地方与浣溪沙的结构是一样的。所以说,我记得上节我们讲过浣溪沙的结构,讲过了,我们今天就不讲浣溪沙的结构了。
我们把这一首词,简单的串一下,大家明白就行了,重点的地方我说一下。
手卷珍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手卷珍珠上玉钩,首先说我们看这首词,再结合浣溪沙的结构,第一句,就是一个起头,手卷珍珠上玉钩,一个人用手把珍珠,珍珠帘,也就是珍珠帘上还垂着一个玉钩。手卷珍珠上玉钩,你看,她把窗帘或者门帘打开了,那是不是眼前就会出现了一幅画面呢。这个画面具体没有说什么画面,然后她说了一句话,依前春恨锁重楼,春恨是什么?肯定是引起人愁怨的那些景象,它锁重楼。第二句是紧接着第一句的。然后,第三句呢是接着前两句,承接着前两句继续展开收一下尾,它下边说了,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我们前边说了,依前春恨锁重楼,这应该是一幅景象,这幅春景,让人引起春天愁怨的景象,由于上了玉钩,打开了眼前遮挡的东西,才看明白。也就是由于在第二句没有明确的讲出来,而是在第三句才讲出来,当然有很多东西,他把琢磨点集中在风里落花上,风里落花和春恨有什么关系呢?,一片花飞减却春,从开始没有花到慢慢的长出花来,然后到遍地都是花的时候,这时候春天是最盛的时候,最盛的时候也就是开始要衰败的开始,这是分解点。
诗人说了一片花飞,春天就减掉一分,风里落花可以想见,不是一片两片了,肯定是一阵轻风吹来,呼拉拉一大片,风里的落花,谁是主呢?为什么说谁是主,也就是说,花也好,美好的事物也好,到底谁能够掌握他们的命运,或者谁能够控制它们,那么为什么要控制它们,其实这就是伤春, 如果是能控制春天,让春天永远保持不变,不去损坏,不去衰败,那多好啊,所以才感叹,反正我不是主,谁是主啊,没有人能。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任何人也改变不了它,也控制不了它,所以这个问呢,表面看来问的没有道理。实际上是作者的一个沉痛的一种春恨。我们记住在诗里词里,恨这个字,不一定是仇恨,往往都是怨,就是愁怨的意思,所以,第三句紧接着前两句又铺开了,然后说,思悠悠。思在做动词时候读平声 在做名词时候,思绪,这时候读去声,所以是思悠悠。
那么下边用两个对仗来总结上片,转接下片。上片他说青鸟不传云外信。春天又要过去了,那云外的信呢,青鸟没有传来。也就是说,不光是自然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引起春恨,还有另外一种情绪,另外一种原因,使得作者这时候感觉到一种春愁。青鸟不传云外信,李商隐有关于青鸟的诗,青鸟是传爱情信息的天使。它这里的青鸟,不一定非要传的是爱情的信息,是一种泛说。青鸟不传云外信,总之,远远的该来的那个信,它没有来。丁香空结雨中愁,像古人关于愁的这些意象,常用的意向有多,比如说:雨中的梧桐,历来是作为写愁的。雨中芭蕉,雨中的荷花,反正一写愁的时候,无非就是风啊云啊雨啊月啊,它即可以是美好的欢快的,也可以是愁的,就看你笔下怎么去用它。包括丁香,近代诗人戴望舒。雨中,走着一位,淡淡愁怨的,丁香般的姑娘,等等。其实它的那个意境很简单,就是从古诗里随便化来的,只是把它翻译成现代文而已。所以说丁香啊,雨中芭蕉,雨中梧桐,梧桐点点滴滴到天明,等等。这些都是写愁的,包括草。丁香空结雨中愁,那么这两句它把上片承接了,而且自然的转到具体愁上来了,上边还写春恨,这里边直接把愁露出来了,最后一句半,很有意思,回首绿波三峡暮,三峡(读甲)为了区别来我一直这样读。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又是一个庞大的迷迷茫茫的那么一个悠远的意象,远远的从三峡那里,流水绿波滚滚荡荡的就过来了,然后又向远方一直到天边。所以是接天流。那么这个场景,以景作结。他怎么来结全篇呢?因为全篇写的是春恨写的是春愁,那么春恨春愁是什么样子呢?就像是用眼前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种迷迷茫茫的扩大的意向来代表,愁就有那么多。我想简单说一下这首词,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了。
我们再说下一首,直接叫山花子,其实还是摊破浣溪沙,下一首叫菡萏香消翠叶残,这一首,如果说,我个人认为,唐人的词,假如只选一首必读,那么就是这首山花子,这首菡萏香消翠叶残,只选一首必读也要读它,这首太重要了,换句话说太好了。这一首到底好在哪?我们先说点题外话,李璟和李煜这父子俩呢,他是写词的料,他不是当官当皇帝当王的料,所以他们父子俩醉心于艺术,无心治理国家,一直到最后国破家亡。这个历史呢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我们就不去细说它。我们需要说的是什么呢?词从温韦开始之后,前边我们讲了很多,他包括刚才的那首山花子,最多只讲一些春愁啊,秋恨啊,更多的讲一些比较香艳的内容:女人,女人思夫啊,闺怨啊等等,主要是这些内容为主。那么到了二李,前人说了境界开始扩大,有人说李煜成就比李璟大,其实我觉得不然,那么留下来的李璟的作品不多,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这两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我没有去细看。像唐宋词其他的选本里,还有没有更多的李璟的词,我们没有去细看,但是就这两首词来看,刚才的那首还可以说一般,而这一首我个人认为它是一个不朽的名作。为什么说它是不朽的名作呢?我们来稍微细致的讲一下:
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首先它第一句说:菡萏香消翠叶残,大家都知道。菡萏就是荷花,荷花有很多别称,其中一个别称就叫菡萏。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字一句的说,荷花,花已经开始衰败了。香消,就是花已经陨落了枯萎了。翠叶残,那碧绿色的叶子也已经全都枯萎了黄了,这叫残,反正是零落了,最后剩的不多了。第一句呢就是景物的具体描写。第二句呢他要接着写,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是什么呢,西风是秋风,根据阴阳五行,西,西方和秋天的季节和秋都与五行里的金属同一属,所以西风就是金风又是秋风。西风愁起绿波间,这句话怎么解释呢,其实呢可以是,因为西风吹起,水面荡起绿波,这是一种解释。但是,我倒宁愿这样解释,不是因为西风而起绿波,因为绿波荡漾而愁,愁生西风,愁和西风一起生出来,反正不管怎么解释吧,愁从那里来呢,表面看是从时令,春天要结束的时候,大家伤春,这是因为节序的原因,大自然的作用,谁也抵抗不了。
大自然的力量太大了,荷花一般是六月生,也就是夏天的荷花,等到夏末的时候,秋天要起了,那么世间那些碧绿的,带有生机的东西就要全部结束了,那么这个伤荷花呢和伤春差不多。西风愁起绿波间,绿波既可以理解为水波,也可以理解为荷花的绿叶,荷叶的起伏波纹也可以,那么下一句,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这句话是很沉痛的,韶光是美丽的时光,美丽的年华,一方面讲,春没了,夏也要没了,这不是韶光没有了吗。那么同样一春一秋 一春一夏,人的美好岁月也就渐渐消逝,人生一世不过几十个春秋,谁也不能长生不老,这也没办法的。因时令的变迁而生各种各样的愁。但是,作者在这里,他说了菡萏香消,菡萏和韶光一起憔悴,他不说人,他只说那花。其实又岂止是菡萏和韶光一起憔悴呢,我们人不也是随着时光的变迁不断变老了吗?所以说不堪看。为什么不堪看呢?经受不住,受不了。一想到这个的时候,那种莫名的伤感,愁如山一样就压过来了,所以说不堪看。
你看我们体会,他这两句是多么自然恰切的就把前两句承接起来了,而且又递出了新的一层。那么下边转入一种类似回忆一样的,那么下片为什么要回忆呢,上片提到憔悴提到韶光,下片就从过去的美好往事一起,这就是承上启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声寒。总而言之,是一种想起来虽然不尽是惬意吧,总而言之那是过去的美好韶光啊。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声寒。笙笛箫管多么惬意啊,但是呢,最后两句它是承住全篇的,那么到了这,到了玉声寒之后呢?过去回忆完了,回到眼前呢,是一种什么景象呢,眼前是菡萏香销翠叶残,所以说,看了眼前,想起了过去,愁上加愁,恨上加恨,于是最后逼出最后一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杆。无言了,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只有默默的倚着栏杆,默默思索。那么这首词,好在哪?它好在借着眼前的景物,不仅仅说一些春愁啊秋恨那,它把眼前景物的这种自然的变化无奈,与人生之无奈,紧密的自然的联系在一起。大家可以参照这样几首诗,对照着读一下。一个是崔颢的《黄鹤楼》, 另外呢?还有一首《何如此地学长生》,大概也是崔颢的。在唐诗三百首里边,那里都是在讲人生的短暂,拗不过自然的规律。由此而产生的这种莫名惆怅和无奈。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妻妻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行经华阴 崔颢
岧嶤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
昔人已乘黄鹤去,昔人是什么?是神仙那,神仙他可以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那么到最后怎么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种主题是很深刻的,那换句话说,那这种主题,古人也说过很多啊,崔颢那首就是从诗的角度来说,而李璟的这首他用词,从眼前的荷花来说,这是不同的。而且诗是诗的味道,他是一种沉痛的,然后是一种有点沉郁的那种无奈。而这种呢,是一种幽幽怨怨的,绵绵波波,缠绵不绝的这样一种愁怨,这两种不一样。主题可以说是很深刻的,所以这首我们是重点讲一下。
读完他的这两首,大家应该可以感觉到,已经与温韦那个时代,已经与温韦他们所写的主要的内容已经有所不同了。所以说我们讲词的时候,欣赏的时候,要联系到词史,为什么要讲他,为什么讲这两首,原因就在这。内容上已经开始有很大的变化。
讲完大李,就接着讲一下小李。小李和大李是父子俩,我个人认为,小李的总体的艺术成就较大李有所拓展,但是应该说不如大李。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是我一家之言,我们也挑两首作品来简单对照一下,前两首山花子,从语言,从用字,修辞,章法结构,包括立意都是完美无缺的,是精品。那么我们再看看李煜,李煜名气很大,由于他特殊的身世,更使后世对他凭空增添了许多的同情和怜悯,再加上李煜的词本来写的也不错,所以大家心目中总觉得李煜很重要,李煜确实很重要,但是我想说的是,大家应该体会一下,他在某些方面和李璟不同,在某些方面比李璟我觉得要稍逊一些。
我们先来看这一首,也是千古名篇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之所以有名呢,首先是切人切事切合作者自己的身份地位,所以它真切感人。什么叫真切感人?第一,情感一定要真。第二,还要切。切字有两个意思,一个就是切实的切。所谓切,就是真正粘和到一起,真正相关关联到一起,这叫切。我们写诗要切题,扣题要扣死它,要扣的准,这叫切。还有一个切,就是情切切意绵绵的切,就特别的急切的切,程度副词的意思,这两个意思,我在这里强调的是切实的切,我说的真切感人,是真实的而且是恰切的这样感人,大家理解这个意思。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就是自然规律,它不会了,按着今天的科学的说法来讲,地球也有生命,早晚有一天可能也要毁灭也要消失,这是后来人按照科学的来讲,在诗中词中不是讲科学的,他是讲情感的。在诗人词人眼里,自然世界是永恒不变的,没有头无边无际。所以,春花秋月何时了,意思是没完没了,但是这种没完没了它是未来的,而我过去的那些春花秋月呢?往事知多少?我过去的那些东西呢,却已经全部都了了,全部都结束了。首先感人在这。第二个,我们还是从章法上来讲,说到了往事,于是下边自然就接着说往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你看这话很明白无误,一看就明白。雕阑玉砌应犹在,上边已经说到了小楼昨夜,说到了故国不堪回首,于是下边还接着说故国,雕阑玉砌应犹在,过去那些美好的地方,那些美好的东西应该还在吧,只是朱颜改。只是颜色不同了,为什么呢?江山易主了。问君能有几多愁?问谁呢其实是问自己不是问别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么真切感人四个字不用再多讲,大家也都应该明白了。
下边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点,虞美人也是一个转韵的词。上面押了,少,韵,然后转到风、中韵 ,然后转到再,改这个韵,然后转到愁,流这个韵,它也是转韵的。凡是像这种转韵的词,一定是它的情绪它的气脉,我们前边讲过菩萨蛮,这一首它的章法结构和菩萨蛮是完全一致的,他就是也随着韵调的变化,啪一遍,啪一遍,再啪一遍,又啪一遍。也是这样子的。如果你安排按照韵的要求就这样去安排,就没错。否则的话,你的虞美人味道就不对了,这是第一点。如果你能懂了菩萨蛮是怎么回事,那么虞美人你就一样能懂了,你能把菩萨蛮写好了,那虞美人不用练拿过来就能写好,因为它是一样的,基本上一样。不同点哪呢?在于它多了两处九字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是一个六三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个二七句,你也可以理解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它变成六三句也行,但不管怎么讲,这里的唯一的区别,它多了个九字句,那我们前边就要说原来的话了:学诗的时候,是五言律句和七言律句,古风我们不说。五言律句和七言律句。那么到了词里边,从鹧鸪天开始,是七字句加三字句,那么菩萨蛮是七字句加五字句,这里出现了七字句五字句,然后又多出了九字句。也就是说,你在填词的时候它的句式句法结构,比诗要多出来很多,如果你标准的五字句,七字句做不好,那再衬上其它的字句那不是就要乱套吗,所以为什么说学词之前应该有诗的基础,原因就在这里。
另外,就是一个问题需要强调的,这一首词的特点,它是明白易懂,明白如话。就好象是白话一样就说出来,很直接。那么词应该是婉转的,它所讲的东西呢,都很直接,虽然语言很优美,但是,毕竟显得直接一些。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前边他爹李璟形容愁的时候,“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他没直接说愁,他用一番意向,就代表那是愁,大家也明白了那是真愁。而他呢?就直接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了个比喻,用了个形象的比喻,但是比他爹李璟要直白多了。所以说这首词,虽然是千古名篇,但是,除了真切感人之外,艺术上的价值呢,应该说是一般,我们今天要是再写,不是这样的词,我们要写类似其它什么样的词的话,记住,你要想办法尽可能多的去含蓄一些,婉转一些,尽量少的直抒胸臆。这是我们学词的时候要注意,你站在古人的肩膀之上,在某种意义上你学古人,在某种意义上你要超过古人。
诗境浅说(与王国维《人间词话》并称“诗词双绝”,收录 400 多首诗词金句,领略唐诗声律涵义之美)
作者:俞陛云
诗词常识与吟唱
作者:颜福业,吴健康 著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首词的特点也是真切感人。上来他就说恨,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这叫什么?这叫陡起,平地就起波澜,上来就开始“哗” 一阵风就过来了。恨在哪呢?恨肯定不是梦魂中产生的恨,而一定是梦过后,情还在,但是景已经换了,是假的,因此而产生的怨愁。因为什么产生怨愁呢?他梦里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说的很清楚,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而且是花月正春风!这是倒装的结构,本来应该是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可怜那,都是昨夜梦,所以多少恨,都在梦魂中。因为是根据词牌的需要,字数也好什么也好,就颠倒了一下,所以采用陡起,逆风起笔的方式。这个从结构上,我们讲了那么多结构了,讲了那么多气脉了,这个词这样一读就应该明白。
有一点需要提示,望江南也好,忆江南也好,中间这两个七字句应该是七字对。李煜为什么不对,因为李煜那时侯还没有形成一个风格大家都一定要对,古人那是在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他不对就不对,我们也不管他。我们今天要做就一定要对,如果你不对,也可以,那你就写出比李煜强的东西来,如果你写的还不如李煜,结果还不去对,那就是垃圾赶快扔掉。所以这就是一个最低的要求,我们今天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高一点,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如果取法乎下,那么得出来的都是什么,不就全是垃圾了么。要求自己一定要高要求。这首词我们提一下就可以了,然后,再提一下这首清平乐: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首词我认为是李煜词里边一个比较经典的代表作之一,非常好。词呢,语言都比较简单,上来一读,就都能够明白,内容也很好说,我们点几句就可以。别来春半,肯定是有一个人,他已经离别了,别了多长时间呢,转眼到了春半,春天过了一半了。时间上季节上交代。触目柔肠断,为什么别来春半,接着就触目柔肠断我们看这两句是不是有点接不上啊。你不是说词要第二句紧接着第一句吗?而且一拍里写一个事吗?怎么到这就不明白了?这句话是完整的,他本身虽然没有说到底看到了什么。只是笼统的说,我看到了什么什么东西才柔肠断,而且看到的正好是别来春半这个时节所特有的一些东西,并不是说没有交代清楚。把要交代的什么放在下一拍里,这个思绪还是很清晰的。那么它看到的触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肯定有很多东西,和刚才我们说的那首“手卷珍珠上玉钩”道理是一样的,他看到的肯定有很多,但是他只写其中的一个就可以了,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这砌下落梅如雪乱,它是承接上一拍的,也就是目所触到的内容。就在这交代了,你看他把先后语句的顺序打乱了说,但是气脉不乱。
我们一看就明白。拂了一身还满。这里还加了一点夸张。说梅花落瓣象雪一样,呼啦啦落身上,拂了一身还满,很多。当然加点夸张也好,都无所谓。情景很真实很生动,那么下边他就开始讲,雁来音信无凭,大雁都已经来了,初春时间大雁不会很快就到达的,但是到了春半了,雁来音信无凭,雁来书未来,所以肯定又要引出春恨,这里他还不是一般的春恨,他是离恨,或是别恨。路遥归梦难成,和离别的人太遥远了,不仅人回不来,连那梦都回不来。这也是一种修辞手法。路遥归梦难成,我们看这几个字用的非常生动的,从上片到下片,他的谴字用语都非常生动的,这是典型的文人词,和过去那种纯香艳的没有什么内涵的东西他不一样,是非常文雅的文人词。离恨洽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前边说了那么多最后来一个总结,就是写离恨。离恨洽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那么李煜的词我们就先讲这么些。